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蒼山縣第一中學 焦子棟(沂水春帆)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詩人立于西塞山(今湖北大冶東長江南岸)舊時的戰壘之上,面對滾滾長江,并沒有直接描寫當地風光,而是引西(益州──今四川成都)接東(金陵──今江蘇南京),貫今通古,一開篇就以蒼涼遼遠的意境將讀者深深吸引。“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讓秦始皇都害怕的“金陵王氣”,在晉國大將王浚沿江東下的浩浩大軍面前,卻黯然失色,孫堅、孫策、孫權父子歷盡艱辛所創基業一朝化為烏有,東吳政權的垮敗轉眼間成了歷史。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煞費苦心的“千尋鐵鎖”也不能挽回敗局,不情愿地沉入江底,吳軍望風而逃,石頭城上投降的旗幡早已高高掛起。“沉”和“出”二字分別點出孫吳政權氣息奄奄、日薄西山之頹勢和垮敗時的驚慌失措之丑態,用的傳神精道。東吳敗亡雖是由興盛走向衰亡的特例,但有了后面“人世幾回傷往事”的照應,便有了普遍意義:不論是什么樣的人掌權,若不按社會發展規律和執政規律辦事,失去民心這個最根本的東西,都會由興盛走向衰亡,這是不可抗拒的鐵的法則。
“人世幾回傷往事”與“從今四海為家日”相互映照,看似平常之語的交匯,卻如天頂之上炸響的驚雷,在遙遠的天際久久回響:盡管現今河山一統,四海一家,可是有誰又能保證那令人悲傷的往事不再重演呢? “山形依舊枕寒流”從字面上看是冷峻無情,實則反映出的是詩人對李唐王朝“四海為家日”表面繁榮所掩蓋的深深危機的深深憂思。
“故壘蕭蕭蘆荻秋”與“山形依舊枕寒流”相疊,讓人們仿佛聽到看到了詩人面對浩浩江天發出的浩浩慨嘆:人世真的就不能長治久安,走出“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怪圈和周期嗎?一個“寒”字的嵌入,更是含蓄委婉地表達出詩人不隨波逐流的冷靜頭腦和關注天下興亡的赤子之情,使得縱論千古的豪放中回蕩出一股感人至深的沉郁之氣。故而,清代薛雪在《一瓢詩話》中說本詩:似議非議,有論無論,筆著紙上,神來天際,氣魄法律,無不精道,一生杰作,壓倒元(稹)白(居易)。“人世幾回傷往事”若有上下千年,縱橫萬里盡收筆底。
我的郵箱是yscf001jiao@eyou.com
[筆著紙上 神來天際--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賞(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賞牡丹劉禹錫課件
4.紙上談兵造句
6.中秋節隨筆欣賞
7.教師節隨筆鑒賞
8.中秋隨筆賞析
9.中學生隨筆欣賞
10.古籍著常用的紙質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