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興山縣南陽中學 胡鴻
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文本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求異,求新,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努力尋求獨特的認識,感受,方法和體驗,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從而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這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筆者認為,要做到這一點,在作業布置與批改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作業設置與批改應同學生活和積淀相結合,尊重學生認知差異
“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俗話說“酒是陳的香。”生活大浪淘沙,能留在學生心中的是學生感觸最深的,注意這一點,學生在談話這類作業中易動真情,說真話。每個人的世界是多元的,復雜的,個體差異存在,所以學生的感覺也是有差異的。如“我的學習生活”學生的反映是初中的難,小學的輕松。我們沒有必要也不能去責怪學生“不求上進”,或是“諄諄教誨”“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之類。相反,如果我們尊重學生個性的認識,再去引導其認識到自己,合理調整,效果肯定會更好一些,如筆者任教班中有一個同學成績還不錯,在練筆中,有一段時間作業是紅色的單圈,而有的同學成績相對說來差一點兒,確有Very Good的字樣,這個同學有些不平衡了,她說:“老師,為什么我的作業沒有Very Good呢?”課余交流,點出其作文不足的地方,并告訴她評價是個體的,相對的,對你來說,作業沒有達到Very Good。此后,這個同學作業態度端正了許多,文風也樸實了不少。無獨有偶,又一個同學說:“老師,我的作文總是Good,您能說說我的缺點嗎?”課外找到他,給他兩篇文章,“你能說說有什么不同嗎?”他看了兩篇文章,說了兩篇的不同點和優缺點,這時候,筆者告訴他:“這就是你想知道的!”他望著筆者笑了,從此以后,他的作文從文面到文風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作業設置與批改應注意人文關懷,尊重學生情感差異
“眾口難調”是難點,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在語文作業中,“眾口難調”這正是學生與眾不同的地方,它是學生求異思維的起點,創新的切入點。在一次野炊活動中,許多同學歡呼雀躍,而有的同學卻沉思不語。事后討論,產生了三方意見:① “野炊”作為課外校外活動,形式太單調!②“野炊”活動很不錯,③ “野炊”活動是不錯,可環境太差:地不平、水臟、單調、花錢太多,有的同學負擔太重。據此作業要求學生寫出
屬于自己的感受,不一定是快樂的主題。結果,學生完成的作業有學生野炊的花費統計報告,有野炊的寫實,有環境的調查和思考,老師在批改的時候多用關切的、欣賞的語句,同時注意潛移默化的進行主流意識的引導,對實現新課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落實有很大的幫助。
三作業要讓同學有說話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的多元化,新課標倡導的語文教學,強調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教學重要創造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機會,從而讓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和理解課文的境界,筆者在作業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探討。《五柳先生傳》一文的討論作業中,總共有兩個大題:A:文中五柳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查閱資料)?B讀文后你還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綜合、分析。結果有相當一批學生就B展開疑問:陶淵明是一個隱者嗎?若是,為何又時時著文明志?在此基礎上,筆者又上了一節課,課題為“我眼中的陶淵明”,課型:辯論活動。仿照浙江電視臺“人生AB劇”的設計。課前學生查閱資料綜合分析,課上學生激烈論辯,聽眾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辯論進行的實際適時調整自己支持方。結果是學生結合歷史背景和自己的認識情況進行知識的再綜合,一堂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四、作業要有學生參與的機會,尊重學生與老師的差異
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學習的多元化使學生的知識建構是不同的。筆者作業設置中有“給老師的話”,在“給老師的話”中可以談感受,談意見,談建議,或者就是你想說什么。結果是大多數學生談到人生,理想,心里活動以及學生對老師的意見和學生在老師眼中的地位。
題目讓學生參與可分為兩個方面:①學生自己設置題目,并附“參考意見”,在“給老師的話”中談思路,談設想,讓學生陳述理由;②學生對老師給的題目談看法,談意見。這兩個方面可以交叉和并行進行。學生與老師角度不一樣,思維方式不一樣,讓學生參與,就是一個交流的過程。學生要與老師交流,就會積極主動的思維,主動的探究。當然,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此時就應該首先欣賞,承認其價值,再進行引導,學生在感受受到尊重和重視的時候,學生一定是快樂的,學生享受到勞動的樂趣,語文的目標也就實現了!
作者郵箱: huyunzhe@sina.com
[淺談新課程中的語文作業處理(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淺談教學中的課件
4.新課程開發論文
10.淺談《詩經》中的愛情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