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 語文學科導學案
課題: 新聞兩則 (第 3 課時)
【學習目標】
課標要求:
1、把握消息的結構要素。理解新聞內容和新聞的特點,把握戰爭的主題。
2、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爭的主題,從 遣詞造句上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
目標達成:
1、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爭的主題,
2、從遣詞造句上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
學習流程:
【課前展示】
指出課文的標題、電頭和導語。
【創境激趣】
引入新課,出示課題
【自學導航】
1、 處理生字詞
2、熟讀課文
【合作探究】
1、 主體部分有沒有直接就寫王凌云棄城南逃,我軍占領南陽的事?而是寫什么?(幻燈片10、11)并據此為為本文劃分層次,并概括各層的內容。(結合練習三)
第一層(在人民解放軍……我軍當即占領南陽),是導語,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的背景、時間。
第二層(南陽為古宛縣……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是背景資料,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第三層(在過去一年中……現又放棄 南陽),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局潰敗的背景。
第四層(從此……又逃到了葫蘆島),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第五層(王凌云到襄陽-結尾),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黑暗。
讀這一則新聞,可以感知,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階段以后,我軍完全掌握了全國戰場的主動權,經過一年多英勇奮戰,蔣介石全軍崩潰之勢已成,敗局已無可挽回。
2、這則新聞,為什么花大量筆墨回顧南陽的歷史?
3、這一則新聞,為什么不僅 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的戰績?
成績主要 有三項
第一,恢復和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極大地擴大了老根據地。
第二,第二,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發展了我黨武裝力量。
第三,第三,糾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確的策略,孤立了敵人,鞏固了根據地。
南陽解放,是南線人民解放軍一年多來取得偉大勝利的必然結果,所以南陽解放之日正是總結一年多來偉大勝利的最好時機。另一方面,總結一年多來的戰績,也可以說明蔣軍為什么棄城南逃。
4、比較《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的異同
兩文的相同點:
①文體相同:都屬于新聞(借此可以介紹有關新聞的文體知識)。
②作者相同:兩則新聞的作者都是毛澤東。
③目的相同:鼓舞士氣,指明方向,爭取進一步的勝利。
④主旨相同: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
⑤大背景相同:都處于解 放戰爭的戰略進攻階段。
兩文的不同點:
①具體時間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于 1949年4月22日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寫于 1948年11月5日 ,遼沈戰役結束,淮海戰役前夜。
②具體寫法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巧用對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與敵軍的節節敗退形成對比;《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妙用 暗示,關于歷史上南陽所發生的重要戰事的介紹,點明南陽位置之重要,暗示出 南陽解放的重大意義及蔣介石的暗淡前途。
③構思特點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線,分步敘寫,多而不雜;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勾聯歷史與現在,縱橫揮寫,引而有度。
④語言風格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大氣磅礴,如“百萬”“均是”“占領”“控制”“切斷”等;《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廣 博儒雅,語言含蓄,如“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識遷移
閱讀下列對話,用一句話概括對話的主要意思。
2002年5月24日,美國總統布什在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在兩國總統的答記者問中,布什總統說:“武器已不再互相瞄準。”
普京總統說:“任何手拿武器,哪怕是拿獵槍的都知道,讓它退出彈藥,遠離人群,是最安全的。”
【強化訓練】
比較《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的異同
兩文的相同點:
①文體相同:都屬于新聞(借此可以介紹 有關新聞的文體知識)。
②作者相同:兩則新聞的作者都是毛澤東。
③目的相同:鼓舞士氣,指明方向,爭取進一步的勝利。
④主旨相同: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
⑤大背景相同:都處于解放戰爭的戰略進攻階段。
兩文的不同點:
①具體時間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于 1949年4月22日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寫于 1948年11月5日 ,遼沈戰役結束,淮海戰役前夜。
②具體寫法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巧用對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 勇善戰 與敵軍的節節敗退形成對比;《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妙用暗示,關于歷史上南陽所發生的重要戰事的介紹,點明南陽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陽解放的重大意義及蔣介石的暗淡前途。
③構思特點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線,分步敘寫,多而不雜;《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勾聯歷史與現在,縱橫揮寫,引而有度。
④語言風格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大氣磅礴,如“百萬”“均是”“占領”“控制”“切斷”等;《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廣博儒雅,語言含蓄,如“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
【歸納總結 】
南陽解放,是南線人民解放軍一年多來取得偉大勝利的必然結果,所以南陽解放之日正是總結一年多來偉大勝利的最好時機。
【板書設計】
第一層(在人民解放軍……我軍當即占領南陽),是導語,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的背景、時間。
第二層(南陽為古宛縣……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是背景資料,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第三層(在過去一年中……現又放棄南陽),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局潰敗的背景。
第四層(從此……又逃到了葫蘆島),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第五層(王凌云到襄陽-結尾),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黑暗。
【教學反思】
封志莉
[《新聞兩則》(之三)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新聞兩則》課件
2.《談中國詩》導學案
10.漢語拼音教學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