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 2000-11-08 李莉
“好學生”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昨天,京、津、滬、渝四省市德育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參會的德育教師們討論最多的就是這個話題。
最近,撫順、成都等地一些小學校相繼取消三好學生的評選,改為單項獎和綜合類相結合的學生評價模式。“三好學生”這個實行了40多年,一向被當作“最高境界”的學生評價標準受到沖擊。
“人的發展是多樣性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均衡發展,我們應該有更能使學生發揮個性的評價體系。”昨天參會的教育學博士陳如平這樣認為。“上海的韓寒和滿舟一度成為熱門話題,因為他們對傳統的評價體系作出了挑戰,他們讓人們看到,‘出色的’不一定是‘全面的’。三好生這個標準也許把學生拉得太齊了,很容易掩蓋他們的個性發展。”
北京某中學的一位校長直言不諱:“三好生的評選有計劃經濟的色彩,而且政治氣息很濃。按這個標準選出來的是聽話的‘接班人’,可是我們現在更需要的是有創新精神的‘建設者’。但是如果廢除三好生評選就會天下大亂。”
“被評為省市級三好生,中、高考的時候可以享受加分照顧。這就是廢除三好評選會天下大亂的原因。”清華招辦的老師說,“有的地區三好生甚至可以加25分,這對1分就可以決定命運的高考來說實在是個太大的誘惑。所以每到評選季節,就會出現‘跑名額’的現象。現在有的三好生評選攙雜了太多人的因素,而失去了一定的公正性,這也是大家對‘三好’反感的原因之一。”
崇文區光明小學幾年前就開始淡化“三好生”評選,而把選“十佳”作為學校的重要評獎活動。德育主任劉世芬老師說,學校的十佳評選一直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想當三好生必須成績優秀,而評十佳卻沒有對成績的要求。“你可以是學習好,也可以是體育好、美術好,我們學校有兩個普普通通的學生成立了一個愛護公物小組,他們就被選上了當年的十佳。三好生對成績要求太高,似乎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其實孩子的優點是多方面的,我們的評價方式應該能讓他們看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另外,十佳的評選可以讓更多的孩子感到成功的快樂。三好生名額是有限的,我們學校2100個學生只有幾十個可以當選,而十佳,去年我們全校評了七八百名。”
來自上海市天山中學的楊有祥老師對三好生的評選依然持肯定態度,雖然上海出了韓寒、滿舟兩個另類代表。他認為評價標準應該多層次,但是選三好并沒有錯。在中小學,學生應該全面發展,學校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學生都成為三好生,但是要讓他們知道,學生應該提高綜合素質。“其實評三好生還是評單項獎是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關系問題。”他說,“中國人喜歡走極端,但事實上我們不應該舍棄一個、保留一個,而應該對兩者進行平衡與協調。”
[沿續40年三好生評選制度遭質疑]相關文章:
1.大學評選自我介紹
2.好好生活經典美文
4.嘉興沿途導游詞
5.潮州沿途導游詞
6.湘西沿途導游詞
10.南京沿途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