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字、詩眼與古詩鑒賞(教師中心稿)

發布時間:2016-9-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習    平

   傳說中,蘇東坡有個聰明的妹妹蘇小妹,其詩才在東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題考哥哥,要大哥在“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蘇東坡不假思索,張口就來:前句加“搖”,后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不屑,譏之曰“下品”。蘇東坡認真地思索后,再來兩句:“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微笑道:“雖好,但仍不屬上品。”東坡啞然。蘇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東坡吟誦玩味之后,不禁叫絕。 “輕風”徐徐,若有若無,“細柳”動態不顯,唯有“扶”字才恰到好處地形象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與“輕”、“細”相宜,和諧自然。“扶”字又把風人格化了,給人以一種柔美之感。東坡的“搖”、“舞”當與“狂風”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無朦朧之美,“隱”也欠貼切。既然恬靜的月亮已經輝滿大地,梅花自然就沒有白天那么顯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這樣,一個“失”字,就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著此字,滿句生輝。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這種手段叫煉字。煉字是古代詩人提升詩歌品位的重要手段。我國古代詩人對煉字感慨良多。老杜自稱“新詩改罷自長吟”,孟郊感慨“夜學曉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鶴自詡“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窮人”,盧延讓感嘆“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賈島更是激動得“二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煉得好的,便成了詩眼,甚至句以字名、詩以句名,千古流傳。“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以“噪”襯“靜”,以“鳴”襯“幽”,使“靜”的特點更為突出,更為鮮明。“紅杏枝頭春意鬧”,一“鬧”字以動態寫靜態,表現出春天的勃勃生機,給人以美好享受。“微風燕子斜”,一“斜”字,化動為靜,刻畫出一種悠然的情態。 這都是從寫作的角度說的。我們今天要從鑒賞評價這個側面,來探討一下如何抓住詩歌的詩眼,借一般以窺全豹,牽一發而動全身,更便捷的鑒賞古代詩歌。

    古代詩人煉字,總是把準確性放在首位的。他們反復推敲,反復咀嚼的目的就是為了準確地傳達自己的情意。從煉字的角度鑒賞古詩,首先得看這個字用得是否準確,從準確性的角度入手很容易一下子抓住全詩內容的牛鼻子。我們以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為例來剖析一下。寫作該詩的時候詩人還不到20歲。在這首詩中,詩人通過括述訪友末遇的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到抒發了對山水的熱愛和對友人的真摯的感情。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午時已過,詩人猜道士只是暫時外出,不久就要回來,決定等候下去。空暇間,便察看起道士的住處。只見房前舍后,野竹遍生,茂密修長的野竹與云霧相接,遠處青翠的山峰上,一縷清泉從封頂倒掛下來。詩歌的頸聯,對仗工整,意境優美,其“煉字”功力更另人叫絕。且看一個“分”字和“掛”字的妙用:野竹與云氣相接,這本是一幅靜景,但詩人用了一個“分”字,就有了動的意味,它使人聯想到隨山岡徐徐移動的云霧,不斷從野竹梢頭飄過的情景。一線泉水,凌空飛瀉,這本來是一幅動景,然而詩人用一個“掛”字,就由動化靜了,它使人想見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圖景。

    以上是實詞煉得好的。其實虛詞煉好了,一樣可以準確傳神。杜甫的《蜀相》頷聯就是虛詞煉得好的典范。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詩的頷聯表面是寫景,實質上卻是抒情。這兩句中的關鍵詞是“空”與“自”。反襯之法用的絕妙。盡管階前的春草十分碧綠、悅目,盡管那藏身在森森的柏葉之中的黃鸝的歌唱十分好聽悅耳,但此時的詩人卻好像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為這時的杜甫無心賞玩,他心里正在懷念諸葛亮。詩人的意圖,是把祠堂的春景寫得十分美好,然后再用“自”、“空”二字將這美景如草色鶯聲等一齊抹倒,來加倍突出詩人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所以,春色越美,鳥音越好,就越有助于表現這種心情。無怪乎歷代評論家總是對老杜妙用虛詞贊不絕口。

    從煉字的角度鑒賞古詩,還要看這個字是否用的新奇。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文學的價值在于創新,毫無新意、人云亦云的詩歌是難于令人忍受的。所以古代優秀的詩人總是刻意創新,以求發人之所未發。我們鑒賞古代詩歌的詩眼,就要看這個字用得是否新奇,不同凡響,新奇在哪里,不同凡響在何處。戎昱的《 移家別湖上亭》就是煉字煉得新奇不同凡響的好詩。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新在哪里?奇在何處?作者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 詩中的“系”和“啼”兩個動詞就用得很準確傳神。用“系”字既切合都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表現它的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本來是使人不忍離去,用一個“系”字,卻寫成了柳條依依不舍。物猶如此,人何以堪!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般般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想到離別的眼淚。

    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分析一定要結合詩句或者全詩的內容,不能就字論字,就句論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我們來看看韋應物的《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是每個學生都會背誦的,但是否都真正弄明的了它的意境之美呢?不見得。如果就句子論句子,就字論字,“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橫”就是個“橫擺著”的意思。但是如果環顧一下語境,就不會這樣輕率的下結論了:既然剛下了大雨,河中春潮涌動,水流就應該很湍急,既然水很急,那么系在岸上的無人看管的小船就不可能在江中“橫著”,而應該是“順著”江流方向才對。作者為什么用“橫”?北師大中文系的王寧教授有個很有意思的新見:原來“橫”還有一個意思,是指水不按原道而泛濫,如滄海橫流,洪水橫流,引申為“方向不定”的意思,這里的“橫”真正的意思是無人看管的小船兒隨著湍急的河水而任意擺動,是一種動態的美,而不是通常所理解的靜態的美。

    讀白居易的《暮江吟》,對于其第一句中的“鋪”,往往覺得平中見奇。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象“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如果用在夏天的炎炎烈日下,便不妥當。

    老杜的《登岳陽樓》也是煉字新奇的典范。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頷聯兩句詩不僅好在有開闊的視野,而且氣象雄渾,內涵豐富,遠非他人所能及。這要歸功于“坼”“浮”兩個字煉得好。吳、楚兩地,廣袤數千里,洞庭湖卻使之一裂為二,氣勢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飄浮在這湖水上面,緩緩行進,這景象又何等宏麗!

    古代詩人創作詩歌時通過煉字而煉意,把千鈞筆力集中在詩眼上,為我們鑒賞詩歌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我們可以集中精力解決主要矛盾,就如庖丁解牛一樣,切中肯綮,便可以奏刀嚄然,重點難點,迎刃而解。

作者:習平        湖北省宜都市第一高級中學

電話:13114461906        郵編:443300

[煉字、詩眼與古詩鑒賞(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詩歌語言煉字類新解及試題

2.古詩鑒賞《春日》閱讀答案的內容

3.詩經《關雎》古詩鑒賞

4.古詩詞鑒賞論文

5.古詩歌鑒賞答題技巧及題型

6.古詩鑒賞的閱讀答案

7.小學古詩詞鑒賞

8.教師節隨筆鑒賞

9.關于教師節的古詩

10.有關花的古詩詞鑒賞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福利不卡视频 | 日本午夜天堂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日产乱码乱偷在线 | 午夜福利片国产在线 |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 婷婷色免费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