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開發區七中 董鵬
伴隨著新課改走過了一年半的路程,這其中有欣喜,也有困惑。回顧這一年半所走過的路,說總結經驗還談不上,因為畢竟一年半中還不能把握新課改的完整體系,要說感受還是有的,所以下面我就這一年半中的綜合性學習教學談一點感受。
新教材的作文教學體系與以往的有了較大的改變,可以說這是語文教材變化最大的一部分內容。新教材把作文訓練放在綜合性學習中,其內容豐富多彩,例如,七年級上冊的六次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分別是:這就是我、漫游語文世界、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奧秘、我愛我家、追尋人類起源。
開始的時候,我很欣喜,因為我覺得新教材將作文訓練融入這樣豐富多彩的綜合性活動中來。我替學生竊喜:再也不用去寫那些枯燥乏味的諸如:自我介紹、我的媽媽、我的同桌等作文啦!
然而,幾次活動課下來,離我想象的效果相距甚遠,我的深切體會是:編者想象得很浪漫,編者本意是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收集篩選資料,然后相互交流,產生碰撞,從而形成有自己個性的文章來。想得容易做起來可是困難重重啊,實際的情況是:查資料條件有限,有不少同學家里沒有電腦,有的即使有家長也不讓上網,家中書籍更是有限,更有一部分人根本不愛查資料,所以寥寥的幾位同學查來的資料又千篇一律,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大家寫的作文都是同樣的資料羅列。在這種情況下,我開始反思我的教學思路(包括我們整個教研組都在反思)。因此,我們又重新開始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并拜讀了一些專家學者關于綜合性學習方面一些論述。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置是基于語文綜合性的特點和人的發展的全面性、整體性需要,旨在實現語文學習對學生素質的整體優化、全面提高。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既不同于以往的語文課外活動,更不同于以往的作文訓練。其主要區別就在于:在學習內容上,不再拘泥于“語文學科”,而是要關注、關涉科學、人文和自然、社會、人生以及歷史、現實、未來等各個領域;在方法途徑上,不再單單通過語文活動或情景模擬來實現某項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種可利用的資源,運用各種學習方法和受手段,包括運用科學探究、發現學習及小組合作、獨立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與手段;不僅運用傳統的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也可借鑒其他學科的學習方法;不僅要開展語文活動,實現課內課外結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實際情境中、社會實踐中、生活體驗中養育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基于以上的認識,不得不把語文的綜合性學習重新來定位。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綜合性學習課絕不等同于作文課,也絕不等同于以往的活動課。所以,在教師更新觀念的前提下,必須更新學生的觀念。師生都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語文綜合性學習注重自主性、實踐性、開放性,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探究,發掘利用課外、校外的語文學習資源,讓學生自己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寫作靈感。
在這種情況下,我又精心設計了一堂綜合性學習課--說不盡的橋。這個活動分四個主題:橋梁大觀、迷人的橋、思考調查與研究、我是橋梁設計師。我們班級在日常的活動中共分八個小組,為了讓四個主題的內容都涉及到,所以我提前一周將這四個主題分配給各小組,每兩個小組合作完成一個主題,讓他們提前收集有關資料,并鼓勵他們做成課件,在課堂上自我展示,而且承諾要給表現好的小組加分,計入他們的平日量化考核中。這一下子激起了他們的活動熱情,在這一周中我不斷渲染氣氛,用語言激勵他們,同學們積極熱情的準備著。這節課我也做了充分準備,上網查了許多資料(當時我是怕學生的資料不夠豐富,可事實是我的資料根本沒用上),45分鐘的一堂課,我只用了5分鐘,其余的時間是每個主題展示10分鐘,學生們組織的有條不紊,臨下課時,同學們還覺得余興未盡,由于整個課堂氣氛好,資料豐富,大家最終達成共識:原來我們常見到的橋也有一種文化內涵,結果那節課布置的作文同學們欣然接受。(展示學生的課件)
這一堂課相對于以前來說是成功了,總結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布置任務時,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教師把問題講清楚,讓學生目的明確地去尋找資料。
2、 講清綜合性學習課對他們成長的好處,以及在語文學習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以引起他們對綜合性學習的足夠重視。
3、 要善于營造氣氛。
4、 加分機制也很重要。
5、 課堂上,教師要善于調控。
6、 課前培訓主持人,培養活動骨干。
我的反思
課后也有幾個比較“成熟”的學生反映:老師,來點現實的吧,這樣的課是浪費時間,考試又不考。是呀!我也時常在想這個問題,但通過一年半來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實踐、探討,我認為綜合性學習課與語文考試是不相違背的,不管將來的考試形式如何改變,綜合性學習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處的。寫作原本就是學生對外部世界認識后進行表述的過程,在作文課前讓學生充分準備,自主尋找材料、分析材料、占有材料,讓材料為我所用,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培養觀察、分析的能力,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起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他們的思維不局限于某一個方面,而是從所得的材料中來,這對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大有益處。
當然,任何新生事物的生存與發展都需要時間的考驗,需要等待人們的充分認識,所以老師首先要充分認識到綜合性學習活動課的重要性,然后才能教育影響學生。當然,要想真正發揮綜合性學習的作用,也不完全取決于老師和學生的認識,還有客觀條件的限制:學生回家查資料受條件限制,學校設備也有一定的限制。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這些問題都會解決的。
2004年2月19日
作者郵箱: dp_1228@sina.com
[有感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6.語文學習計劃書
7.語文學習計劃作文
8.語文學習計劃初二
9.中考語文學習計劃
10.關于高中語文的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