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圣王羲之

發布時間:2016-8-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漢代以后,經過六十余年的三國鼎立,進入晉代。書法又出現了一高峰。隸書的草寫,稱為隸草,隸草是將隸體基本結構消解,只保留波磔,主要用于寫奏章,所以也稱章草。書寫章草的代表書家有史游、皇象、索靖等。在章草的基礎上,又出現了今草。同時,還出現了楷書和行書。可以說,到了晉代,篆、隸、草、行、楷諸體已經齊備。

晉代書法以楷書和行書的成就最大,對后世的影響也最大,代表書家是鐘繇和王羲之。鐘繇(151-230)字元常,穎川長社(今河南長葛縣東)人,曹魏時期,官至太傅。他擅長隸、楷、行各體,尤以楷書影響最大。宋人《宣和書譜》中評價他的書法“各盡法度,為正書(即楷書)之祖”。他的楷書承襲了東漢隸書的遺風,八分開張,左右波挑,勢巧形密,自然古雅。他寫的《賀捷表》頗有鴻鵠飛張姿態,被梁武帝蕭衍評為“群鴻戲海,舞鶴游天”。在他的楷書中,還有隸書的筆意。其作品還有《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等。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后徒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羲之楷書師法鐘繇,草書學張芝,亦學李斯、蔡邕等,博采眾長。他的書法被譽為“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恰與鐘繇書形成對比。他的書法圓轉凝重,易翻為曲,用筆內厭,全然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被后代尊為“書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跡已難得見,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飛白等體皆能,如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等。他所書的行楷《蘭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東晉永和九年(353)農歷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契(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興致高漲,寫得十分得意,據說后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一”。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

[書圣王羲之]相關文章:

1.王羲之故居導游詞

2.王羲之題扇文言文翻譯

3.關于王羲之寫字經典的歇后語

4.晉書·王羲之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5.王羲之傳文言文翻譯

6.王羲之畫扇文言文翻譯

7.書斷王羲之文言文翻譯

8.王羲之提扇文言文翻譯

9.《晉書·王羲之傳》原文及翻譯

10.王羲之蘭亭集序原文及注釋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爽爽爽在线观看 | 在线欧美激情a∨ |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 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胸大 |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