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端午的鴨蛋》
教學時間 2016、5
課時數 1課時
教學
三維
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體會文章語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韻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流露出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 導入--閱讀--品評--拓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熱愛自然、贊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弄潮兒
德育目標 1.欣賞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恒的美學價值
2.了解中華傳統節日,提倡保護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欣賞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恒的美學價值
教學準備 ppt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學習目標】
1.體會文章語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韻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處。流露出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
【重點】品味語言,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難點】欣賞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恒的美學價值。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端午的鴨蛋,作者著力寫了幾件兒時的趣事,不妨就讓學生說“趣”在“趣”中感悟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同時通過“說風俗、理內容、說鴨蛋、端午鴨蛋”幾個環節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行文思路,感受文中作者表達的對家鄉的熱愛,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同時,引導學生了解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能發現生活的情趣和詩意,以突出教學的重點。
【知識鏈接】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作家。文風閑適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nào記事》散文集《蒲橋集》等。 預 習 案
一、 積累本課詞語(不少于二十個)
二、閱讀課文,感知文意
1、說風俗,快速閱讀課文,找找文中作者描寫了他們家鄉哪些端午習俗呢?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
2、理層次,文章的題目是端午的鴨蛋,可見課文不僅僅寫了端午的風俗,請同學們快速的閱讀文章,思考還寫了什么內容?
(1)端午的風俗;
(2-3)家鄉的鴨蛋;
(4-6)端午的鴨蛋
3、寫端午節的鴨蛋時寫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
挑鴨蛋--裝鴨蛋--掛鴨蛋--吃鴨蛋--玩鴨蛋
4、你認為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
探 究 案
一、合作探究:說鴨蛋
1. 汪曾祺的家鄉過端午有那么多風俗,他為什么偏偏挑選鴨蛋來寫呢?
那是因為家鄉的鴨蛋不一般。
資料鏈接:高郵鴨蛋網:《魅力農產品之江蘇篇:高郵鴨蛋》
所以自古就有“不識高郵人,先識高郵蛋”的美譽,雙黃鴨蛋大如鵝蛋,蛋黃如血,蛋白如雪,雙黃鴨蛋蛋殼比鵝蛋質細,有的在蛋的中部還有一道凸起的圓圈,有“蛋中之王”的美稱。
2.齊讀2-3自然段,找找在文中作者寫了高郵鴨蛋的哪些特點?并以“這是
的鴨蛋,因為 (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為句式說一段話。
這是與眾不同的鴨蛋,因為“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
名聲遠播 居然讓蘇南,浙江的人因此對你肅然起敬。
與眾不同 居然可以成批成批輸出雙黃鴨蛋
令人驚喜 切開之后,圓圓的兩個黃,竟然如此讓人驚喜不已。”
歷史悠久(“老品牌”、“老字號” ) 連200多年前的《隨園食單小菜單》就有了記載
質細而油多 居然讓人如此讓人垂涎欲滴。
吃法多樣 除了“可以帶殼切開吃”“可以用筷子挖著吃”“竟然可以和豆腐炒著吃
色彩鮮艷 蛋殼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黃是紅色的。
3.那么,在2-3兩段文字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呢?(贊美,自豪)
4、說端午鴨蛋
.說起對家鄉的熱愛與思念,最難忘的要數兒時的記憶了。因而有人說,本文寫得最有趣的要數四五兩段了。這兩段寫什么?你認為最有趣有是什么?
.在字里行間流露出怎樣的情感呢?(對童年生活的懷念。)
二、布置作業與課堂小結
1、課外閱讀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記事》等作品,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2、將課堂中所寫的“ 一說起故鄉,我就想到了家鄉的…… ”這一段話豐富為一篇文章。
結束語:童年歲月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包含人生的韻味,只有用心觀察,汪曾祺才能在小小的鴨蛋品味出生活的情趣,只要用心體會,我們也能從一事一物中,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品味出生活的真趣。
板書
設計
教學反思:
新元
[端午的鴨蛋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0.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