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生成程序系列訓練計劃--記敘文
單位:維新鎮中心學校 作者:盛孝華
一,出示例題;
題目:請以“課堂上,我--”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
1,將題目補充完整。
2,橫線上填寫“開了小差”、“認真聽講”、“看到老師總是微笑” 、“思緒萬千” 、“看到別樣風景”等;
3,寫真事敘真情。(寫在一堂課上發生在自己身上難以忘懷的人或事);
4,字數不少于600字。
二,訓練過程
1.審題
教學目的:學會分析和明確作文題目的分類;對熟悉半命題作文的填補方法;明確題目中對字數和體裁的要求。
教學方法:點讀指導審題;討論;自由回答
具體步驟:點名讀題→自由討論:這個題目給你哪些信息?→教師點評→自由回答問題:補充內容是哪些范圍?
指導點撥:這道半命題作文留給學生很大的選擇空間。“課堂上”規定了寫作范圍,只能是課堂上,補充的內容決定了寫作的具體內容。
時間:5分鐘
2.立意
教學目的:根據題目要求和補充范圍來確定自己的題目;理解題目所要考察的范圍;理解題目中的關鍵詞。
教學方法:自由回答;集體點評
具體步驟:學生自由回答自己完成的題目→同桌點評對錯及原因→討論并回答:題目所要考察的是哪一種情感的表達?
指導點撥:要求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確定一個中心或主題,再把文題補充完整。
時間:5分鐘
3.選材
教學目的: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閱歷和積累選取適當的素材;結合自己的擅長來選取合適的表達方式和描寫方法。
教學方法:分組討論;自由回答;集體評議
具體步驟:分組討論自己的選材是否貼切→選取代表發言→其他組代表點評→教師總結選材的方法→學生自由闡釋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和方法→教師根據學生需要來講解各種表達方式的方法的注意事項
時間:10分鐘
4.結構安排
教學目的:根據自己的選材合理安排段落與層次;初步構思開頭與結尾的方法;初步構思不同的表達方式之間的轉換型過渡段落。
教學方法:個人展示;小組評議
具體步驟:鼓勵同學們書寫提綱,要求寫出大致段落和層次順序→表述自己的提綱,在小組內交換意見→小組推選代表闡釋自己的開頭和結尾的方法→教師針對性點評,并總結幾種典型結構方法。
指導點撥:
怎樣給一篇文章搭上一個好的框架,不但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要怎樣寫,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確定了我們在開頭、主體和結尾分別應該寫什么。孫子兵法云:“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意,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熟能窮也。”作文結構是深層的東西,也是萬變不離其宗的。
(一),如果寫人不妨寫人采用這樣的結構:
1.引入:人物外貌描寫+點明題旨
2.蓄勢:從不同的角度選取
3.揭題:詳寫最能體現人物思想內涵的一件事。
4.點化:緊扣題旨或議論或抒情。
(二),如果寫事不妨采用這樣的結構:
1. 以時間為序
事件在一定的時段中發生、發展、變化,以時間為序,組織材料。如上課前、上課、下課后;一節課的時段等。按照時序安排材料,發生在不同時段的事件(或片斷),要標明時間的變換,給讀者鮮明的時間印象和事物發展的狀況。
2. 以空間轉換為序
空間(或者說地點、環境)是事物發生、發展的條件,也就是說事物總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間中,在空間中發展、變化的,因此,敘事離不開空間這個條件。
3. 場面分段標題式
場面是由人物在一定的場合相互發生關系而構成的生活情景。也就是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生活畫面,它由人、事、景三個因素構成,在文中選取了若干個場面,那就要將這幾個場面有機地組合起來,可以用分段加標題的形式,也可以用過渡、銜接的段落或句子。分段加標題的形式比較鮮明,也省略了設計過渡的問題。
時間:20分鐘
5.組織語言(具體成文)
教學目的:根據提綱和上述構思成文;根據自己闡述的計劃的寫作思路豐富語言;恰當地開頭和結尾。
教學方法:自由寫作;教師有針對性點評;小組討論
具體步驟:根據自己的提綱自由寫作→教師有針對性輔導→選取部分學生的作文稿開頭和結尾范讀→小組討論
指導點撥:
把寫人記敘文的基本框架搭建起來了,同學們一定急著想知道,如何寫,怎樣才可以把文章的內容充實和豐富起來,怎樣才能讓一個人物栩栩如生,我們如何寫人的外貌、性格,怎樣去表現一個人物的具體特征,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把這些訣竅一一揭示。
人物是寫人記敘文的重點,寫人記敘文的目的就是要寫出個性鮮明的人物,怎樣寫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怎樣讓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動人心弦呢?每個人有不同的面貌,不同的語言、行動,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因此寫人第一寶典就是描寫。
人物的描寫有肖像描寫、語言、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
第一、通過人物的肖像寫人。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飾、姿態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寫可以寫人物的靜態,也可以寫人物的動態。
進行外貌描寫有幾大技巧:
(1)、簡筆勾勒特征;
(2)、運用修辭手法;
(3)、寄托作者愛憎;
(4)、一人幾幅肖像;
肖像描要注意兩點:
a、肖像描寫不是說把一個人,從眼睛寫到鼻子,從鼻子寫到嘴巴,從嘴巴寫到耳朵,從耳朵寫到頭發,從臉寫到身材。通常我們只是選取這個人的外表上一個最最鮮明的部分進行特寫,比如說,寫眼睛,魯迅說要"畫眼睛"。"畫眼睛"是寫人物肖像的關鍵。
b、肖像描寫切忌公式化、臉譜化。一般情況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內心與外貌并不總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靈美。通常外表和人物性格的反差可以給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第二、通過人的語言來寫人。
通過人物的語言寫人。人物的語言要充分個性化的,能表現人物的出身、教養、經歷和性格,讓人讀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魯迅先生指出:“人物語言的描寫,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這就是說從人物語言的描寫中看出人物的鮮明特點。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a、 人物語言的描寫要符合人物的年齡、經歷、身份、文化教養等特點。
b、 人物語言的描寫,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
第三、通過人物的行動寫人。 人物的行動要符合生活的本質,符合人物的性格發展的邏輯。可以選擇具體的、富有特征的行動來顯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動。
第四、通過人物的心理寫人。
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很豐富的,心理描寫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愛慕、思念、苦悶、痛苦、怨恨、驚恐、嫉妒等等。常見的心理描寫方式有內心獨白、思憶聯想、夢境幻覺等。
不是每篇文章都適合出現心理活動的,我們在寫心理活動的時候應該注意:
一、應寫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環境中才會產生的心理活動,記得《賣炭翁》中有一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本來寒冷的冬天,賣炭翁縱然身上衣衫單薄,為了賣炭只能希望天更冷一些。
二、要努力寫人物細微的感情波瀾和復雜的心理變化過程。例如高爾基的《母親》最后一章所寫尼洛夫娜發現暗探時一剎那的動搖、害怕,以及內心沖突,直到堅定、沉著。
第五、通過人物的活動環境寫人。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的,人物的個性的形成與他所處的環境有關,寫好環境對表現人物的性格極為有用。
馬克思認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 茅盾也認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環境中活動,因此,作品中就必須寫到環境。作品中的環境描寫,不論是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密切地聯系著人物的思想行動。”因此寫人的記敘文常常需要對環境進行描寫。
時間:40分鐘
6.修改
教學目的:引導學生完整地品味和欣賞他人的習作;查找出他人習作中的錯字、病句;初步學會通過分析他人習作的優缺點來下評語;
教學方法:討論;教師點評
具體步驟:教師出示修改習作的步驟和要求→學生相互交換習作按照要求修改→小組討論有爭議的地方→每個小組推選出較好習作或者習作中較好段落并范讀→集體點評
點撥: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時間:(30分鐘)
三,總結10分鐘
學生自由發言寫作收獲→教師總結半命題寫人記敘文的寫作方法或寫事記敘文的寫作方法。
盛孝華
[作文生成程序系列訓練計劃--記敘文 教學案例(語文版九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0.九年級英語下冊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