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高要市第二中學 羅本千
寫作難,師生公認,而詩歌寫作更是難上加難。許多教師干脆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但是我認為,詩歌對于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情感表達力,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促進其個性發展有著其他文學作品不可替代的作用。何況高考的詩歌鑒賞也需要學生從下水(寫作)中體會水之深淺。經過精心設計,我決定采取調動情緒、打破神秘、發揮主體性的教學原則。這堂課上得很成功,課堂上掌聲不斷,師生臉上始終洋溢著輕松愉快的笑容,師生體味到了詩歌寫作的趣味。下面就是本次作文課的教學思路和過程。
一、 營造詩的氛圍,感受詩的魅力。師生配樂齊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之所以選這一首,一者熟悉,二者這首詩的意象之優美、情感之濃郁、節奏旋律之美妙,可謂詩中上品。通過朗誦,一種氛圍自然形成,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詩歌上。
二、 品味詩歌、得作詩之法。分兩步走,第一步,學生暢談自己欣賞的詩人,背誦自己喜歡的詩歌,并說說理由。有的喜歡有文采的,有的喜歡本色的,有的喜歡含蓄委婉的,有的喜歡直抒胸臆的,有的喜歡婉約,有的喜歡豪放。從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到朦朧詩意識流,從屈原李白杜甫王維李商隱蘇軾秦觀李煜納蘭性蘭到徐志摩舒婷余光中鄭愁予海子汪國真……有課本上的,有課本之外的。每個學生都有可說的。第二步,結合教材詩歌寫作指導,共同討論詩歌寫作的特點,即詩歌應飽含感情,注重意象不宜平鋪直敘,應有些比喻象征,還要有韻律。
三、 學生討論交流作詩心得,破除作詩的神秘。上本堂課前,我就經常鼓勵學生寫詩,并且適時將他們周記里的較好的詩在班上朗誦。有了這個基礎討論交流才能順利進行。步驟如下:
1, 小組交流。六人一組,有詩作的同學朗誦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學提問,作者講述寫詩心得,然后就內容形式進行評價,幫助作者修改,以備班級交流。因前面的環節已對詩的寫作要求達成了共識,所以操作有可行性。
2, 班上交流。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講臺,深情朗誦自己的詩歌。同學可就詩的構思提問,作者答復,學生評價討論,沒有唯一,各抒己見。如甄仕鵬的《云》,有的認為是表現高遠的志向,有的認為是一首愛情詩,不一而足。而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因為期中考試不理想,但并不氣餒,借此來激勵自己,看到天上的云,觸發靈感而作此詩。這樣一來,讓學生明白,對文學作品的解讀是開放性的,但要真正理解作品的原意,必須知人論世。這樣活生生的課例,比教師的灌輸要好得多。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而不是裁判。比如梁海燕的《假如我是一只狗》,表達對父親的愛和感激。同學認為她仿效成功,但有幾個覺得狗這個意象不合適。于是我適時的引導學生討論,大多數認為合適,理由是狗是人類最忠實最親近的動物,用它來抒發女兒對于父親的愛是合適的,有個同學甚至還引用一詩人用一條蛇的意象抒發對愛人的熾熱之情來印證,博得滿堂喝彩。
四、 打破神秘,放膽寫作。七八個學生代表朗誦了自己的詩,暢談了作詩體會,詩的神秘感已消失,代之而起的是躍躍欲試。我適時的鼓勵學生寫詩,給出《夜》《教室》兩個參考題,也可以自己命題,不拘形式、不拘長短。二十分鐘過后,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創作了詩歌,有許多同學是第一次嘗試。繼續讓學生上講臺朗誦,其他學生評價討論。學生體會了創作的樂趣。為了讓學生對詩歌的興趣不減,選出較好的習作張貼在課室板報欄,并鼓勵學生向報刊雜志投稿,讓學生體味成功的喜悅。
本次作文教學,我有幾點深刻的體會。第一、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師給機會,善于發掘。第二、真正讓學生成為主體,教師起引導角色,只有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課堂才會活躍,才會有教學效果。第三、改變評價學生的陳舊觀念,改變師生重分輕能的心態。本堂課,平時語文學習不太積極認真,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文思敏捷,兩節課竟寫了好幾首詩,被公認為好詩。而有些學習認真,考試得高分的學生竟一首詩也寫不出。通過這次教學,差生重拾信心,那些考試成績好但創造力不夠的學生會認識到,學習語文的終級目標是培養能力。第四、一堂課的成功絕對不可能是偶然的,沒有平時對學生寫詩嘗試的鼓勵和引導,沒有每節課課前五分鐘的詩歌背誦品味,就不可能有這堂課的成功。
作者郵箱: zqluo403@163.com
[一堂別開生面的作文課--記一次詩歌寫作教學(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小學寫作文課件
4.寫作教學課件
6.現代詩歌寫作
7.詩歌寫作技巧
9.詩歌教學反思
10.初中作文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