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長垣縣第二中學 劉偉強
中學作文教學,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但寫什么,怎樣寫,是許多中學生深感頭疼的問題。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當今中學生生活單調,缺乏體驗,所以作文時才無話可說、無事可寫。這種看法有失偏頗。筆者認為,學生并不缺少生活,也不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對生活的仔細觀察和認真思索。正如羅丹所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
那么,怎樣觀察和認識事務呢?
一 .觀察要勤
19世紀法國作家福樓拜在指導莫泊桑觀察生活,進行寫作時,曾以眼前經過的一輛牛車為題,讓莫泊桑寫出7篇不同的散文來。當時莫泊桑感到很為難,這時福樓拜啟發他說:“拉車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態不一樣;趕牛車的人喝醉了酒和沒有吃飽,對牛的態度也不一樣;牛餓著肚子上山岡和飽著肚子走平路有明顯的不同……這些不同的細節不勝枚舉,如對這些細節仔細加以觀察,就是寫出100篇散文也不困難!蔽蚁嘈,這個故事對學生一定很有啟發。較適應引導學生從細處做起,時時處處別忘觀察,點點滴滴加以積累。
二 .觀察要廣
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北牬笱劬Γ瓤闪粢飧母镩_放的大潮,也可留意身邊的凡人小事,這些都是我們觀察和認識的對象。例如,由于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一些城鎮的職工在經受了下崗的陣痛后,改變了就業觀點,找到能較好發揮自己的特長的職業,重新上崗。針對這種情況,可指導學生細心觀察。觀察重新上崗職工的精神面貌,體察重新上崗職工的心理狀態,了解重新上崗職工的工作狀況和新的生活方式。一位同學經過仔細觀察和思考之后,在作文中這樣寫道:“下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下崗’。我媽媽敢于正視現實,迎難而上,面對生活的挑戰,她不怨天憂人,更不悲觀失望,而是尋找機遇,用做個體戶再就業的方式,為自己開辟一條光明大道。我要為她鼓掌,我要為她喝彩!边@位同學因為深入生活,細心觀察,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形成了獨特的看法,所以寫出了真實感人的文章。其實,我們身邊有許多人和事,值得我們去觀察和了解。如親朋好友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穿著打扮,為人處世,性格情趣,等等。舉例而言,在觀察周圍同學時,你會發現,同樣是中學生,由于生活地域的不同,性格特點就有不同;由于經濟狀況的差異,生活方式也不一樣。這些同學的性格特點、為人處事方式、語言風格等,均千差萬別?傊,他們身上折射出各種閃光點,本身就是一個材料寶庫,關鍵看你是否做了生活的有心人,
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周圍最熟悉的人和事有目的、有計劃、持續地進行觀察,只有這樣,才能有點到面,有校內到社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進而品味人生的艱辛,領悟生活的哲理。
三 .運用辨證的眼光去觀察
事上萬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所以不能用靜止的眼光去觀察認識事物、認識事物,而應用發展的觀點去觀察、認識事物;事物是相互聯系的,所以不能用孤立的眼光去觀察、認識事物,而應聯系的觀點去觀察、認識事物;事物是一分為二的,所以不能用片面的眼光去觀察、認識事物,而應用辨證的眼光去觀察、認識事物。
有一則小故事可以使我們啟發:一英國鞋廠推銷員與一日本鞋廠推銷員同時到太平洋一島上推銷產品。他們抵達后不久都向上司發回了電報。英國人的電文是:“此地人均不穿鞋,產品無前途,本人即回。”日本人的電文是:“此地人均光腳,亦無穿鞋歷史,產品潛力極大,擬常駐此地。”相同的情況得出得結論之所以截然不同,是因為他們認識問題得角度不同。英國推銷員循規蹈矩,只看到問題得一面;而日本推銷員一反常規,不僅看到問題得這一面,而且看到問題得另一面,其開拓新市場、變革現實之精神令人敬佩。這個故事其實我們,學會辨證的觀察事物,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在實踐中得到磨練。
生活是文藝的創作的 源泉,也是學生寫作的源泉。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參與生活,體驗生活,從生活發現,去感悟,這才是指導寫作的正途。
(此文發表于《河南教育》2001年第10期)
[指導學生進行觀察的幾點做法(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4.指導教師工作總結
6.實踐指導教師評語
7.演講稿的寫作指導
10.實習指導教師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