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學習周總理與人民心連心,為革命為人民鞠躬盡瘁的豐功偉績
2.學習朗誦技巧,體會億萬人民無限懷念周總理的深厚感情
3.欣賞本詩巧妙的構思:詢問-呼喚尋找-回答
4.欣賞本詩擬人、排比、反復的修辭手法
教學重點:巧妙的構思;懷念周總理的深厚感情
教學難點:高山、大海、森林、大地形象的理解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投影總理頭像,放音樂)
大家知道嗎?中國的1976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1976年1月8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與世長辭;1976年7月6日,朱德總司令溘然逝去;1976年9月9日,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永遠的離我們而去。三位偉人的去世,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也使全國人民沉浸在悲痛的陰影之中。山河含淚,草木肅然,日月同悲……
特別是周總理的去世,聯合國總部破格降半旗致哀。這在聯合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其他國家元首逝世,沒有人能得到這樣的待遇,許多國家的外交官為此忿忿不平,并向聯合國總部提出質疑。當面回答質問的是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他只講了一分鐘,便讓所有激憤的外交官啞口無言,心悅誠服,接著,還報以熱烈的掌聲。他是這樣回答的:“為了悼念周恩來,聯合國降半旗,這個決定是我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國是個文明古國,她的金銀財富多得不計其數,但是她的總理周恩來沒有一分錢的存款;二是中國有十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總理周恩來沒有一個孩子,你們任何國家的元首要是能夠做到其中一條,在他逝世的時候聯合國總部將照樣為他降半旗。”
的確,周總理以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光輝照人的形象,贏得海內外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今天就讓我們懷著深情,再次緬懷周總理的豐功偉績,一起欣賞女詩人柯巖的抒情詩《周總理,你在哪里》。
二. 放錄音,同學們感受本詩的感情基調,并用筆標出每小節的語調變化
明確:本詩是懷念詩,故感情基調應是深沉緩慢。
以第一小節為例,其語調是:↗↘↗↘
三. 提問:周總理,到底在哪里?用詩中一句話概括
明確:周總理,永遠居住在人們心里
(周總理雖然與世長辭,就連他的骨灰也撒在了茫茫的大海,但他的偉大形象如昆侖巍峨挺立,他的革命精神似長江奔流不息,人民永遠不會把他忘記)
四. 同學們一起朗讀首尾兩小節:詢問--回答
1. 訂正:①“呵”的讀音 a. he:一氣呵成
b. a:里(ya)呵
紅(na)呵
②“--”的用法
a.-你的人民(表解釋)
b.周-總-理(表聲音延長)
c.-在這里,在這里(表回音,應減弱)
2. 首尾兩節通過問與答抒發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抒發了億萬人民對周總理的敬愛,懷念之情。
五.(既然答案只有一句話,可為什么中間又寫了那么多小節呢?它們表達了什么內容)學生齊讀第二部分
提問:1.在你的腦海中浮現出哪些畫面?
--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門廣場(放圖片)
2.這些事物又可以聯系到周總理的哪些動人場面?
--革命一生、關心農業、關心工業、關心國防、日理萬機(放圖片)
(的確,周總理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工業、農業、國防……各行各業都有他的豐功偉績,大事、小事、外事、內事,事事操勞,他和人民同甘苦,共命運)
3.體現出周總理的什么精神?
--鞠躬盡瘁為人民
小結:第二部分采用呼喚-尋找的形式,表現出周總理的偉大精神,所以本詩的構思和主題分別是:詢問-呼喚尋找-回答;周總理鞠躬盡瘁為人民,人民永遠熱愛他。
六.學生朗讀全詩(帶引號的由女生讀,首尾齊讀,其他由男同學讀)
七.談感受:本詩在修辭手法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排比:增強了文章氣勢
反復:強調、深化了感情
擬人:①以雄壯的事物襯托總理偉大的形象,他與天地共存,日月同在。
②它們是周總理革命一生的見證人
③寄托了億萬人民對總理的懷念
(山谷回音,松濤陣陣,海浪聲聲,廣場回音)
八.看影片
九.比賽詩朗誦
十.總結歸納評比結果,本課主題構思
十一.布置作業:繼續練習朗讀
板書:
構思:詢問--呼喚尋找--回答
高山 革命一生
大地 關心農民
在哪里? 森林 關心工人 在人民心里!
大海 關心戰士
廣場 日理萬機
主題:鞠躬盡瘁為人民,人民永遠熱愛他
愛
周總理--------人民
熱愛、懷念
[誦讀欣賞:周總理,你在哪里(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教師節美文誦讀
5.小學美術欣賞教案
7.幼兒欣賞活動教案
8.影視欣賞課程教案
9.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10.周總理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