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春
話題作文成為當今中學生大考小考的主流作文模式。引動了各種各樣的應對策略,什么話題作文寶典,話題作文一本通,方舟系列等應運而生的出版物令老師同學們目不暇接。
我也曾引導學生不惜資本買之學之,別說,在發散思維、形式翻新上確實有了明顯的收獲,可是不到一個學期就出現了令人頭疼的高原現象:學生作文水平徘徊不前。經診斷,學生思想見地和語言運用水平居低不浮,應屬信息積累有限所致!
可是,學生在校時間安排得緊,課程又很多,僅靠一句要多進行課外積累顯得多么空洞無力!學生是有心無力,無時間啊!
怎樣讓課外積累變成課堂積累,讓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同步進行,學生在課程所安排的語文課時里達到高效率的學習效果呢?于是我苦思:從大綱來說,要求學生能讀懂文章篩選信息,運用文字表達思想;從教材內容的編排來說,以主題(話題)作為單元板塊兒,以相同或相關話題作文作為單元后的作文訓練形式;從考查學生的題型來說,展示學生的綜合素質的作文占了整個試卷的半壁江山.主觀能力題,積累運用題又占了閱讀題的大部分,這樣的以話題為形式,能力為本質,知識、思想、情感、語言、技巧等的積累為保證的新的課堂模式在摸索中產生,那就是--容讀納寫氛圍熏染式,話題課堂教學模式。
教材發下來,首先引導學生預習教材,把握各個單元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對每個單元的話題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在平時的課外閱讀和自由閱讀課上留意這些話題的文章(當然有條件的學校實行推薦定向閱讀更好),在生活中反復咀嚼思考,形成一定的直接和間接的認識,摘錄或反思到自己的積累本和隨筆本上。
等到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因為事先的積累和思考,每一位同學都有資格參與到作品中和作者探討,同學之間在課堂上以這篇課文為依托進行交流展開討論,求同存異,加深拓廣,讓思想和情感的溪流溝通交匯,形成思想的深邃汪洋撞出情感的交響共鳴。一個單元相同話題的文章通過反復的不同形式的交流探討之后,求同存異,每個學生對該話題的認識都基本形成了獨立的見解。那么,緊跟上的話題作文就是一個極好的鞏固閱讀和展示個性的舞臺。學生的作文欲望可以說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由此,大量閱讀,快速作文,容讀納寫,相輔相成,一石若干鳥,語文教師也才成了真正的靈魂工程師,而非機械的文字訓練師。
以寬容是一種美德這篇課文來說吧……
課堂探討問題之一:你如何看待朋友間的寬容與批評?
學生1:寬容是一種美德,尤其對待朋友要以寬容為主。
學生2:應以批評為主,尤其是對待朋友,有詩為證“難得是諍友,直言敢批評”。批評與否是區分朋友真偽的標志呢!
學生1:我堅持我的觀點,因為每個人的個性是不一樣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做人處世的方式都刻著自己特定的經歷,如果你對朋友的一些做法橫加指責,他不但很難按你所要求的那樣去改掉,而且極有可能傷害他,傷害友誼。所以接受朋友應該連同他的缺點接收下來,這才是真正的朋友,對待朋友就應該以寬容為主。
學生2:難道寬容的教訓還不夠嗎?農夫將一條凍僵了的蛇揣在懷里,結果蛇醒來之后就咬死了農夫啊!
學生3:我認為無論對待什么問題都應該在一定的范圍和度內,我們所要說的是怎樣對待朋友間的批評與寬容,批評必須是善意的,而不是落井下石,幸災樂禍;寬容也要適可而止,不能縱容犯罪,眼看著朋友跳黃河!
……
學生在各自觀點清晰化的過程中,在課堂濃烈的探討氣氛中,受到感染,即使是那些不愛好語文的同學也不自覺地卷入其中。
容讀納寫,氣氛熏染話題式課堂教學模式,不僅便于日常單元授課和專題作文,并且對中考話題作文是一種從根本上應對的策略,即提高學生的內在修養,豐富學生的人文積淀,深邃其思想,伶俐其表達,集萬家之長(個人廣泛搜集與話題有關的資料,再經過自己的篩選思考后于全班思辨交流)成一家之言。
由此,大量讀寫融于課堂,不僅語文的人文性得到充分展現,而且其工具性在人文的光輝下也變得不再那么復雜和枯燥。
作者郵箱: hqch999@163.com
[融大量讀寫于課堂--話題式課堂教學模式初探(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看雪》課堂語錄
3.邊城的課堂課件
6.學生課堂禮儀教案
7.課堂禮儀教案
10.教師課堂教學如何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