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常識提要
二、 四文對比表格
篇目 作者 論點及位置 內容
紀念白 毛澤東 開頭提出中心論點,再引三個分論點 概括敘述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的不同尋常的經歷,高度評價了他的國際主義精神、毫不利已專門利人及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號召每一個共產黨員都學習他的精神
談語言 王力 分論點概括出中心論點 從多方面舉例、層層深入地闡明了“書面語應當是口語的規范化”這一論點
最苦與 梁啟超 兩分論點分析得出中心論點 層層深入的論證,闡明了自己對痛苦與快樂的見解,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懶惰的 凱利 開頭總提論點,后分論點
最后重申 用一系列的事實闡明了一個道理:討厭吃苦受累的“懶惰”情緒,激勱了發明;想在腦力勞動中尋找捷徑的“懶惰”促進了人類的進步。
三、 能力訓練
1、下面是兩事例,請提煉出一個恰當的論點。
馬克思寫《資本論》花了40年。達爾文寫《特種起源》花了20年。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花了37年。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花了27年。司馬遷寫《史記》花了15年。曹雪芹寫《紅樓夢》花了10年。
由以上的事例可以 。
你能找到相應的名言警句來闡述這個觀點嗎?
A、 。
B、 。
牛頓說:“我不知道世人怎樣看我,但在我自己看來,我只是像一個沙灘上玩耍的孩子,一會兒找到一顆特別光滑的卵石,一會兒發現一只異常美麗的貝殼,但真理的大海我還未發現。
論點可以是:
2、下列句子屬于哪種論據。
A、 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花了27年。
B、 魯迅說:“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
C、 一句民間諺語說:“朝陽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D、 據統計:安海全鎮2002年內生產總值35、9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69、54億元,鄉鎮企業產值66、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6150元。
3、 明“學貴置疑”這一論點的材料是( )
E、 蘋果從樹上落下來,牛頓就有了疑問:蘋果為什么落地呢?他據此深思,終于發現了萬有引力。
F、 數學家陳景潤平時走路時也思考一些疑難問題,有一次竟撞在樹上,把眼鏡也弄破了。就憑著這股精神,他終于在數學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G、 清代學者閻若璩,從小愚鈍,記憶力差,還患有口吃之疾,但他毫不氣餒,不懂就問,長期刻苦勤奮,終于成為著名的考據學家。
H、 清代學者戴震,幼年讀書時,就敢于提問,經常把老師問得無言以對。后來終于在學術上取得很大
4、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讀書務求深解。古人讀書之道,講究深鉆細研,融會通。張溥讀書,不但字斟句酌,還要手錄七遍,對于經典文獻,他終能解其本質,得其精髓。韓愈在《進學解》一文中也說,他讀書時,“口不絕于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今人讀書往往不求甚解,浮于其表,結果即使是“讀書破萬卷”,涉獵無限廣,充其量也不過是一知半解的瓶醋而已。能深鉆細研者,實屬鳳毛麟角。總之,無論古今,讀書切不可停于表面,深刻理解文意,讀書才會有所得。
1、 本段文字的論點是什么?它是針對什么現象提出來的?
2、 本段運用了什么論據?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3、 本段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4、 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橫線的詞語的含義。
涉獵--
鳳毛麟角--
5、本段在結構上采用了什么形式?分成三層如何分?
《快樂的鑰匙》
有則寓言說:從前有個國王,總認為自己不快樂。后來他聽說只要穿上最快樂的人的襯衫,自己就會快樂起來。于是,他立即派人去全國各地找,費盡萬般辛苦,最快樂的人找到了。他是一位農夫。可是農夫家徒四壁,連襯衫都買不起。快樂就是這樣難以言表,讓人不可捉摸。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扇需要打開的快樂之門,而打開這扇門的鑰匙同樣也藏在我們手中。鑰匙找到了,快樂樂和力量就像瀑布,從此充滿你的血脈。快樂是自己的,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快樂。人當然時時會被苦悶所困擾,為錢苦、為事苦、為公忙]為私忙,失落、沮喪、懊惱。自怨、自憐難免接踵而來。生活事實上是一張無彩的底片,色彩則是由各人自己加上去的。快樂往往不是名車、毫宅、巨富,而常常是一頓可口的早餐,一縷田野新鮮的空氣,甚至可能是一杯清茶或一晌小睡,就這么簡單。為實現人生價值而堅持不懈地努力的人,總是快樂的。心情猶如一棵樹,快樂是筆直樹干。秋天時抖動快樂的樹葉,那些枯黃的樹葉和愁云便會紛紛揚揚地落下。春天來時,輕搖快樂的枝干,生活會展開美麗的笑顏,快樂要用心去感悟。
1、給加點的字注音:血脈( )沮喪( )接踵而來( )堅持不懈( )
2、劃分文章層次,用//線標出并概括層意
3、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4、文中哪句話是對寓言的評論?寫人們苦悶的目的是為了說明什么?
5、結尾說快樂要用心去感受,如何感悟?現在不少同學在尋求快樂,請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6、寫出兩條關于快樂的名言警句子。
A、 。
B、 。
[語文版八年級(上)第三單元復習提要:說說議議(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專題復習——仿寫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