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新民
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感是一種對語言及言語意義的感受、直覺能力。而感受和直覺的實質就是對言語和言語意義認知的自動化的心理狀態。語感好,文章自然清晰、通順、流暢。高考語文作文時間短,除了考構思立意外,很大程度上就是考我們平時培養起來的語感能力,F代語言研究成果表明,內部語言向外部語言轉化,即思維語言向表達語言轉化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需要相應的訓練才能完成轉化。因此,高中語文必須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
然而語感的培養不能步入一個狹窄的誤區。思路決定說什么,語感決定怎么說。如果說思路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語感就是我們達到目的的通道。毫無疑義,目的決定鋪設什么樣的通道。我們的寫作嚴格區分這種那種文體,分解訓練,單獨描寫刻畫,注重提綱,整個寫作文化建設都奉行機械唯物論,寫作變成了語詞組裝,老師和學生都成了組裝工人。這樣的好處是老師便于教,學生便于學,結果高考流行“撿錢包”、“殘而不廢”,“望星空”等主題,假大空泛濫。寫作成了無言的痛,學生教得越來越不知道怎么寫作文了。寫作學專家馬正平君認為,寫作應當是非構思的個性化活動,有話可說是把話說好的前提。有話可說要求學生寫感知熟悉的事物,要求寫出學生的真體驗、真性情。這種感性形象的心理現實化的過程,就是思路的形成過程;舅悸肥茄┲兴吞,語感培養是錦上添花?晌覀儸F有的培養模式只是純為錦上添花服務的,由于缺少了基本的內容,就像給骷髏化裝一樣,總給人不舒服感。誰知道有多少文學的天才就在我們的不經意間淹沒在語文教學中了。
綜上所述,語感培養應當以打開學生的話閘子為前提,單就語感培養語感是不行的。
那么如何促成學生內部語言向外部語言的轉化,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呢?
讓學生明白寫作的作用和方向是提高寫作興趣、把握寫作方向的有效方法。高中階段寫作的主要目的定位應是泄導身心,促進心理的健康,養成表達的習慣和欲望,而不是高考功用目的,當然,實用目的也不是不要,而是它只是應然的產物,并非必然的追求,F在“新課標”有關寫作的理論主要哲學指導思想基于建構主義,而非依照接受心理學和創作心理學原理開發,主要是因為這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積累不夠的緣故,但它先天的不足是明顯的,我們有必要繼續探索下去。寫作的過程是促進人的精神解放的過程,是提高精神文化水平,與世界文化協同競爭的需要。我們需要用寫作來培育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提高語文的感召力和吸引力。這里的寫作主要是指文學寫作。文學是人學,寫作應該可以給我們一雙美麗的慧眼,她的思想自由閃光,她需要架起文化、學科、人際間理解溝通的橋梁;她讓人們勤奮的工作,安靜的思考;她讓現代人排除焦慮、害怕,重新找回道德。關注現實生活,關心文化生態和人文環境,關心人性、人道、民主、人類的前途和命運是每個寫作者的責任和義務。總之,寫作的過程就是高揚人文精神,學做“大寫的人”的過程。教寫作的人更應明白這個道理,寫作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是文化的教學,是文學的教學,而非知識的學習,因為它可以培養學生對文學的終生愛好,更有助于語感培養。寫作的作用應當強化,寫作教學應當走專業化的道路。
合理的話題導向是訓練語感能力的必要措施。在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在人文精神高度弘揚的今天,寫作的民族化、本土化、人文化已大勢所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自己的越是大眾的,寫作應當反映現代生活,引導發掘學生的心靈深處,使他們從認識自己開始認識世界。命題應當朝著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身邊事物開始,特別是要讓學生學會表達幽微的情感,學會感動自己和感動別人。譬如布置地方歷史調查,語言與溝通,觀察敘述父母的職業,家庭教育,善待自己,如何包裝推銷自己,如何讀書,平凡與自豪,承受壓力與樂觀情懷,競爭,品評電視劇,我與網絡等話題作文。
訓練學生的五官感知是提高語感能力的根本途徑。五官敏銳感知既是信息加工的前提,也是信息加工的最初通道。培根說得好,生活中往往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我們可以著力培養學生觀察力。如分析書法字的基本特點,是狂放、古拙,是飄逸、壯麗,還是奇崛、秀雅,還是透轉、方勁,抑或是崎側、狡拙。又如分析建筑的風格流派,音樂的節奏情感和表現力等。眼、耳、口、鼻、舌、身一起訓練,培養訓練的過程就是豐富學生體驗的過程。
培養學生的豐富人文情感是語感訓練的動力之源。情感對感知事物具有篩選、過濾和賦形作用;蛘弑憩F妙趣橫生的思維,或者表現知足常樂的深度安寧,或者表現激越狂暴的力量……。每一文學作品都有一個情感基調,各方面的因素,都必須有助于創造、維持和發展這種基本情感,無論是那些令人敬畏、令人渴望的感覺,還是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的基本氣質和變化,情感的增強與減弱,流動與休止,沖突與解決,以及加速、抑制、極度興奮,平緩和微妙的激發,夢的消失等等,都是可以表現的內容。學生有了豐富的情感,他會不由自主的產生寫作的愿望和沖動,從而把寫作看成是一件愉快而自覺的事情。情感的豐富必然要求語感的增強,必然要求形式上有所突破。就個體而言,情感越豐富的人,他必須尋找到更多更有力的表達方式,因此理論上說,形式的探索成功的可能機率也就越大。社會生活的日趨復雜化和節奏加快,使人們的情感生活變得更加豐富、精細,必然要求擴大學生的視野和尋找更有表現力的手段。通過經典文學作品的解讀,追隨寫作者的思路,還原彼時彼景有助于豐富學生的人文情感。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博愛精神,愛人、愛動物、愛植物、愛社會、愛人生,博愛使萬物有情,可以培養詩性思維(即原始思維,詳參見本人文《哲思漫步》),浪漫主義文學就是博愛結出的碩果。
“非構思寫作”是語感培養的真正快捷方式,F實的寫作發動往往是無序的,是混沌的,生成的。我們看到的所謂美文,似乎未加改動,但我們忽略了作者長期的閱讀訓練已形成了良好的文章語感圖式,寫作者已經形成了良好的語義感、語法感和語音感。而我們的大部分高中生正缺乏這種語感圖式。而且,即令高明的寫家也并非一字不改,過多的關注細節會有礙思維流的運動(有關語感圖式的詳情可參閱馬正平君的《寫的智慧》)。一定程度上提倡“我手寫我心,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是有益的,就如學生的私人日記不需要老師的督促,他們也會自動去完成。
作者郵箱: fuxingmin1978@163.com
[論高中寫作語感能力培養的注意事項(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高中英語寫作課件
9.高中散文寫作技巧
10.妹妹結婚祝福語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