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考級中心致函本網:回應作文考級一事
人民網:2004-11-22
編者按:2004年11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署名為耿銀平的《中小學作文也考級?》一文,就全國作文考級寧波培訓基地將承辦全國中小學生作文考級一事提出了質疑。認為,“文無定法”,如果將語言藝術用“考級”這種技能化標量標準來進行衡量,而且是在中小學階段予以推廣,恐怕很難算是一種科學的選擇,同時,也將給本已被應試教育壓得抬不起頭來的孩子增加額外負擔。
由此,關于中小學作文考級一事,網上也出現了很多爭論。11月22日,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學術委員會作文考級中心特致信人民網觀點頻道,就網友關于作文考級的質疑做出回應。我們歡迎網友就此繼續發表意見。
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學術委員會作文考級中心能及時對網友的質疑作出回應,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同時,我們也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部門,關注網友的聲音,對網友關心的一些熱點問題,給予回復,從而消除疑慮,做好溝通,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
作文考級中心回應有關對“作文考級”的質疑
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學術委員會作文考級中心
近日,有媒體就對作文考級中心第二屆全國作文考級暨現場作文大賽活動發表了不同看法,并引發了有關對“作文考級”的爭議。反對意見主要是質疑作文教學能否用考級的方式進行“量化”,這種方式是否會扼殺學生個性發展等。從這不同聲音中,我們看到了各方對中國語文教育、作文教學的關注,但同時也不得不提醒,這些結論是在對“作文考級”出臺的背景、培訓具體內容和實踐效果缺乏深入調查了解的情況下得出的,僅僅是看到有關“作文考級”的簡介就貿然下結論,不免有失偏頗。
近年來,盡管中小學作文教學在逐步完善和發展并取得顯著成果,但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弊端仍然存在。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定遠教授認為,“作文教學還存在理念滯后,作文教學局面沉悶、枯燥、被動;作文教學效率和質量不高;命題作文在大面積學校比較普遍等。”這些情況挫傷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個性化寫作能力的提高。一些中小學生作文內容空洞,假話、空話、套話偏多,不能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沒有實話、心理話。據山東榮城市實驗中心對該市某中學初中二年級和高中一年級近1000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喜歡寫作文,不怕寫作文”的初中生只有6%,高中生只有10%,認為寫作有困難的初中生高達94%,高中生高達90%。作文成了學生的心病,老師的心結……為此,近年來一批新的作文流派正在為改善作文教學進行探索,如個性化作文、研究性作文、創新性作文、新概念作文、綠色作文、快速作文等。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學術委員會作文考級中心組織國內一流語文工作者對中小學作文等級評估進行認真研討,提出了“作文考級”,也是對作文教學的一種新的探索。
對于有一些質疑“作文考級”的觀點,我們想說明以下問題:
一、有人質疑“作文考級”的依據之一是,“寫作本來就‘文無定法’。將藝術化的寫作量化,用技能化來驗證藝術化,這本身就不科學。”其實,這里所指的“藝術化寫作”主要指的是高層次的文學創作,當然難以量化評估,但中小學寫作還處于基礎性語言能力的學習、掌握,與英語考級類似,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評估體系的。
張定遠教授認為,“長期以來,對于中小學生語文能力(包括作文能力)的評估一直存在種種誤區。一種是‘不可知’論,作文難以評估的說法;一種是‘精確化’論即作文實行完全的量化。這兩種看法都有偏頗,是不可取的。”語文學科屬于社會學科,社會學科的“模糊性”在語文學科有著顯著的體現。以作文打分為例,一篇作文究竟該打多少分,有時候確實會出現差距甚大的若干看法。但是,這往往發生在某些在寫作上有創見、有個性的少數“另類”之作業。并非每一個中小學生的每一篇作文都讓打分者的意見如此分歧,這就證明對于中小學生作文能力的評估,既不可能做到絕對的量化,也并非絕對不可以量化。因此,廣大語文工作者群策群力,合作探究出一套科學、規范、系統的作文能力“量化評估法”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作文考級”的探索就是想讓這種評估盡可能有一個科學、規范、系統的“目的和方法”。這種“目的和方法”應該是盡可能“量化”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作文考級分1-12個能力等級,相對應于從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十二個等級。如一級的要求是“正確使用詞語”,“運用詞語根據圖畫寫話”等。二級增加了“圍繞一個中心意思寫幾句話和看圖理解意思并適當聯想寫話。”四級要求會寫日記,五級要求會寫信,從八級到十二級雖然文體不限,但難度逐步遞增。
中國青年寫作研究會常務理事張伯華認為,作為一門科學的作文教育只有進行科學的量化評估,中國中小學生的作文能力才能獲得大面積、高質量的迅速增長。作文考級可以使每一個中小學生對自己的作文能力“心中有數”,使每一個中小學語文教師對自己的作文教學現狀“心中有數”,使教學管理部門對本校本地區乃至全國的中小學生的作文能力、中小學教師的作文教學水平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使決策科學化,明確成績和差距,有針對性地練筆與施教。
二、有觀點反對“作文考級”的另一原因,是認為它“進一步引誘學生往‘技巧’上鉆營”,“更多的是引導學生以功利的目的去獲得評委和老師的歡心,一味追求高分,這怎么有利于真正提高作文水平?”實際上,對“作文考級”本身也只是個名稱,與中考、高考并不掛鉤,目的無非是為了形成一個良好而有效的考核手段,真正達到檢驗學生作文水平的目的。教師可通過這種形式找到學生的不足,實施因材施教,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說,考級只是一種促進學生學習的激勵方式和手段,是希望以考級帶動培訓,不會引導學生以功利之心追求應試技巧來獲取高分。
實際深入了解一下培訓課程和考級試卷的具體內容,就可以發現并非像有些人所臆測的那樣內容僵化、壓抑學生寫作個性化發展。 如2003年首屆作文考級二級(與小學二年級對應)卷中的一道試題:“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圍繞這個內容寫幾句通順的話。1、同學王林生病了,請你寫幾句話問候他一下。 2、假期,你最希望去哪里,為什么呢?3、你平時最喜歡做什么事情,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多數專家認為,這樣的試題不僅要求簡潔明確,提供的三個“內容”很貼近孩子們的實際生活和思想,而且還可以“三選一”。如此命題,怎么會打不開小朋友的話匣子呢?再如,吉林一所培訓學校的老師在進行《跳繩》和《跳高》這兩課教學時,先帶著學生到操場進行了跳繩比賽,讓孩子在興奮狀態中激發寫作欲望。平日作文只能寫兩三行的學生也能寫出500多字的作文。
因此,作文考級的重點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在作文中的體現,注重開啟學生的想象力,恰恰是鼓勵孩子在作文中說真話、抒真情的勇氣和習慣。
三、“作文考級”從2004年5月開始,經過半年多的實踐已初見成效,據多個城市建立的培訓中心反饋,大多數接受培訓的學生及學生家長認為,這種培訓方式有利于孩子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家長反映“培訓教材的確挺好,原來自己的孩子讀三年級,作文提筆無詞,一寫作文就翻作文書,就找作文材料,而經過幾次輔導后,學生已經能自己獨立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了”。吉林一位姓徐的家長認為,“到作文考級班,孩子從不愿寫作文、不會寫作文到能寫出作文,而且能達到500字左右,讀起來有真情實感,真的很感謝。”再看看首屆作文考級大賽中學生獲獎的大量優秀作文,也印證了受到培訓的學生能夠“以我筆寫我心”,能夠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展示了富有個性的創造力。
因此,在2004年10月舉辦的首屆中國作文教育高峰論壇上,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國語文報刊協會、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寫作學會青少年寫作研究專業委員會以及北京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中小學一線教師都對作文考級給予了高度評價。
任何一種新生事物、一種理念的創新在誕生初期都容易受到反對和質疑,但同時反對和質疑也能促進其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對于作文教學的考評系統工程目前還剛剛起步,其中也必然存在缺點和不足,因此我們歡迎各方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抱著認真、客觀的態度,多提建設性意見,使它在試行中逐漸完善,給中小學作文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作文考級專題(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教師節專題廣播稿
4.音樂專題廣播稿范文
10.除夕的專題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