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新洲一中 王琳
許多高中生認為語文難學,即使投入大量精力效果也不一定明顯,因而有的學生漸漸對語文喪失了興趣和信心。這種現狀使我覺得作為語文教師肩上的擔子非常沉重。通過大量的調查、分析和研究,我認為問題的癥結主要還是在課堂氣氛,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語文自然就能學好。為此,我開始實施了我的“語文行動”。
“語文行動”實際上是一種語文活動課,在實施這項活動之前,我先把全班同學按四人一組進行分組,分組時注意了男女生的搭配和語文能力的搭配,每組同學合作輪流主持一次活動。教師和其他同學則作為活動的參與者。對活動的內容我先進行了規定,每次“語文行動”分為四個單元:“精品屋”、“一點通”、“尖尖角”和“獨木橋”。在準備期間,主持活動的同學可向教師和同學尋求幫助。舉行活動時可以調度其他同學和在場的老師。
“精品屋”單元主要是介紹中外精美詩文。要求主持人朗誦并與全班同學共同賞析。這個單元將學生們帶進了文學殿堂,品味中外名作,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文學素養,大大提高了鑒賞能力。
“一點通”主要是由主持人介紹一種語文學習方法。在這一單元中,學生經常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情況交流一些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有一位同學曾結合自己學習古文的體會向全班同學介紹了“對文解詞”的小竅門,其他同學聽了之后覺得大有收獲。這種途徑使同學們自己解決了許多學習上的困惑,同學們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班集體的凝聚力也不斷得到加強,同學們的成績也穩步上升。
“尖尖角”要求主持人推薦一篇同班同學的作品。主持人朗讀之后,還須帶領同學們一起評議優缺點。通過這種活動,同學們的寫作興趣不斷高漲,寫作水平也開始逐步提高。一位學生說:“當我的作文在‘語文行動’中被同學們肯定時,我高興得簡直要跳起來。聽了大家的簡評,我知道我今后該如何努力了。”正因為這個單元既能讓同學們一展自己的風采,又可以讓他們明白自己的不足,所以這個單元也最受同學們的歡迎。
“獨木橋”是根據當時學生正處在高三備考期間而特設的一個專題例題講析單元。在準備期間由主持人準備好某一個專題的典型例題,并與同學、教師合作得出正確的答案,在“語文行動”時間內講給全班同學聽,當然,我還要求主持人要講清解題方法。在這項活動中,學生感覺如同教師,在講臺上越來越自如,同學們在準備的過程中總結了不少的解題的規律。如李詠喜同學在講語音專題時總結出了“以形辨音,觸類旁通”的規律。程壘同學在講成語運用時總結出了辨析成語是否用錯的三個途徑。在這項活動中,學生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他們的能力有時連老師也感到吃驚。
通過這項活動,我覺得“語文行動”就像一顆小石子,在學生的心湖中激起了陣陣漣漪。一段時間以來,我發現學生們的語文興趣都被激活了,他們在語文行動中感受到了語文的樂趣,而語文課堂氣氛也不再沉悶了,在課堂上,同學們都能主動提出問題,積極思考并解決問題。一位同學說:“‘語文行動’讓我受益匪淺,我覺得學習語文越來越有勁了。”
現在,“語文行動”活動日成了全班同學翹首盼望的節日。每當活動來臨之際,同學們主動在黑板上畫上布景來渲染氣氛。有的畫一顆大紅心,亮出“心動不如行動”的標語;有的畫上卡通畫,寫上“動在其中,樂在其中”的話語;更有一位同學擬出了一副對聯“精品屋中尖尖角藏精品,獨木橋上一點通過獨木”,以此對這項活動的肯定。
葉圣陶曾說過:“教任何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語文行動”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能夠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能達到這個目的,為師者也就感到欣慰。當然,這個活動只是一個開端,我相信只要把這項活動堅持不懈地開展下去,學生一定會學得快樂,教師也一定會教得開心。
作者郵箱: wanglin0@126.com
[我有"語文行動"(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我有兩件寶課件
3.行動力的名言
4.鑄勤行動年終總結
8.
10.假如我有這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