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寫作的目的、情感。
2. 過程與方法:品味語言魅力,學習“景物描寫要突出景物特征”的寫作手法。
3.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作者對夏的贊美、對勞動人民的贊美,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1、感受文章語言描寫的魅力
2、學習景物描寫要突出景物特征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學習景物描寫要突出景物特征的寫作手法
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法、分組分別討論法、對比賞析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剛剛學完朱自清先生的《春》,在他筆下,我們感受到了春天是溫暖的、美麗的、溫柔的、可愛的、充滿生機的,那么今天,我們將一起走近夏天,看看梁衡先生筆下的《夏》,又具有怎樣的特征?(板書)
夏 梁衡
二、在進入課文之前,我們先請喜歡夏季的同學,給大家談談自己對夏天的感悟或印象。
給出句式:我喜歡夏天,因為夏天是 的,我們可以 。
(三四個同學發言之后,總結在同學們眼里夏天具有怎樣的特征。教師繼續導入,那么,在作家梁衡先生筆下,他眼中的夏天又是怎樣的呢?)
三、朗讀課文,思考夏天的特征:
1、根據課件的字詞注音,校正剛才朗讀中的讀音問題。
2、請同學在學案上完成,夏天的特征有些什么。
旋律是緊張、熱烈、急促的,色彩是金黃的,是一個蓬蓬勃發的、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浸在苦澀的汗水里的、黃金的季節。
總結:這些特征和我們剛才同學們提到的特征有了明顯的區別,我們只注意到夏日的炎熱和濃綠,而作者要描寫的卻是田間地頭、勞作者眼中的夏季。
四、合作探究,研讀課文
夏天的特征我們已經找到了,那么作者是借助哪些具體的事物來表現這些特征的呢?我們分成三個大組,分別朗讀文章的第二段到第四段,并和周圍的同學研究討論,每個段落通過寫了什么事物表現了夏天的什么特征。
(朗讀、討論、完成學案:我研讀了文章第 段,這一段通過描寫了 ,表現了夏天的 特征)
三個小組的同學發布自己的研討成果,教師帶領大家具體分析。
熱烈:草木繁盛、蟬兒長鳴、太陽烘烤、麥浪翻滾、熱風浮動
承前啟后:收獲已有、希望未盡;夏正當春花求實之間
蓬蓬勃勃:棉苗、玉米、高粱、瓜秧農作物迸發的旺盛活力
緊張、急促、繁忙:農民割麥、打麥、追肥、澆水;“五月人倍忙”
課件展示具體的畫面
從板書歸結出的夏天的特征:
熱烈、承前啟后、蓬蓬勃發、緊張急促繁忙、色彩金黃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篇文章既有作者對夏天的熱愛,更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贊美!全部齊讀全文最后一段!
五、品讀課文,模仿寫作。
課文的第二段,作者運用了典型的景物表現了夏季的特征,而且語言描寫優美而有詩意,下面請大家再次閱讀,一起學習“景物描寫要突出景物特征的手法!”
引導學生找出作者描寫了幾種夏天的典型景物、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好在哪里!
除了分析法、換字法,還可以讓學生運用對比法,即,如果是我,我會怎么寫這句話,那我的表達和作者表達比較起來,作者的寫法好在哪里,語言為什么比我的優美!
六、拓展:今天我們學習了景物描寫要表現出景物的特征,語言描寫要優美,那么現在請大家試著寫一小段練筆,選取一些典型事物描繪出某個季節的一個特征來。(完成學案的最后一個片段練習)
六、布置作業
閱讀課后的小詩《山亭夏日》,比較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封志莉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夏》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詩經采薇優秀教學設計
6.詩經兩首優秀教學設計
7.蘇教版祁黃羊課件
10.蘇教版掌聲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