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禮贊(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8-1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王碧峰

[教學目的]

1、理解象征手法。

2、感受中華兒女正直、質樸、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3、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其作用。

4、掌握生字和常用詞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記敘、描寫與抒情的關系。

[教學難點]

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學課時]兩教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小白楊》。

2、茅盾曾經寫過一篇關于白楊的文章。板書:白楊。這篇文章對白楊樹充滿什么感情?(贊美)請你找出文中直接對白楊樹進行贊美的語句。

明確:

第1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第4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第6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第8段: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

  第9段:……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3、引導學生注意關鍵詞。從“那”到“這”,從第1段的“贊美”到第9段的“高聲贊美”,說明什么?

明確:說明對白楊樹的觀察是從遠到近,感情是由淺入深。這說明對白楊樹的感情不僅僅是贊美,還有崇敬的感情。

4、崇敬和贊美,就叫做禮贊。(板書:禮贊)這篇課文就表達了作者對白楊樹贊美和崇敬的感情。

二、解決部分字詞的讀音,疏通閱讀障礙。

無邊無垠(yín) 坦蕩如砥(dǐ) 懨懨欲睡yānyān)

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頎(qí)

三.初步感知課文。

1、自主學習:把課文默讀一遍,并思考這篇課文僅僅是在禮贊白楊樹嗎?你憑什么知道的?請找出有關的語句。

明確:如“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樹本無所謂力爭上游,可見是在寫人。)

又如“難道你就覺得他只是樹?……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第一個反問句改成陳述句就是“你不應該覺得他只是樹!蹦敲词鞘裁茨?)

2、趁機讓學生讀這幾個句子。

這里連用了四個反問句組成了一組排比句,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意思一句比一句擴展而深化,含意雋永,發人深思。第一個“難道”是總提,啟發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后面三個“難道”,就由淺入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征意義第二個“難道”,由白楊樹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性格出發,把它象征為北方農民。第三個“難道”,進一層由白楊樹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把它象征為在敵后堅強不屈地守衛自己家鄉的哨兵。第四個“難道”,由白楊樹的“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把它象征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3、看來,作者寫這篇課文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借贊美白楊樹來表達對北方農民的崇敬和贊美,那他為什么不直接贊美北方農民呢?(學生可能會回答這樣能使文章顯得含蓄雋永。)

 4、補充課文的背景。

《白楊禮贊》寫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時,正處于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這期間,他看到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極抗日的種種事實,也欣喜地看到了廣大的北方軍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一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掃蕩”,鞏固和發展了敵后的抗日根據地。作者從解放區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贊》等散文。由于當時作者生活在國民黨掌控下的統治區,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我們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5、學習象征手法。

《白楊樹贊》運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例如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例如本文作者把對北方農民的贊美之情寄托在對白楊的具體描繪與精辟議論上。這種描述是貫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

四.總結

作者到底是怎樣對白楊進行具體描繪與精辟議論的呢,我們下堂課再來深入地研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

1. 抄寫生字和常用詞語。

2.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 聽寫生字。

2. 復習象征手法。

二.研讀課文。

1. 上節課我們知道了本文是借贊美白楊樹來贊美北方農民的,作者到底是怎樣

把它們聯系起來的呢?

明確:表面上是寫樹,其實處處在寫人。

2. 找出寫白楊樹的段落。(5-8段)說說這幾段是寫什么的?

明確:5-6段是寫白楊樹的形象和氣質。7-8段是寫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3. 學生自讀,要求用“圈點法”畫出有關描繪白楊樹外部形態和內在氣質的重

要詞語。由這些詞語你聯想到什么?

  明確:       總的形象:力爭上游

干:筆直、絕無旁枝(正直)

外部形態 枝:筆直、緊緊靠攏(團結)

葉:片片向上(進。

皮:光滑淡青色(質樸)

             參天聳立

內在氣質:倔強挺立

不折不撓

小結:這一段描寫了白楊樹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們透過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從而產生崇敬、贊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發了這種感情,突出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4.指名學生朗讀第7自然段,討論:

(l)本段可分幾個層次?為什么說白楊樹是樹中的“偉丈夫”(要求學生劃出重點

詞語)?采用什么手法?

作者先虛寫一筆,用否定句式暫退一步:白楊“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

旋的虬枝”。由于審美觀點不同,承認白楊“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這是抑。接著,

突然轉折,連用七個感性色彩強烈的褒義詞語“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溫

和”、“堅強不屈”、“挺拔”熱情贊美它是“樹中的偉丈夫”。這是“揚”。這是第一層次。

用烘托、對比手法贊美了白楊樹。

(2)文章如何展開聯想,由樹及人?四個排比反問句是怎樣逐句加深的?

第二層,作者以親切談心的語氣將讀者的視線引向“積雪初融”的高原,連用四個

反問句,由樹及人,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意思一句比一句擴展并深化,發人深

思。第一句由樹及人的過渡,啟發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那么,應該覺得它

是什么呢?后面三個“難道”,就由淺入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征意義。“不想到”、“不聯

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等詞語就反映了一層比一層深的含義。第二句從白楊樹的

性格出發,點明白楊“至少”象征著“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北方農民。第三句從白

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把它象征為在敵后堅強不屈守衛家鄉的哨兵。第四句從

白楊樹的“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把它象征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

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華,文章達到高潮。

5.學生朗讀第8自然段,思考討論:

這段贊美白楊樹和第1、4、6、8自然段有什么不同?

教師歸納:作者直接把白楊樹與北方農民聯系起來,總結了它們的相似之處:一

是“極普通,不被人重視”,二是“有極強的生命力”。用一遞進關系的復句闡述了贊美白楊樹的原因。在這段文字里,作者改用肯定的句式,正面論述,更加鮮明地強調白楊的象征意義。

6.剛才我們討論的都是寫白楊樹的,但文章的第二段似乎不是寫白楊樹的,這一段寫什么呢?它與白楊樹有關系嗎?

明確:這一段是描繪西北高原的壯美景色,它是白楊樹的生長環境。

7.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繪西北高原的?作者為什么要著意描寫黃土高原?

明確:作者先從三個方面來描繪:色彩--“黃綠錯綜”;幅員--“無邊無垠”;地勢--“坦蕩如砥”。作者之所以要著意描寫黃土高原是為了給白楊樹的出現設好背景,不平凡的環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楊樹,描寫黃土高原有烘托白楊樹的作用。

8.作者最后為什么又寫楠木,目的何在?

明確:講解:茅盾同志回答說:“貴族化的楠木象征國民黨反動派。我寫此散文

是這樣想的!苯Y尾把楠木和白楊樹對比,再次強調白楊樹的不平凡,與頑固派的觀點形成對比,表明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歌頌抗日軍民,斥責“消極抗日”的國民黨反動派,呼應篇首。

9.了解本文多種抒情方式。

  三、課堂小結:

1.課文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得文章的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2. 散文中記敘、描寫是抒情、議論的基礎,抒情、議論是記敘、描寫的深化。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堂目標檢測。

2、完成課后練習。

作者郵箱:wchn@hotmail.com

[白楊禮贊(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白楊禮贊》讀后感

2.《白楊禮贊》的讀后感

3.茅盾《白楊禮贊》經典散文

4.茅盾的白楊禮贊讀后感

5.白楊禮贊第二課時教案

6.《白楊禮贊》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參考

7.白楊禮贊讀后感三篇

8.白楊禮贊優秀教案模板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 野狼在线亚洲AV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 |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 |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无弹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