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龔侃 復旦初級中學
教學目標:
理解“繩索”、“生命線”、“生命之線”分別在文中的含義,掌握線索在文中的作用。
理解作者對生死與共精神的贊美和對勇于探險的執著追求
教學重點:
理解“繩索”、“生命線”、“生命之線”分別在文中的含義,掌握線索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生死與共的同伴精神的贊美和對勇于挑戰探險精神的執著追求
教學流程:
一、 導入
1、出示帶有繩索的登山圖片,登山繩索的作用:不至走失,相互關照
2、今天學習的課文《生命之線》,記錄了一次真實的登山遇險記。請同學自讀課文劃分文章層次并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圍繞繩索經歷了怎樣的事件?
(2) 題目“生命之線”中的“線”有什么特殊的含義?
(3) 繩索、生命線、生命之線的含義一樣嗎?
二、 理解情景危急
1、自讀課文,概述故事情節,梳理文章層次
1-6 遇險的經過
7-8 回憶之間的經歷
9-12 互助脫險的經過
13-14 化險為夷的結果
15-16 這段經歷的影響和感悟
2、文章以“生命之線”為題,結合整篇文章的內容說說其中的“線”字有怎樣的意味?“線”字用得是否恰當?
線:細--弱--險
(1) 環境:圈劃文中表現環境危險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2) 處境:圈劃文中表現處境危急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3) 心理:圈劃文中表現“我”遇險時心理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3、明確:“生命之線”營造了生死抉擇之際一線生機的緊張感,即扣人心弦又緊扣主旨
三、 理解“繩索”、“生命線”與“生命之線”的異同
1、圈劃文中提到“繩索”、“生命線”、“生命之線”的語句,思考:“繩索”、“生命線”、“生命之線”在文中的含義相同嗎?
如果相同,說明相同的理由。如果不同,說明其間關系。
2、學生自讀課文并圈劃
3、小組討論(重點品讀第1-9小節中的關鍵語句)
4、交流并明確:
(1)“繩索”是物質的,可以導致死也可以導致生。
1-6 小節中的繩索:拽入噩夢,導致遇險(鋪墊)
7-8 小節中的繩索:隊友拋棄,險釀悲劇(反襯)
9-16小節中的繩索:同伴相助,助我脫險
(2)“生命線”就是繩索,但更側重于強調繩索對于登山運動員的生死關系重大,出現在文章第一小節為下文的遇險埋下伏筆。
(3)“生命之線”不同于作為物質的繩索生命線
第九小節中:
“我看到那根繩索,它垂掛在冰峰上,似乎在向我暗示,生命之線還在。”
說明生命之線不等同于“繩索”
5、文中的“生命之線”并不等同于繩索、生命線,那么“生命之線”究竟指什么?
要點:生的希望、同伴幫助、信賴
強調:生命之線的意義是雙向的,我與馬爾是相互關心的。
四、深入理解主題
1、使我最終脫險的究竟是什么?
強調:不是繩索(生命線),而是生命之線--不離不棄、生死與共的精神
2、在理解“生命之線”的意義的基礎上,閱讀文章13-16小節,說說“生命之線”的對“我”而言除了幫助我脫險還有什么影響?
(1)思考13小節的環境表現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作者經歷兩場生死考驗之后依舊迷戀登山的心理?
[《生命之線》教案]相關文章:
3.再塑生命教案
6.熱愛生命教案
7.驚弓之鳥教案
10.《跳舞的點和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