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 正確、簡潔地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 并說出所包含的文化內涵。
2. 比較今昔過年習俗的異同,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學習重點: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
學習難點:能說出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對過年的獨特感受。
教學 方法:
1、在教學中,主要運用情景教學、對話教學等方法。
2、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3、加強閱讀指導,使學生學會瀏覽、跳讀等閱讀方法。
媒體的運用:多媒體課件。包括文本、影音、圖畫等。
教學設想:
教學程序總體設計按縱橫結構展開。即以“過去-現在-未來”為“縱線”,由對文中所寫舊時習俗的了解 ,引起對現今過年習俗的思考,進而激發對未來過年方式的憧憬。“橫”則指以知識、能力、情感目標為主題構成的概括習俗、比較異同、探究聯想三大板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知道我國的許多傳統節 日,那么,你們認為最隆重的節日是什么呢?為什么說這個節日最隆重呢?它寄托著人們的哪些期盼?
辛苦一年,幸喜五谷豐登,享受一下勞動成果。展望未來,祈求好運,祝愿平安幸福。合家團聚,增進親情,密切人際關系和和美美奔前程。
有一首歌叫《新年好》,我們來共同欣賞一下。(可師生同唱,喚醒學生對過年生活的情感體驗,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組過年的圖片(媒體出示圖片,啟發學生談過年感受,產生了解過去過年情形的欲望。)
畫面出現的魚,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魚所寄托的寓意
點“年年有余”的動畫圖。
同學們,我們現在就隨著我國著名的鄉土作家劉紹棠到北京通縣儒林村(也就是作者的家 鄉)京郊運河的一處地方,去過一次年,領略一下那兒的民俗風情吧。這節課我們學習《本命年的回想 》
二、出示課題和作者
簡介作者
解題:課題為什么要用《本命年的回想》而不用《過年的回想》或《過年》呢?
本命年:我國習慣用十二生肖記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輪回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屬鼠,再遇 子年,就是這個人的本命年。(課文注釋1)
三、課文分析
瀏覽第四段,歸納出作者家鄉過年的十件事【用 “動詞+名詞”的格式概括這幾件事。(如第一件事概括為“炒年貨”)
① 炒年貨 ②吃臘八粥 ③買糖果 ④挑絨花 ⑤殺牲 畜
⑥備糕點 ⑦送灶王爺 ⑧換門神 ⑨守歲 ⑩拜新年
⑵觀摩了這十項過年活動,你們最想參與其中的那些活動?說出你的理由。
我們具體點來看幾件事
展示圖片
問:這是什么?
臘八粥
問:為什么作者說“舍不得吃”,“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這種特殊的感覺你是否有過?是在什么情況下感受到的?
“舍不得吃”是因為臘八粥珍貴、可愛、好吃,出于珍惜、節約心理,好日子要細水長流,從而舍不得吃。
“吃起來卻沒個夠”是因為太好吃--吃起來就忘了其他,怎么吃也不夠癮,吃了還想吃,兩者既矛盾又統一,人兒真實可愛,富于情趣。
問:他們在干什么,有什么意義?
闔家團聚包餃子,誰吃到包著制錢的餃子最有福,一年走紅運。
問:送灶王爺時, 為什么要在他的嘴唇上抹糖?
叮囑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問:這是什么?換門神
為什么要換門神?
請欣賞《白毛女》中喜兒貼門神的片段
問:灶王爺和門神真能滿足人們的愿望嗎?為什么寫這些?是宣揚封建迷信嗎?
--虔誠的愿望寄托于愚昧的舉止之中,如實寫來,自有幽默在其中,表現了父老鄉親的可愛又可笑。
問:課文中的這些習俗分別寄托了人們的哪些期盼?(學生閱讀課文,抓住關鍵句,大致能回答:平安、團聚、健康、幸福、美滿、來年豐收、鄰里和睦……)
問:時間過得真快,再過3個多月又要過年了。請大家回憶一下以往我們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做哪些事?你又最喜歡做那些事?
過 年:
①貼春聯
②拿壓歲錢
③ 放鞭 炮
④吃團圓飯
⑤守歲
⑥拜年
⑦看春節晚會
問:現在拜新年出現了哪些新的方式?
網絡拜年、電話拜年、短信拜年,外出旅游
問:每年除夕,人們紛紛帖春聯表達對來年的祝愿,你能寫出兩副對聯嗎?
春回大地千峰秀 爆竹兩三聲人間是歲
日暖神州萬木榮 梅花四五點天下皆春
爆竹一聲 除舊 天增歲月人增壽
桃符萬戶更新 春滿乾坤福滿樓
3、媒體出示對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樓”。
問:誰能說說此聯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課后深入探究習俗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涵。)
時間在流逝,上天越來越老,但是人不 是老,而是更加長壽,這是吉利的說法。開春了,天地間滿是春色,希望幸福會降臨自己家庭,這句是祈福的說 法。中國的 春聯,常有的格式是,上聯表示規律,下聯希望得到好處或者福氣等。
(時間有夠,可講述財主給媽做壽的故事)
問:假設2007年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的了,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
學生即興發言,
教師 贈言:愿同學們每一天都象過年一樣精彩、快樂!
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學習課文,了解了作者家鄉幾十年前的風俗,領略了當地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風情。通過分析文章的第四段,學習了瀏覽文段、篩選出主要信息分層次的方法。課后請同學們去收集一些關于春節的趣事、民間傳說等,供大家交流欣賞,長些見識。
作業:
1、課外延伸:
端午的粽子,中秋的餅干似乎漸漸離我們遠去,過年的年味兒也越來越淡,甚至有些年青人已經不知道有這樣傳統的節日,倒是情人節、愚人節、圣誕節這樣的洋節成了年青人常過的時髦節日。據報載某國已打算將“端午節”申請為該國的“文化遺產”,針對這種現象,請談談你的看法。
2、收集一些關于春節的趣事、民間傳說。
3、本文語言很有表現力,往往不多幾筆就 能把某一生活場景生動傳神地勾勒出來。試著在文中找出這樣的句子并簡要分析。
[本命年的回想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5.祝本命年的祝福語
7.去年的樹教案
10.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