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語文教學理念之闡釋(網友來稿)

發(fā)布時間:2016-7-22 編輯:互聯(lián)網 手機版

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新一輪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領域的一次深層次的徹底改革。在“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新課程目標下,語文學科的教學理念自應有其全新的內容。本文試圖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理念予以通俗化的闡釋,從感性層面上幫助廣大一線教師理解新課標,從可操作性方面增強其實施新語文的信心。

強化教材資源意識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材是教學的媒介、學習的材料。教師應著眼于課程目標,對教學材料要放出眼光來拿,應有所取舍,有所增刪。一方面要通過拓寬課外學習資源,如選用報刊圖書、電影電視、網絡等資源,對教材進行必要的補充,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隱性信息資源。在某種程度上,隱性資源于學生的成長更為重要,諸如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塑造高尚的情操,培育科學的思維,學會做人與處事,學會求知與審美,學會謀求生存與發(fā)展,等等。①

教材的信息盡管豐富,卻是靜態(tài)化的。由于教材隱含信息的豐富性與隱秘性,教師與學生雙方對教材信息的開發(fā)都具有能動性。因此,教學過程中對教材信息資源的開發(fā)是教與學雙方互為作用的動態(tài)過程。教師要明確開發(fā)教材隱含信息的意義,在思想上重視對教材信息資源的開發(fā),要有廣博的知識,獨立鉆研與處理教材的能力,善于對教材作深入的研究與開發(fā),要善于總結研究與開發(fā)教材信息的方法,并通過由淺入深的適量的訓練,讓學生逐步掌握這種方法,從而真正促成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一方面要高度重視,認真對待,一方面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虛心接受教師的指導與點撥,努力掌握研究與開發(fā)教材的方法。

“畫蛇添足”是一種發(fā)掘教材信息資源的好方法。②所謂“畫蛇添足”就是跳出教材談認識,師生以教材為引子,談對人生、對社會的新的認識,談思想上、感情上的新的收獲。它最為顯著的效果便是能極大地促進學生思辯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認知水平與思想修養(yǎng)的提高。教材學完了,教學目標達成了,師生再就教材中的某個或某幾個問題作一番“橫看成嶺側成峰”式的見仁見智的探究。這種探究完全是自由發(fā)揮,獨立闡析,不受教材局限,沒有統(tǒng)一議題,無方向指點,沒有統(tǒng)一的思維模式與現(xiàn)成答案。長期這樣“畫蛇添足”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機敏的論辯能力、科學的認知水平必定日見提高,學生的精神世界與處世經驗必定日見豐富。

體現(xiàn)教學民主化

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人格、情感與學習權力。為此,要倡導并實施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交往互動,要實現(xiàn)教師、學生、教材、教學環(huán)境四因素的對話與交流。為促成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順利開展,應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要善于設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情境,感受作者與作品中人物鮮活的心靈。這樣,尊重學生的情感,體現(xiàn)學生的意志,彰顯學生的個性,有利于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閱讀文學作品要善于讀出作品的生活情境來。③比如閱讀小說,只有對人物的言行舉止、興趣愛好、思想品質、性格特征等把握清楚,才能給人物準確定性,進而較好地理解作品的意義。而要取得這種閱讀效果,閱讀時必須入境,閱讀者要積極調動起直接的或間接的生活經驗,將作品的情節(jié)想像成活動的生活鏡頭,讓人物“活”在特定的生活情鏡里。按照這樣的方式讀完小說《老楊同志》后,一個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心靈敏感、感情豐富、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作家形象便在我們心中鮮活起來了。閱讀文學作品,還要善于讀出作者鮮活的靈魂來。④不但要讀活作品中的人和事,還應從作品中的敘述、描寫、議論、抒情中讀出作者鮮活的靈魂,并借以純潔我們的思想,凈化我們的靈魂。楊朔的《荔枝蜜》是一篇飽含作者激情和理性思維的優(yōu)秀散文,細心閱讀,我們就能真切地感受作者楊朔那跳動的思想脈搏,洞悉他鮮活的心態(tài),我們會因此得到一次崇高思想的陶冶,接受一次靈魂的洗禮。

提升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更為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應完全是平等式、朋友式的,學生要能獲到充分的信任與尊重。為此,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充分保證學生的“三權”,即學生的讀書權、思考權、討論權。只有這樣,課堂教學中才既能重視教師的啟發(fā)、點撥,又會突出學生的討論、參與,這樣的課堂教學少了一味盲從與謹小慎微,多了獨立鉆研與質疑問難,少了思維被禁錮的煩惱,多了自由創(chuàng)造的喜悅。

筆者在教學李清照的《如夢令》一詞時,通過啟發(fā)式提問,鼓勵學生認真讀書、積極思維,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⑤學生圍繞教師的提問“女詞人為什么‘常記’溪亭日暮、沉醉晚歸、迷路驚鷗這樣一個生活事件”,先后找出了八種答案。學生每找出一種答案,教師均予以及時評點、肯定,學生自然倍受鼓舞,積極思維,爭先恐后舉手答題。在興趣盎然的熱情探討中,學生對女詞人的內心活動、思想情感有所洞悉,能真切體會到女詞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向往自由的熾烈情懷。

重視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價值取向,倡導在“活動-體驗”模式下的“生成本體論”。因此,它更為重視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更為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品質。

請看下面一個研究性學習課例,它由前后連貫、循序遞進的五個部分組成。

活動一:把學生分成6個小組,聽寫下列詞語。①分一杯羹 ②江郎才盡 ③世外桃源 ④后羿射日 ⑤風聲鶴唳 ⑥篝火狐鳴⑦不求甚解 ⑧嫦娥奔月 ⑨約法三章 ⑩揭竿而起 ⑾投鞭斷流 ⑿夢筆生花傳閱,互相糾正錯別字。3、評論:誰的字最美觀。

活動二:1、分組討論,這些詞語涉及到哪些歷史人物或神話人物?2、將有關人物用線連接起來。3、講述連接的理由。4、評論理由是否成立。

活動三:每組一人,分別扮演上述人物。2、扮演者講述自己所扮演人物的故事。3、評論:表演者語言、神態(tài)、演技。

活動四:分別以上述中的一個人物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體不限。2、傳閱,互提修改意見,作者自改。3、當眾宣讀作品。4、評論。

活動五:每組推薦兩篇文章供發(fā)表。2、以編輯的身份寫采用或退稿信,說明采用或退稿理由。3、評論信的質量。

上述這個研究性學習課例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理念,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課堂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銳性、廣闊性、深刻性與創(chuàng)新性,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應是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與追求。⑦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是建立在思維的敏銳性、廣闊性、深刻性基礎之上的。課堂提問要注重學生思維的異質同化、同質異化,引導學生善作換位思維,敢于破常規(guī),立新論,要積極鼓勵學生敢于異想天開、敢于標新立異。一個人的興趣與潛智常常處于沉寂、待開發(fā)的狀態(tài)中,需要依靠外界的刺激與誘發(fā)去引爆。興趣是創(chuàng)造的胚芽。興趣能否長久保持、持續(xù)強化,取決于問題意識與問題能力的強弱。要想有問題,必須勤于思索,必須學會“疑”。所謂“疑者,覺悟之機也”。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能夠會“疑”,不但要主動“尋問題”,深入理解與鉆研。還要有批判眼光、求真精神。在探討事物的來龍去脈和規(guī)律時,要服從于客觀事實,堅持真理,不能輕信書本,盲從權威。

關注學生體驗與生活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注重從學生的體驗出發(fā),建立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不斷地深入觀察和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積極、主動地參與學校和社區(qū)的種種活動,在實際活動中體驗、發(fā)現(xiàn)并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去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豐富的教學情境中體驗和感悟生命的價值和生存的意義并內化為個人的態(tài)度、價值和信念,轉化為個人教養(yǎng)。體驗性教學強調學生對學校生活及社會生活的參與,關注學生對學習活動的體驗和反省,突出學生的個體性、獨特性、多樣化和差異性。

語文教學要為生活服務,將語文教學作生活化處理應該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⑧語文教學的生活化,要求將課文學習、語文訓練同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將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同教會做人、教會生存有機統(tǒng)一起來。所謂社會生活,一方面指生活實際,包括生活事件與社會現(xiàn)狀;一方面指思想實際,包括學生的志趣、心理需求以及社會思潮等。無論是密切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還是密切同思想實際的聯(lián)系,都是為著要激發(fā)和強化學生積極的學習內驅力,求得語文教學的優(yōu)質高效。語文教學的生活化要求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小課堂大社會的寬松教學環(huán)境,鼓勵學生大膽演練“社會角色”,讓學生在興味盎然的“社會角色”演練中既長知識,又增才干,既高效完成課文學習與語文訓練任務,又切實增強處事能力。教師既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將語文小課堂模擬、還原為生活大舞臺,為學生提供表現(xiàn)與增進才干的機會,諸如改編課本劇、即興講演、情景對話等,也可以將學生帶出課堂,深入社會,開展系列語文活動。這樣,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訓練化成了學生內在的生存需求,因而“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學習”。

筆者在教學韓愈的《馬說》一文時,注意引導學生關注、評論現(xiàn)實社會,培養(yǎng)其自覺的社會參與意識與責任感,從而激發(fā)出更大的學習、生活熱情。⑨為了架通課文學習與社會生活之間的橋梁,激活學生的思維,筆者投“石”激“浪”,向學生提問:“千里馬為什么不跳?”要求學生不拘一格,自由發(fā)表意見。果然,一石激起浪千重,學生的思維火花被這個問題引發(fā)出來了。學生從教材內容出發(fā),既結合當時歷史,又關注當今現(xiàn)實,將討論的話題不斷推向縱深。

注重人文與科技教育

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更注重人文與科技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形成健康的情趣品位,對于學生的終身學習與有個性的發(fā)展意義重大。

語文教學要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大家已深有同感,有所重視了。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無非是要培養(yǎng)學生正直的品質,高尚的情趣,健康的情感,純潔的心靈,樂觀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其高度的責任心,深切的同情心,頑強的進取心,培養(yǎng)其大局意識、協(xié)作精神與奉獻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科技教育,應把握三個重點。⑩首先要引導、幫助學生破除迷信觀,樹立科學觀,培養(yǎng)他們相信科學、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的思想意識。要善于充分發(fā)掘語文教材中的科學因素,正確引導學生科學地解釋自然現(xiàn)象,客觀地揭示事物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教給學生科學的認識論;要善于結合教材內容,運用有關科學原理進行闡述,給學生灌輸科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無神論思想。第二,要依據(jù)教材內容并有所補充,讓學生懂得一些科學史,盡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先進的科學知識,增強他們的科學意識。第三,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科技素質。為此,必須更新語文教育觀念,拓寬語文教學思路,實行開放式語文教學,廣辟語文教學渠道,切實激發(fā)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造熱情。

注釋:

①拙作《加大教材信息資源的開發(fā)力度》,刊于《冷水灘教研》總第24期,在全國中語會青年語文教師研究中心第3屆年會上獲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

②拙作《語文教學應提倡“畫蛇添足”》,刊于陜西師范大學《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1年第3期。

③拙作《讀出生活情境來》,刊于河南鄭州大學《語文知識》1999年3月號。

④拙作《讀出作者鮮活的靈魂來》,刊于湖南教育報刊社《初中生》總第153、154期。

⑤拙作《<如夢令>教學三讀》,刊于《冷水灘教育研究》總第32期。

⑥拙作《課堂提問應突出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在全國中語會教學藝術研究中心第12屆年會(2000年4月昆明)上獲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

⑦拙作《試論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刊于《冷水灘教研》總第20期,并以《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意味著什么》為題摘要刊于《湖南教育》1998年15期。

⑧拙作《巧投激“浪”之“石”》,刊于河南鄭州大學《語文知識》2001年2月號。

⑨拙作《語文教學應加強科技教育》,刊于1996年9月13日《湖南教育報》第243號,“課堂”專刊第25期。

作者郵箱: hnyzbzzhouzhien@126.com

[新課標下語文教學理念之闡釋(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學習《新課標下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2.勵志美文:信念之花

3.勵志文章:信念之花

4.思念之情的古詩詞

5.新課程開發(fā)論文

6.新課標教學計劃

7.新課標化學試題及答案

8.化學新課標試題及答案

9.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課論文

10.角的初步認識新課教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最新欧美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 日韩一级毛欧美一级国产一级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 日本国产性爱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