季氏將伐顓臾(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8-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劉衛紅  

一、 教材分析

1、 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季氏將伐顓臾》這篇課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中一篇課文,被列在先秦諸子散文單元的第一篇。它的位置決定了它的重要作用。其次,這篇課文體現了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仁”為核心的哲學思想體系,因此,也具有極高的文學鑒賞價值。

2、 關于本文的先導性知識。

(1) 介紹先秦諸子基本情況:包括生平事跡、后人評價、觀點主張,代表作品。

(2) 介紹文中季氏、孔子、冉有、子路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

(3) 介紹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哲學思想體系。見課文后的附錄。

(4) 介紹本文的時代背景。

3、 布置預習作業:

(1) 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句讀。

(2) 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翻譯課文,要求做到一一對應的直譯,把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留待上課質疑。

4、 教學目標:

(1)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翻譯全文。

(2)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指導背誦。

(3) 通過分析“仁”在這篇文章中的具體體現,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思想教育。

(4) 分析文中冉有、孔子的語言特點。

5、 教學重點:熟讀課文、翻譯全文、理解內容、指導背誦、分析人物語言特點。

6、 教學難點:理解孔子的“仁”在文中的具體體現。

二、 教法分析

本篇課文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章,年代久遠,學生學起來難度較大。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掃清字詞障礙,認真朗讀課文,借助先導性知識,,理解文中人物的關系,了解孔子的思想體系。

課上主要以學生的質疑為主,在一種師生共同探究的氛圍中完成本課的教學工作。

三、 學法指導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會學生自學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學的最終歸宿。在本節課中,老師力圖教會學生怎樣質疑難點字句、怎樣背誦文言文、怎樣理解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四、 教學過程

1、 新課導入

首先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大屏幕上顯示一段文字,見教師語),“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從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尋找智慧--摘自世界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集會上的宣言。”請同學們注意這則宣言,這句話是一個外國人說的,一個外國人如此崇拜中國的孔夫子到底為什么?孔子的智慧到底是什么?所有問題的答案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以“仁”為核心的哲學思想體系(板書:仁)。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季氏將伐顓臾》這篇課文,請大家借助這篇課文進一步理解孔子的“仁”(板書:《季氏將伐顓臾》《論語》)。

2、 檢查朗讀

文言文的朗讀有三條標準,即讀準字音,讀出句讀,讀出感情。下面,我請三個同學分別朗讀課文的三個段落,請其他同學聽他們的讀音、聽他們的句讀、聽他們讀的是否有感情。

找三個同學朗讀課文,之后難點句子請會讀的學生帶著讀,之后,自讀全文,之后女生讀一二兩段,男生讀第三段,之后,男女生一起讀。

3、 檢查譯文

檢查譯文主要采用學生質疑的方式,凡是學生能回答的全部采用學生互答,學生答不出來的教師點撥。文言文翻譯凡是能采用直譯的一定采用直譯,這一條作為師生的共識提出來。

這節課,學生設計的主要問題有:

(1)“無乃而是過與?”中的“是”怎樣理解?

(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怎樣對譯,分別是什么句式?

(3)注解15中的譯文選擇第一個還是第二個?(第一個為直譯,第二個為意譯)

(4)“既來之,則安之”與現代漢語中的“既來之,則安之”意思一樣嗎?

(5)第三段中“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中的“蓋”,字典上有八個解釋,能排除①②③④⑧,剩下的⑤⑥⑦到底應該選哪個?

(6)在學生沒有問題后,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寡”指東西少,“和無寡”中的“寡”指人少,而字典上只解釋說“少”,請問,“寡”到底指什么?

質疑結束后,分別找三個同學分別翻譯課文的三段,再訂正譯文中的錯誤。

最后,教師要求學生整理文中的詞類活用現象,一詞多義現象,特殊句式等文言文重點知識。

4、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指導背誦

每段內容采用教師先提問內容要點,再按要點提示進行背誦的方式進行。

第一段,本段寫了幾個內容,孔子反對攻伐的理由是什么?(介紹背景:伐顓臾,冉季向孔子稟告消息:有事于顓臾,孔子反對攻伐的理由: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不可伐),且在邦域之中(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不當伐)。)

第二段,冉有的托詞是什么,孔子引用那些話,引用那些比喻反駁冉有?(冉有的托詞是: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孔子引用周任的話:“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盲人的比喻,引用管理物品的比喻進行反駁。)

第三段,冉有道出討伐顓臾的真正理由是什么?孔子又是怎樣反駁冉有的?(討伐顓臾的真正理由是: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孔子先批判冉有找托詞,再提出自己的治國安邦的原則,然后批評冉有違背了自己的這些原則,最后,指出季氏之憂,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分析完每段的內容要點后,按照屏幕上的提示指導背誦。最后,再按照教師給出的三字詞語背誦全文。(詞語見下)

伐顓臾--見孔子--爾是過--東蒙主--邦域中--社稷臣--夫子欲--周任言--爾言過--誰之過--近于費--子孫憂--君子疾--丘也聞--不患寡--不患貧--修文德--由與求--不能來--不能守--動干戈--季孫憂--在蕭墻

之后,教師檢查背誦:指名背與齊背交互進行。

最后指出:背誦課文,方法很多,例如:朱熹曰:“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讀幾遍,自然上口,便久遠不忘。”對于每一位同學,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希望同學們在背誦課文的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交流,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背誦方法。

5、 分析課文中“仁”的具體體現

提問:課文中哪里能體現出孔子的”仁”的政治思想?

歸納總結:反對攻打顓臾,說明孔子反對武力(板書:反對武力)。

引周任的話: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兩個比喻,說明孔子提倡做事要盡職盡則、忠于職守,要自知、自醒。(板書:盡職盡則、忠于職守、自知、自醒)。

批評冉有強詞奪理,說明孔子提倡為人真誠(板書:為人真誠)。

提出自己的政治觀點,說明,孔子提倡以國家為重(板書:以國為重)。

結尾指出季氏之憂在蕭墻,說明孔子提倡要有憂患意識(板書:憂患意識)

6、 分析文中冉有、孔子的語言特點,設置情境,進行口語訓練

歸納總結:冉有三句話閃爍其辭,觀點含糊,應該讀出這種感覺。

孔子三次直呼其名“求”,次次各有特點。四次反問句式猶如急風暴雨,劈面打來,使得冉有理屈詞窮,毫無招架之力。第三段義正詞嚴的批評冉有態度不端正,批評冉有季路違背了自己的治國之道,慷慨陳述自己的政治主張。

現場找三個學生模擬當時的對話場面,用現代漢語演繹這場對話情景。

7、歸納總結

結合板書設計歸納孔子的智慧具體表現在哪里:

7、 作業

試用孔子“仁”的思想分析現實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北京市密云縣塘子中學教師 劉衛紅  100501

my001@2911.net

 作者郵箱: my001@2911.net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男人中文字幕一区 | 夜夜夜久久久综合视频 | 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 | 五月香婷婷缴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