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識非曾識--談人教必修三錯誤之杜甫《詠懷古跡(其三)

發布時間:2016-1-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王萬祥

錯誤出處:人教社高中語文必修三38頁,杜甫詩《詠懷古跡(其三)》

錯誤內容:“畫圖省識春風面”一句中的“省”,課下注釋為“曾經”。

    

我認為把“省”解釋為“曾經”是錯誤的。如果解釋成“曾經”那么主語無論是漢元帝還是畫工都講不通。

要準確理解“省識”的含義,必須對整首詩的內容進行準確地把握。詩歌的首聯是睹物思人,說在這群山萬壑奔赴的荊門,江山靈秀,出了個美人王昭君,如今,她出生的村莊已經因她而名著青史。頷聯回顧歷史,主角是王昭君痛苦地離別漢宮,來到塞北,一去無還,寫昭君遠嫁異域荒漠的悲涼。

最關鍵的是如何理解頸聯。如果按教材和教參的解釋就是:“僅憑畫圖哪里能識得佳人的美貌呢?縱然殺盡畫工,也是追悔莫及。也許在夜月里,依稀仿佛,或可聽到環佩作響,那是昭君的魂魄歸來了吧!”但是這句解釋與教材中的注釋顯然是矛盾的。教材的注釋中,“省”為“曾經”,而教參中的解釋是“哪里識得”。

要準確理解“省”的含義,必須明確這一聯所寫的主角是誰。我認為頸聯的主角應該是漢元帝。因為據《后漢書》中記載:“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以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斐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然難于失信,遂與匈奴。”另外《世說新語賢媛第十九》中寫到:“漢元帝宮人既多,乃令畫工圖之。欲有呼者,輒披圖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貨賂。王明君姿容甚麗,志不茍求,工遂毀為其狀。后匈奴來和,求美女于漢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見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從這兩段文字來看,漢元帝看到王昭君本人后,被其美貌打動,想反悔,但是迫于形勢,只好忍痛割愛。而在王昭君走了一年之后漢元帝駕崩。杜甫肯定對這一歷史掌故了然在胸,所以我認為這一句是杜甫想象著漢元帝在昭君走后,夜晚獨自對著昭君的畫像仔細觀看,久久凝視,仿佛聽到昭君環珮叮咚地向自己走來,但定睛一看原是夢境。這與上一聯作者對昭君離別漢宮時的不舍,在胡地的青燈孤影,直到老死蠻荒對應起來。在這一句的主角上,教材和教參以及《唐詩鑒賞詞典》也都傾向于漢元帝,但兩者對“省”的解釋都講不通。

同時,根據“省”這一詞在古代漢語中意義來講,首先是“察看、考察、審察”之意。傳說中在昭君走后,漢元帝殺死了畫工,那么前提是他得找出那張畫,發現了畫工做了手腳,才會殺他。但是從“帝大驚,意欲留之”這句話來講,他很可能把王昭君的畫像仔細地保留下來。

所以,我認為這里的“省”應譯成“仔細地觀看”,漢元帝對著畫像,久久凝視,越來越覺得昭君是絕代佳人。這樣,“畫圖”才與“環珮”對應起來!爱媹D”應指王昭君的畫像,而不是畫工,也不是畫工做假那件事。這樣也和最后一句“分明怨恨曲中論”中的“怨”和“恨”對應,昭君的一生幽怨,元帝的終生遺憾,都在這一曲琵琶里啊。

所以,這里的“省識”,不能譯成“曾經識得”,而應譯成“仔細地觀察和回想,從而明白”。

                               北京百川菁華科技有限公司

                                高中語文編審  王萬祥

                                   18753416068

 

王志遠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看日本中文字幕不卡 | 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 久久免费看少妇A级精品视频 | 日本成人手机在线天天看片 | 永久免费视频片在线观看 | 中出国产丝袜熟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