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縣段莘中學 詹俠秋
十多年的語文教學,難說有什么研究,經驗倒是有一點,可要說寫論文,實在是不行,讀論文還算數量不少,這幾年自費訂了《語文學習》《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等刊物,從中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讀這些文章,也有幾個過程,一開始是喜歡那些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章,特別是有關課堂教學實錄或者一些典型課文分析的文章更讓人著迷,其所介紹的方法一招一式用在教學中,照葫蘆畫瓢,也能使自己的課上得心情舒暢,感覺好極了,有時還能博得同行的喝彩,領導的賞識,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開始教語文時,缺乏經驗,缺乏教法,有了這些救命的稻草,還能在這不知深淺的海洋里笨手笨腳地往前游。如果沒有了這些文章的指導,很難設想現在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情景。但是,有時也很尷尬,像遇到一篇自己不好把握的文章,又遍尋不到這樣的“葫蘆”時,就真不知這“瓢”該怎樣去畫了。沒辦法時,只好照教參宣科,這樣的課就連自己也覺得有點對不起自己。也有把“瓢”給畫砸了的,原因是未根據具體的課堂情況去教學,不是時間來不及,就是學生不知師之所云。第二個階段便喜歡讀一些理論性較強的文章,它使你開寬了眼界,這些文章告訴你什么是真正的語文教學,它讓你的教學從課堂內向課堂外延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語文教學要具有人文主義精神,特別是關于語文教學的論爭,許多名師名家各抒己見,各執一詞,更是把我引進了語文教學七彩紛呈的境界,我開始理性地考慮自己的語文教學,開始由模仿而創新,由興奮而冷靜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之路,十幾年過去了,雖說我生來拙訥,卻也摸索出了一點語文教學的門道,教學成績穩步提高,教學水平也受到了學生和同仁的認可。
應該說這幾年我在語文教學堅持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目的,課堂上求新求異,效果相當不錯,這完全得力于我較廣泛的教學論文閱讀。“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種領悟于心的獨特感受我是越來越清晰了。我本來是學理科出身的,語文底氣明顯不足,我理當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辛勞。
論文讀得漸漸多了,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也漸漸多了,卻也發現了有些論文也是有些唬人的。有些論文為了顯示自己的高深,引用了大量的現代的專業化的術語,好像非此不足以表現論題的前瞻性和科學性,我這種底氣不足的讀者也只能望而生畏,把它丟在一邊。還有一些論文出自名校名師之手,可說是“豪華型”文章,心里也欽羨不已,只是我們山區中學這樣的條件,要想進行這樣的模擬教學是萬萬達不到的。更有一些論文可以說是造假文章,這種造假并非抄襲,而是從論點到論據到論證過程都不是作者的研究結果,是作者出于某種功利目的而杜撰出來的,這類文章是最誤人的,比如說有一篇文章說用符號法去批改作文,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估且不改作文的精批細改有沒有真正的效果,就是那一大堆的符號要教師記住,再要求學生記住也是要花很大功夫的。我很懷疑這位作者在實際的教學中是否真的堅持這樣去做了。對于有些論文里引證學生的那些精妙絕倫的回答,我先是埋怨自己的學生基礎太差,接著又想作為老師的我也未必能這樣回答得上,于是心生疑竇,如非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我是不會信以為真的。
這樣的文章經常會碰到,特別是一些檔次低一點的刊物更是較多地存在這種情況。寫作論文的目的是為了交流,為了促進,一旦論文成了職稱、工資、獎金的砝碼,這論文也便變了味,而這樣的論文讓一些好學的年輕后生們看中,實在是一件貽害不淺的事。
這是我讀論文的第三個過程,這個過程使我考慮到許多方面的問題,一是讀論文應多長個心眼,應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不要被唬住而迷失了自我;二是我保征自己如果真有教學方面的一支半解,就認真地寫一點與大家交流,不去圖其它的而閉門造假,貽誤別人。三是我希望編輯們應有一雙慧眼,盡可能減少這類假論文出現的機會。
2003-10-02
作者郵箱: dzzhanxiaqiu@sohu.com
[我是怎樣讀教學論文的(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語文有效教學論文
3.教學論文評語
4.生物教學論文
5.數學教學論文
6.關于美術教學論文
7.識字教學論文
8.小班教師教學論文
9.美術教學論文
10.小學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