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導學案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了解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文言現(xiàn)象。
2、解讀各則語錄,理解課文所蘊含的內(nèi)容和深刻道理。
3、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nèi)涵,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靜心自學)
【基礎(chǔ)部分】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找出并解釋下面中出現(xiàn)的通假字。
不亦說乎 (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
2.解釋古今異義詞的古義
有朋自遠方來( ) 不亦君子乎( )
可以為師矣( ) 飯疏食( ) 飲水( )
3.詞類活用
學而時習之( ) 吾日三省吾身( ) 傳不習乎( )
溫故而知新( )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擇其善者而從之( ) 飯疏食飲水( )
4.一詞多義
為:可以為師矣( ) 為人謀而不忠乎( )
知:人不知而不慍( ) 溫故而知新( )
而:人不知而不慍( ) 溫故而知新( ) 博學而篤志( )
其:人不堪其憂(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要點部分】
(相信自己,我能行!)
1、解讀各則語錄,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試按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修身做人將課文中的句子進行分類。
1)學習方法:
2)學習態(tài)度:
3)修身做人:
【拓展部分】
(挑戰(zhàn)自己,我最棒!)
1.請用原文填空。
1)闡述學習與思考辯證關(guān)系的句子是: , 。
2)當別人不理解自己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yīng)當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是: , 。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文中孔子的話:
4)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tài)度是:
5)曾子以為治學的人應(yīng)該重視品德修養(yǎng)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
6)《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是___ __ ___,______________ __ 。
7)論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8)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tài)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三重境界)______ ___ ___ 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根據(jù)關(guān)于修身做人的格言,想想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樣的人。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結(jié)合你的生活體驗,談?wù)勀愕目捶ā?/p>
3.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
【課堂小結(jié)】
政哥
[《論語》十二章導學案第三課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guān)文章:
1.論語十二章教案
4.《談中國詩》導學案
10.漢語拼音復習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