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冰 城陽區職教中心教師
課題課時 第1課時 累計 課時 授課時間 2oo4 年 3 月 30 日
第 8 周 星期二第 7 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柳永及其婉約詞的特點;2、能力目標:通過反復誦讀,把握詞的抒情基調;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感知作品內容,把握詞的抒情基調。
難點 掌握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寫作特點。
課型 新 授 教學方法 啟發、質疑、 教具 無
課后簡記 詞的下闋分析的粗糙,沒有深入詞的骨髓中,進行深層次的體會。 缺課學生 無
板書設計 《雨霖鈴》上闋: 意象:蟬、長亭、雨、蘭舟、煙波、云氣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 烘托人物感情。 下片: 典型意象:酒、柳、風、月
階段與目標 內容與過程 方 法與手 段 學生活動
一、 組織教學二、 復習提問三、新授實現教學目標一通過朗誦提高學生對詞的理解水平分析上闋的藝術特色重點語句的理解和揣摩解決教學難點實現教學目標一誦讀實現教學目標二解決教學重點三、練習四、作業 宋詞按照內容和風格分為:_____、______。(婉約派和豪放派)(一) 導入: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宋詞以它獨有的魅力一直都那樣熠熠生輝。今天我們就欣賞一篇頗具代表性的力作,宋代專力作詞的詞人柳永的《雨霖鈴》。(二) 簡介作者柳永,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為永,字耆(qi)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有《樂章集》。(三) 簡介寫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適途坎坷不濟,更多的時日跟歌伎們一起,過著衣紅偎翆、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這些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队炅剽彙繁闶瞧渲袨槭廊藗髡b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城(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四)教師范背全詞(五)學生朗讀 提示:首先注意詞的低沉基調,還要保持樂句的完整性,因為課文中的標點是按意思的連貫性點的,有些地方跟樂句并不一致。例如“寒蟬凄切”是一個樂句,“切”字起韻,應有稍長的停頓;以下“都門帳飲無緒”“今宵酒醒何處”皆獨立樂句,亦應這樣處理。(六)分析上闋的情與景的關系,重點鑒賞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現手法。1、教師:寫景抒情詩的最大特點是“情景交融”,俗話說“相見時難別亦難”,在作者筆下,一景一物,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飽含著離別的無奈和傷感。大家討論幾分鐘,試以上片為例,說說作者是如何通過寫景(選擇什么意象)來準確傳情的。同時,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進行了細膩的刻畫,試舉例說說。2、學生分小組討論。3、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板書上闋:意象:蟬、長亭、雨、蘭舟、煙波、云氣作用:渲染凄清意境, 烘托人物感情。4、教師點撥名句,深化學生理解,重點從朗讀的角度分析:(視學生掌握情況決定詳略分析)例一:“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開首三句,簡單看,只是交代送別的時間、地點,然而細心留意,景物特點:“蟬”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蟬,秋有蕭索感愛,而蟬在凄涼急促地鳴叫,傍晚時分讓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帶涼意。再看詞人,一個“對”讓我們聯想到他的動作可能是“呆”對著長亭。這樣,這里的景已不是單純的景物。一陣驟雨過后,景色特別鮮明刺眼,周圍都是凄切的蟬聲,又正是暮色蒼茫時分,對著這送別的長亭,這是多么動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見這里著重的是在釀造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先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礎,以增強下面抒寫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這句要讀得凄涼、落寞。例二: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兩句是實寫不忍別離又不能不別的情況!岸奸T”是指汴京門外。 “帳飲”是說搭起帳篷請行人吃酒,古人離別餞行離不開酒!盁o緒”是當時心緒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現。這六個字明顯地寫出地點、動作和情緒,是高度壓縮的精練的寫法!傲魬偬,蘭舟催發”,是說正在留戀不舍的當兒,舟子已經催促他出發了。從“催發”中可以看出他們多么依依不舍。從這種依依不舍的情況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無緒”是已經達到了“黯然魂銷”的程度。這里要讀得淚眼朦朧,難以割舍,不忍放手。例三: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边M一步刻畫兩人難舍難分的形象。在這時候,真是縱有千言萬語也給喉嚨噎住說不出口了。只有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而已。這一形象的刻畫,看來似很簡單,實則是情感的集中表現,是很真摯動人的。這句要讀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例四:“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想到從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陰影。這句要讀出蒼茫、孤獨味來。5、教師示范朗讀一遍,將所儲備的感情傳染給學生。6、學生深情背誦上片。(七)學習下闋,重點鑒賞典型詩歌意象。1、教師引入:下闋字字珠磯,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很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同樣是寫景但下闋詞人寫到了一些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風、月,這些意象給你什么樣的聯想呢?請同學們給合之前所學,討論3分鐘,談談看法。2、 學生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教師邊板書:下片:典型意象:酒、柳、風、月4、學生自主朗讀作品,鼓勵毛遂自薦,作示范朗讀。5、學生作示范朗讀。(八)師生共同歸納本詩的寫作技巧:教師: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鑒賞詩歌,如果準確把握了意象的特點和情景交融的寫法,就不難理解作者的感情了。如果我們再細細分析,作者在上下闋的寫景角度上有點不同,那就是--上片實寫,下片虛寫。而其中的轉折句是“念去去”句。因此,我們可以歸納本詞的主要的寫作技巧是:板書:寫作技巧:1)寫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 虛實結合(九)課內外遷移:初步掌握婉約派的風格特點。我們之前學了豪放派,現在又接觸了婉約派,如果各用一個比喻句來形容兩者,應該怎樣形容呢?明確:如果說豪放派是一位東北大漢的話,那么,婉約派就是江南女子;如果說豪放派是長江黃河,那么婉約派就是小橋流水。如果說豪放派是高山大海,那么婉約派就是山澗小溪。如果說豪放派是《黃河大合唱》,那么婉約派就是《夜半小夜曲》。背誦《雨霖鈴》。1、 上交:默寫《雨霖鈴》。2、 預習:《赤壁懷古》。 談話法提問談話法講授講授美讀提問板書提問提示重點總結誦讀啟發提問誦讀講授板書總結板書拓展訓練練習作業 個別回答體會筆記理 解朗讀思考個別回答理解個別回答理解討論推舉發言討論朗讀談感受思考 個別發言練 習作業
作者郵箱: bing_bing8139@163.net
[雨霖鈴(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雨霖鈴教案
3.柳永雨霖鈴課件
4.雨霖鈴閱讀答案
6.柳永雨霖鈴散文
10.柳永雨霖鈴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