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菜說(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7-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江蘇省姜堰中學語文組 周維軍

關鍵詞:什么菜 點菜 師生同吃

語文教學可以比作有關菜的學問。

一.語文是一盤什么菜?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包羅萬象,語文教師大多被輿論要求為“十項全能”,而學生學起來也是古今中外,天馬行空。語文如果是菜,應該是什么菜?最廣義的男女老幼東西南北皆宜的菜在我看來應是“大雜燴”,可以說,語文首先就是一盤“大雜燴”。然而,光有雜燴還遠遠滿足不了眾多食客的口味,還要有“特色菜”,還要有“風味菜”,乃至還要有“小吃菜”。并且,吃起來要講營養,講滋味,講品相,要葷素搭配,冷熱兼備,干稀俱全。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泥里鉆的,土里長的都要吃到才夠味!同理,語文這盤菜在“雜燴”之外,也要有“絕活”才能常吃常新,常吃常鮮!

二.語文教學,師生點菜。

傳統乃至當今的語文教學還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考試考什么就學什么。這恰如到某菜館吃飯,你想吃的菜很少或干脆沒有,但是,由于某種原因,你卻被剝奪了換地方吃的權利!而且,你甚至連點菜的資格都沒有,人家端上什么你就得吃什么!

多可悲啊!當前中小學的大多數語文教師還停留在聽憑教材、考試的支配中,教師要吃飯,學生要升學,誰敢跳出來大吼一聲:菜難吃!換菜!!換菜館!?

那么,在菜館(語文課堂)基本不能換,菜單和上菜的程序(目錄、考綱)早已量身定做的情況下,師生想發揮點菜的權利實屬不易,也難能可貴。如何點法?

其一,由教師、學生共同民主探討后,由教師集中大家意見,大膽取舍教材文本。語文的文本不同于數理化,更不同于政治、歷史、生物、地理。在我看來,她更像一門綜藝課--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的賞鑒人類精神領域成果的綜藝課。在綜藝課上,最好的教材就是教師和學生自己。教師不喜歡的文章怎樣才能教出激情?學生不喜歡的文章怎樣才能學出活力?由此,必須大膽取舍--很遺憾還要以考試綱要為依據。這種做法在國外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

其二,既有取舍,必有增減。教師覺得某文不好,能否選出一篇文質兼美的力作?那么多學生(四五十人左右)口味各異,如何統一?這里仍要堅持民主與集中的原則。

其三,由師生的集體互動推動考試制度的改革。應該有這樣一種認識:先有考試制度,再有教學,必將導致教學永遠是一潭死水。必須先有教學,再有考試,只要教師愛教,學生愛學,教育效果又符合社會人才的當前及以后需要,隨你怎么考都行!即便真“烤”上一次,也心甘情愿!

三.怎么吃這盤菜?

怎樣吃語文這盤菜?聯想我們吃菜的步驟無非如下幾步:在什么地方吃(主要是語文課堂);確定吃的對象(教師和學生);吃什么菜?(師生點菜);如何吃菜?(師生共品);吃后誰買單?(師生同付錢)。無論何時何地何人何菜,“吃”永遠是第一位的,不會吃或吃不好,乃至消化不良或食物中毒,學問都在“吃”上。怎么吃?這樣吃--

其一,語文教學,吃在四方。語文教學這盤菜,莊重起來要到星級賓館去吃,活潑起來可到街頭巷尾去吃。由于語文的涵蓋量大,故前人早有“生活處處皆語文”之說。不過,即便是生活中語文習慣的培養也離不開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的循循善誘。一句話,語文教師的最主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在課堂內外都能吃,都愛吃,都會吃語文這盤菜。

其二,語文教學,師生同吃。師生都是吃菜者,這是本文最想談的問題。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三步走”--從“填鴨”到“提問”再到“討論”。(今天的“討論”也已遭到了萬眾指責)。首先,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的主要弊端就在于弄錯了或弄不清誰是吃菜的。要么只有教師一個人自己吃,滿堂灌;要么是學生自己吃,但吃的多是教師咀嚼過的變了味的殘渣。因為把“一桶水”變成了“一碗水”乃至于“一滴水”的過程中,既有“濃縮的都是精華”之談,也有“蒸發掉的都是靜水”之論,且以后者居多。一味猛灌的本意盡管良善,但由于被填者眾多,必然有消化不良乃至食物中毒者。其次,傳統“提問”式貌似先進,實際上幼稚得要死,機械得要命。我不妨舉《荷塘月色》的提問為例。某《優秀教案實錄》設計提問如下:句子“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中的“瀉”字能否更換成“灑、淌、照、籠、漫、飄”等字?為什么?接著又對文中的“浮”、“洗”、“畫”三個字進行了類似的提問,并且板書出本自然段的結構為“瀉--浮--洗--畫”。這真莫名其妙!為什么連學生換的字都是教師預先想好的?學生只能在教師列出的幾個字中選擇嗎?這好比問吃菜人這道菜為什么用蘿卜切成絲而不用黃瓜、絲瓜、南瓜、茄子等切成絲?鬼知道吃菜的會如何回答!這又好比在飯店點菜時菜單牢牢地掐在東道主手里,僅憑他的口味問李四張三這個菜好不好,那個菜吃不吃,這叫什么民主?還不是你花錢的想吃什么就點什么,誰敢有不同意見呢!可惜的是,學生并沒有勇氣喊一聲“拿菜單來,我自己選”!再次,“討論”式教學模式在熱鬧了幾年后終于降下溫來(盡管在某些教育理念閉塞地區可能正方興未艾),就吃菜而言,“討論”之意就是讓人評論菜的口味如何。評論的結果是有說好的,有說差的,有說馬馬虎虎將就算了的,但還有一部分人,并不發表意見,因為他們根本就沒吃或吃了也說不出什么味來!何談好壞!不吃的原因無非有這樣幾種:害了某病要“忌口”的;菜量小轉盤慢人又害羞講究風度沒吃著的;天生不吃某口味的。吃了卻說不出什么味來的也有幾類:像豬八戒一樣生吞活剝不知何味的;吃得太猛噎住苦于說不出的;像吃葡萄的狐貍一樣怕說出來于己有損而選擇沉默的;或者干脆性格內向天生木訥不善言談的。可見,這些人即便被問及“味道如何”也說不出個一二三四。更可怕的是,有很多吃出了味也想發言的卻沒有發言權!一節課只有四十五分鐘啊,亂七八糟的討論一通能弄出名堂來嗎?!所以,今天在研究“討論”式教學模式時,很容易就看出了“討論”式使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而大多數的學生卻在這兩極中飄來蕩去的弊端。真可悲啊,這還真不如“填鴨”來得“足量”,“提問”來得“溫飽”。因此,師生如何同吃,就成為語文教學的成敗關鍵。怎樣師生同吃?我有幾點參考意見:

第一,選菜是前提。前文已討論過點菜的問題,這里不再贅述。

第二,有尊有讓,相敬如賓,相濡以沫。要最大限度的保證每個吃菜的人都能吃得滿意。何謂滿意?無非是嘗到了新鮮口味,吃到了中意口味,口味差的菜大家均分或都不吃而已。怎樣相敬如賓?研究研究卡耐基或拿破侖希爾即可。何謂相濡以沫?在考試制度不變,教材幾年一換的情況下,師生不都是“涸轍之鮒”嗎?能夠有尊有讓,相敬如賓的活下來,活好,就不錯了。

第三,既然“教是為了不教”那么,在師生同吃的時候,教師就要確保學生吃飽吃好,并且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條件,從而,才使師生同吃有教學效果。倘若教師吃得又快又好,學生挨餓營養不良就麻煩了,領導就要追究教師的責任。

余論:關于如何做這道菜主要是主編教材的人或考試大綱決定,吃菜后(即考試)消化如何,營養怎樣,已經不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了。

2004年10月3

我的郵箱是zwj4211164@163.com

[語文教學菜說(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說暖(隨筆)

2.說早安的說說

3.關于說兄弟的說說

4.中職語文教學課件

5.語文教學課件

6.語文教學反思論文

7.語文教學的論文

8.語文教學論論文

9.馬說語文教學課件

10.語文教學課件《種子》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 人妇乱系列中文字幕 | 亚洲另类中文日韩 | 日本视频观看无卡免费精品页码 | 亚洲欧洲精品污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第九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