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答問錄之一(網(wǎng)友來稿)

發(fā)布時間:2016-8-7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高朝俊

  如何選擇高考作文的文體?

問:現(xiàn)在的高考作文都是“文體自選”,面對試題,我常常拿不定主意,不知寫什么文體好,有時想來想去,費了好長時間,還是下不了手,怎么辦?

你所說的情況確實有很大的普遍性。以前的高考作文都是限定文體的,盡管少了一點靈活性,但在構思時的確可以少費一些腦筋。讓你寫議論文,你按議論文的思路構思就行了,讓你寫記敘文,你按記敘文的思路構思就行了,用不著在文體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從這個角度來看,“文體自選”倒是增加了寫作的難度。

我覺得,面對“文體自選”的試題,要做到知彼、知己、量力。也就是說,在大致審清題目的意思之后,要綜合考慮這三個問題:

1.知彼--看看這個話題最適合寫哪一種文體。或者說,這一個話題,用哪一種文體寫最容易、最便當。話題作文盡管文體不限,用哪一種文體寫都可以,但是,面對某一個具體的話題,總有某種文體寫起來是最容易、最便當?shù)摹6捏w選擇不當,寫起來就會非常吃力。例如,1998年,高考作文的題目是《堅韌--我追求的品格/戰(zhàn)勝脆弱》,試題要求“一定要舉出你自己心理承受力方面的實例”。顯然,這道題目用記敘文寫起來最容易、最便當。因為如果用議論文來寫,僅僅舉出自己心理承受力方面的實例,議論是不可能充分的;如果把自己心理承受力方面的實例敘述得過分具體、過分詳細,那就不像議論文了。而用記敘文來寫,這兩點后顧之憂都沒有了。事實上從當年考試的實際情況來看,75%以上的考生都是用記敘文來寫的,而且優(yōu)秀作文也大多數(shù)是記敘文。這一道題,用說明文來寫,就非常困難了,因為說明文是介紹知識的,考生至少要對神經(jīng)心理學的知識有所了解,才可以寫這一種文體。這不是自找麻煩嗎?所以,當年,在全國范圍內,寫得好的說明文真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又如,2000年,高考作文的話題是“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個話題非常寬泛,用各種文體寫都可以,但是,你只要仔細琢磨一下話題下面的“提示語”,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用議論文寫是最容易、最便當?shù)摹_@一段“提示語”是這樣說的:“的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是層出不窮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根據(jù)這三句話,就可以輕松地組織起一篇議論文的框架來了。中心論點: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什么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呢?分論點1:因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客觀存在);分論點2:因為疑問是層出不窮的(主觀認識)。結論:所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一篇800字左右的高考議論文,有這樣兩個分論點,并且能從哲學的角度展開論述,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了。而這一切,都是試題的“提示語”告許你的,寫起來不是很容易嗎?

2.知己--要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研究表明,人的思維類型是有差異的,有的人擅長形象思維,有的人擅長邏輯思維。這在日常寫作中也會表現(xiàn)出來,如,擅長形象思維的人往往記敘文寫得好,擅長邏輯思維的人往往議論文寫得好。“文體不限”就是為了讓你自由選擇、自由發(fā)揮的。這時候,你一定要揚長避短,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

3.量力--要考慮有沒有與某種文體相關的材料。各種文體對材料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不同的題目對材料的要求也不一樣。那么,你有沒有這方面的“庫存”呢?例如,寫記敘文,有沒有富有情感內涵的生活素材;寫議論文,有沒有相關的理論論據(jù)、事實論據(jù);寫說明文,有沒有相關的知識儲備;寫散文,有沒有相關的情感體驗;寫雜文,有沒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幽默語言的積累,寫小說,有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等等。再如,面對“心靈的選擇”這樣的話題,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體驗,聽到過類似的故事,見到過類似的事件呢?它們適合用哪一種文體來表現(xiàn)呢?這也是構思的時候需要考慮的。

總之,一定要根據(jù)試題的特點,把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加以綜合的考慮。不要怕在這方面耽誤時間,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袖手于前,方能疾書于后”。把思路理清楚了,寫起來就順手了。

 作者郵箱: gaochaojun@21cn.com

[高考作文答問錄之一(網(wǎng)友來稿)]相關文章:

1.閱讀理解回答問題

2.36計之一空城計課件

3.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課件

4.空間說說句錄

5.閱讀短文《幸福的黃昏》回答問題

6.圣誕節(jié)回答問題活動策劃書

7.形容學習的成語摘錄

8.迎新生標語摘錄

9.關于兄弟的說說摘錄

10.用就像造句摘錄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2019 | 在线欧美AⅤ整片 | 亚洲特级视频在线观看 | 熟女中文字幕乱码 | 夜色福利院在线看 |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