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的內容特色和地位

發布時間:2016-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左傳》是我國最早而又詳細完備之編年史,共60卷,18萬字。記載由魯隱公元年至魯哀公27年的史事,首列《春秋》經文,然后分條闡述,補充。另外亦保存了春秋以前的一些史事和傳記。

 《左傳》系統地記述了當時諸候(侯)的歷史,取材包括古代及當時的文獻,如魯國的《春秋》,而內容包含極廣,天文歷法,政治制度,社會經濟等史料亦有集錄,成為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史籍。

 《左傳》不以一國為中心,除魯國歷史外,還記載了當時幾個主要諸侯國的史事,內容涉及政治、軍事、文化、社會各方面,對于大事固多詳敘,然所謂瑣語一類亦每采集不道,故能具體反映出當時社會實態。

 《左傳》把記言和記事合為一體,將每個重要人物的記載,附在敘事之中,對于人物的對話或外公函,大部分都整篇記錄,如《呂相絕秦書》,并且透過時人對話追溯舊事遺聞。

 《左傳》記載了大量戰爭場面,如「長勺之戰」、「鞍之戰」等,它敘述戰爭,并不著重戰爭過程,反而從雙方的戰前部署,行軍戰略和成敗關鍵入手,而且《左傳》更會引「君子曰」對史事作評論。

 《左傳》以《春秋》為事綱,原本敘述事件的經過,對人物記載細膩,將敘事,記言,論史結合,不但內容豐富,且剪裁得體。是對編年體史書的重要改進,而對后世史家的體裁,文事亦有很大影響。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便承襲了《左傳》的體例。

 《左傳》記載了春秋時代不少的制度和天道鬼神資料,保留了很多當時的社會史料,極具參考價值。此外,《左傳》亦記載了時人的外交辭令和文書,既保存了上古第一手資料,也影響后世史家「載言」的風氣。《史記》和《漢書》中的內容不少亦取材《左傳》。

 《左傳》作者通過「君子曰」抒發評論,首創「史」、「論」結合的體裁,后來,司馬遷《史記》的「太史公曰」,就是效法《左傳》而來。更有學者認為「君子曰開啟了史學評論的途徑。此外,《左傳》講求「據究直書」,被后世視為評價史家和史籍的標準,并發展出「實錄史學」。

 《左傳》雖然是《春秋》的注釋,但其記述范圍、時間、空間和內容方面都較完備,是一部比《春秋》更成熟的編年史,加上文筆生動,獨其一格,因而深深影響后世史家,在中國史學上有著不朽的地位。

[《左傳》的內容特色和地位]相關文章:

1.左傳原文及翻譯

2.左傳文言文翻譯

3.左傳鞌之戰原文及翻譯

4.左傳曹劌論戰原文及翻譯

5.左傳《楚歸晉知罃》古籍鑒賞

6.以左傳為題的讀后感

7.畢業論文指導內容和方法

8.求職信的內容和特點

9.李白的詩歌內容和特點

10.語文手抄報內容和資料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无遮挡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在线中文字幕dvd | 中文字幕连续高潮 | 色综合久久综合国产精品 | 伊人成人久久精品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