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曉 霞
這幾天的校本培訓,對陶新華博士的講話印象最深,心中頗有想法--我要超越一個階段的我就必須不斷的在教育上攀沿,由此我想到該如何讓學生自主性的學習,該怎樣去創新課堂教學。
我想首先要精心設計導語,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好語文的先導,也是培養高素質語文人才的先決條件。一堂語文課能否吸引學生,抓住學生的心,導語很關鍵。精彩的導語,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產生優勢興奮中心,激發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是課堂心理環境的直接創設者。教師導入的語言、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探索知識的欲望。因此,教師導入語言必須適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提高語言的藝術性。只有這樣,上課伊始,教學才盡可能快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的整個過程中。
其次要創設教學情境,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要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就要善于創設和諧愉悅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情境交融地進入角色,通過耳、眼、腦、口等多種感官的綜合運用,成功實現“情感轉移”,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只有為學生提供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的條件、機會,才能提高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做到全員參與、全程參與。而創設教學情境,是提供自主學習的好方法。一位哲人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要我們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天賦和創造才能,就會使他們--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才。例如:一位老師問學生:雪融化了,變成了什么?有的學生回答說變成了春天。面對學生在求知欲的激發下閃現出的創造之花,教師若能給予肯定及贊賞,一個哈姆雷特將因此而誕生。當然,我們還應注意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主要運用幻燈、音響、錄像表演等教育手段,或通過講述生動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讓學生身臨其境、觸景生情、情中悟理、情理交融,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當然,教師生動、形象、鮮明、富有真情實感的語言、動作、神態,也是創設良好教學情境不可缺少的潤滑劑。
最后,我想要建好師生關系,創設自主學習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條件。學生是需要被理解的,教師應“深知每個兒童的內心世界”,學生方能用心靈感覺到教師的情緒,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境界。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世界是美好的,如果你理解它,在其中感到如魚在水中一樣,那它會給你帶來良好的感受和心情,要比不好的多得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善待學生,對學生暴露出來的情感或觀點,有道理的,給予贊賞和肯定;不正確的,決不批評、嘲笑,常常設身處地地體驗學生的感受,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學生,使師生關系融洽,學生敢說、樂于學習,努力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有利于自主學習的教學氛圍。一位在加拿大讀書的華僑子女說,那里的師生關系完全是一種相互尊重的平等關系,老師虛心接受學生的挑戰,激發學生最大限度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師生都是課堂的主角。我認為引導自主學習,創新語文課堂教學就應該大膽實踐這種民主、平等、開放的教育,摒棄中國傳統文化中典型的“無我”、“無童”方式,完全告別單純的“灌輸式”、“訓練式”教法,讓學生都燦然閃現出“創新”之花。
[在 教 育 上 攀 沿 --校本培訓有感(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3.小學教師校本培訓個人總結
4.教師校本培訓方案
10.中學體育教師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