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題 第20課 口技 課型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2、體會文中描摹音響的語句,辨析表示時間的詞語,掌握積累文言詞語。
3、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敘方法。
4、體會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表現手法,感受中國古代民間藝術的精深奇妙,激發熱愛優秀文化的感情。
重點 1、詞語積累。2、學習作者生動逼真的描寫。3、學習本文層次清楚、有條不紊的記敘技巧。
難點 通過作者生動形象的描寫具體深入地理解口技表演者精彩的表演與高超的技藝。
課前預習(請在書本“讀一讀,寫一寫”上做好筆記)
1、反復朗讀課文,要求讀得通順,讀音準確,停頓正確,注意劃出不會讀、讀不準的字,并利用工具書解決。
2、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不懂之處請作好記號。
3、完成《學法大視野》課前預習部分。
第一課時
一、多媒體播放《洛桑學藝》模仿樂器演奏的片段,學生談感想后導入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
2、組長檢查《學法大視野》課前預習部分。
四、整體感知,疏通文意。
1、以組為單位,解決在預習中出現的問題。
2、全班釋疑。
3、老師用多媒體顯示學生需要注意積累的詞句。(學生搶答)
五、朗讀、背誦指導。
1、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2、根據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行歸類。
3、綜合分析這些詞語在文中的作用。
4、以這些詞語為線索,并結合文章內容的層次安排,背誦全文。
六、布置作業
完成《學法大視野》課堂訓練部分。
第二課時
一、全班齊讀,導入
二、自主學習,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作者結構安排意圖。
1、全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進行記敘的?可以分為幾部分?請概括段意。
2、開頭與結尾在結構上是什么關系?
3、課文第二部分又可分為幾層?請概括每一層的主要內容。
4、開頭與結尾兩段兩次交代口技表演者的道具有何作用?
三、合作探究,學習以動襯靜和正面側面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1、以動寫靜是我國傳統的藝術表現手法。例如,我們班上自習課時,只能夠聽到筆尖在稿紙上發出沙沙的響聲,這就是以動寫靜的反襯手法。這篇課文中就有很多這樣的句子,請你找出來,反復朗讀,并說說有什么作用?
2、課文除了直接從正面寫表演的過程,還有側面的烘托,請在課文中用波浪線劃出來,大聲朗讀,并說說有何作用?課文是怎樣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
四、拓展延伸
當堂開展“我也露一手”的小活動。
1、學生展示自己的口技,比如學鳥叫、模擬汽車、飛機的聲音、吹樂曲等。
2、一人表演,其他人說出表演的內容。
3、對比文中口技人的表演談感受。
五、布置作業
完成《學法大視野》課后訓練部分內容。
秦瑛
[口技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談中國詩》導學案
10.漢語拼音復習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