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冰
課時 第1課時 累計 課時 授課時間 2oo4 年 3 月 30 日
第 8 周 星期二第 7 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作者及荷花淀的相關知識;2、能力目標: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現代散文的閱讀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作者四次見到黃鸝的情況和感情。
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蘊涵的哲理;
課型 新 授 教學方法 啟發、質疑、 教具 無
課后簡記 引導學生總體歸納概述圍繞黃鸝寫了幾件事情。 缺課學生 無
板書設計 黃 鸝階段(環境) 形色神態 抗戰 色彩鮮麗 聲音誘人 姿態矯健 一閃而過 病中 追逐逗鬧 安家落戶 鳥市 懸空吊著 焦黃 凄慘 江南太湖邊 群鶯亂飛 全部美麗 極致
階段與目標 內容與過程 方 法與手 段 學生活動
一、 組織教學二、 復習提問三、新授簡介作者生平簡介寫作背景精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三、 練習五、小結六、作業 背誦老舍的生平。 (一) 導入:優秀的作家對生活和人生的關注方式是多樣的獨到的,有許多現代作家就是通過寫鳥來表現他對生活和人生的認識的。老舍先生寫小麻雀,表現的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周瘦鵑寫杜鵑蘊含著的是對傳統習慣看法的思考。孫犁借黃鸝傳遞的是一種怎樣的觀點呢?(二) 簡介作者: 孫犁,河北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抗日戰爭爆發后,他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發表《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新中國成立后,他寫了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散文集《津門小集》、論文集《文學短論》等。孫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結集為《白洋淀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一部集子。(三) 介紹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1960年前后,其時孫犁先生49歲。自從1956年寫完小說《鐵木前傳》之后,他再也不寫小說了。這固然與一場大病有關,但可能還有更深的時代社會政治原因。 他在后來的《說趙樹理》一文中描述那個年代趙樹理的處境與心境:“政治斗爭的形勢,也有變化。上層建筑領域,進入了多事之秋,不少人跌落下來。作家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他兢兢業業,唯恐有什么過失,引來大的災難。”這說的更多的恰恰也是孫犁自己。 他在《文慮》一文中說:“目前為文,總是思前想后,顧慮重重,環境越來越‘寬松’,人對人越來越‘寬容’,創作越來越‘自由’,周圍的呼聲越高,我卻對寫東西越來越感到困難,沒有意思,甚至有些厭倦了。”大家聯系文章的整體描寫和議論再來看看,文章還應該有著怎樣的寄寓呢?(四) 精讀課文,分析文章敘事部分。 1、提問:本文一共幾次寫到“我”與黃鸝相遇的情景?每次情況有什么不同? 2、討論: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看到黃鸝,作者的感情是否一致?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3、瀏覽課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階段(環境) 形色神態 抗戰 色彩鮮麗 聲音誘人 姿態矯健 一閃而過 病中 追逐逗鬧 安家落戶 鳥市 懸空吊著 焦黃 凄慘 江南太湖邊 群鶯亂飛 全部美麗 極致 4、面對不同環境不同境遇的黃鸝,作者感情態度又有怎樣的變化呢? 明確:喜愛、遺憾--癡迷、惋惜--憐愛、憤懣--喜愛之極 默寫字詞。閑情逸致 淋漓盡致 同病相憐 及至茂林修竹孫梨的散文同他的小說一樣,并沒有錯綜曲折的故事,也很少有驚心動魄的場面,而是通過一些日常生活瑣事拉力表現社會生活。他的作品看來似乎平淡,但從平淡中顯出新奇,表現手法簡樸,希望同學們課下認真的閱讀課文,穿摸文意。1. 上交:文學常識、字詞抄寫。2. 做課后題,練習冊。 談話法提問談話法講授講授提問提示重點思考練 習小結作業 個別回答體會筆記體會討論提問個別回答練習
作者郵箱: bing_bing8139@163.net
[黃鸝(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