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1-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了解富蘭克林和羅素。

2.理解《美腿和丑腿》和《我為什么而生活》這兩篇生活隨筆的內容。

二、能力培育目標

1.培養學生投入感情,在誦讀中整體感知、深入領悟的能力。

2.揣摩含義深刻的語句,鑒賞兩篇生活隨筆情與理的融合。

三、德育滲透目標

感受作者博大的情懷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明白因樂觀而幸福,因悲觀而不幸的人生哲理,思考我們應該為什么而活著,激發積極樂觀,努力向上,追求知識,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生活態度

【重點、難點】

《美腿和丑腿》對人的深入觀察和剖析,文章論證的過程和方法,《我為什么而生活》中作者表現的博大胸懷,教學時要重點注意。

【解決辦法】

1.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消化課文,加深理解。

2.開展課堂討論,讓學生相互交流,取長補短。

【學生活動】

誦讀感悟,思考討論。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一、學習《美腿與丑腿》

由于個性和成長歷程的差異,每個人獲得幸福的能力也是有所差異的,有些人容易感到幸福,有些人的幸福感卻屈指可數。我們現在來做一個簡單的心理測試,看看你的幸福指數有多高。 

題:若是有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掉在地上,你覺得掉在地上的會是什么? 

A.高價寶石     B、瓶蓋     C、鏡子的碎片    D、硬幣 

選A:“真幸運!”“真是不可思議的經驗!”這就是你的想法,所以,哪怕遇到了無謂的災害,你也是能樂在其中的類型。你的幸福指數是70℅。 

選B:也許你自己不覺得,但是你其實有點悲觀的傾向,不過,不妨試著稍微改變一下看事物的觀點,這么看來,你好像不太可能會看破紅塵哦! 你的幸福指數是50℅。 

選C:因為發現漂亮的東西而想靠近看看,結果卻怕自己會被玻璃碎片割傷什么的,你的想法就是這么悲觀。你的幸福指數是30℅。 

選D:你是很樂天的人,不過,好像也有慎重的一面,能夠隨性地歌頌人生而且最健康的人就是你啦!你的幸福指數是90℅。 

由于生活態度的不同,每個人的幸福指數也各不相同。但幸福對于我們來說,卻是人生的最高生活理想。達官貴人也好,卑微平民也罷,誰不想自己活得滋潤些、幸福些呢?那么,該怎么做,或者說,我們該有怎樣的心理建設,才比較容易獲得幸福?今天,我們借助美國政治家本杰明-富蘭克林的一篇文章―――《美腿與丑腿》,來探討一下有關幸福的話題。

2.解讀

(1)誦讀課文,思考問題:

①本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作者是怎樣論證的?

②作者列舉了生活中哪些例子作為論據?

③作者為什么要將分析重點放在悲觀的人的處世方式及其后果上?

④作者寫美腿和丑腿的作用是什么?

⑤作者在本文中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2)師生共同探究以上問題,并讓學生提出其他疑問以供進一步討論。

①本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作者是怎樣論證的?

文章一開始,作者就開門見山地指出“世界上有兩種人”。雖然這兩種人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比如,“健康”“財富”“生活上的各種享受”。然而在這些基本相同的物質條件下,卻有的人幸福,有的人不幸福。為什么呢?作者認為,一個人幸福與否主要取決于他“對物、對人和對事”的不同觀點,是這些導致了他對人生的“苦”與“樂”的不同感受。本文的主要觀點即在這一段。

作者論證的過程是,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然后舉出現實生活中幾組互為對比的例子,再在這些例子的基礎上,分析樂觀的和悲觀的兩種人對待事物的相反的觀點,以及由相反的觀點導致的不同的命運,重點分析悲觀的人的命運,最后以美腿和丑腿為喻,告誡那些悲觀的人要多看到事物好的一面。綜觀全文,可以看出作者論證的思路:提出觀點一舉出實例一對比論證一比喻作結。

②作者列舉了生活中哪些例子作為論據?

作者為他提出的觀點作具體的論證,主要通過幾組互為對比的例子來實現,以此證明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兩面性。“一個人無論處于什么地位,遭遇總是有順利有不順利”,也就是說,一個人總是會遭遇到事物的兩個方面,一面是利,一面是弊。在交際場合接觸到的人物和談吐,餐桌上的酒肉和菜肴,天氣,政府的法律,詩文的美和瑕疵,每張臉上的優點和缺陷,每個人的長處和短處……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這些事物的兩個方面必然同時出現在自己面前。作者論證的問題是現實生活中大家幾乎都能遇到的,所舉這些例子也是生活中常見或人人能感覺到的,這就使這種論證有親和力,有說服力。

③作者為什么要將分析重點放在悲觀的人的處世方式及其后果上?

第三段承接上一段段意,作者分析了兩種人對待事物的相反的觀點,以及由相反的觀點導致的不同的命運。一種人是樂觀的,他們往往注意到事物中有利的一面。另一種人是悲觀的,他們只注意到不利的一面,并且“永遠感到怏怏不樂”,甚至“得罪許多人,以致他們到處和人格格不入”。作者在這一段重點論證了后一種人,詳細分析了悲觀給人帶來的危害,并告誡悲觀的人要改變自己。作者認為,悲觀的人生態度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模仿”的。他對悲觀的人提出忠告,“即使惡習已經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也還是可以矯正的”。因為如不及時矯正惡習,雖然它表面看來只是一種態度和心理行為,但卻會“造成終生的嚴重后果,帶來真的悲哀與不幸”。它將會導致的后果就是,使人只注意到事物不利的一面,對周圍的人吹毛求疵,得罪了許多人,以至于大家都不愿意與之交往,更沒有人愿意看到他的成功。在他遇到困難時人們不僅不會挽救他,還會落井下石。在這一段的最后,作者提醒讀者,對那些“不愿矯正惡習”的人,“大家還是避免和他們交往好”;否則,“你將感到很大的麻煩”。這一段有四分之三以上篇幅都在論述悲觀的危害,從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主張前一種觀點的,即希望人們樂觀向上,凡事看到好的方面,凡事要往好處想。作者這種人生觀實際上也代表了大多數美國人的人生觀。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像富蘭克林這樣的美國開國功臣,對于確立綿延不絕一以貫之的美國精神,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④作者寫美腿和丑腿的作用是什么?

最后一段,作者以他的一位“研究哲學的老朋友”為例,告訴我們與人交往時要謹慎判斷對方是哪一種人。這位哲學家有一條美腿、一條丑腿。這兩條腿對哲學家的作用就像寒暑表和晴雨表顯示氣溫氣壓一樣,能夠幫助他檢測出初次見面的陌生人的人生觀。在哲學家這里,“美腿”“丑腿”已經成為了兩個符號,別人對它們的關注程度,顯示著這個人的人生態度是樂觀的還是悲觀的。雖然我們沒有這樣一副“大腿儀器”,但是也要留心對方是否有吹毛求疵一類的行跡,如果對方果真是這樣的人,我們“可以決定避免和他們交往”。文章結尾,作者再次告誡“那些性情苛酷、怨憤不平和郁郁寡歡的人”:如果希望“受人敬愛而自得其樂”,你們就一定要樂觀起來,再也不要只注意到事物不利的一面了。

⑤作者在本文中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主要是打比方、舉例子、作對比。

(3)總結

在這篇短文中,富蘭克林用打比方和舉例子的方法,對比分析了因人生觀截然不同而導致的兩種人的命運,給人以啟示。

文章通過對比論證,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兩種人生觀,肯定了樂觀的人生態度,否定了悲觀的人生態度。作者重點分析悲觀的人生態度給人帶來的危害,告誡那些悲觀的人必須改掉自身的惡習。短文寫于兩百多年前,但今天讀來仍能讓人感覺到它的現實意義。只要有人類生活的地方,文中提到的兩種人生觀就會存在;富蘭克林所批評的悲觀的人生態度仍然在影響著今天許多人的心靈,成為他們人生道路上的障礙。所以對于今天的青年,這篇文章有著很強的教育意義。本文的標題“美腿和丑腿”,巧妙地隱喻了文中提到的樂觀和悲觀兩種人生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作者的感情傾向,強化了說理的力度。

3.延伸拓展

   由于個性和成長歷程的差異,每個人獲得幸福的能力也是有所差異的,有些人容易感到幸福,有些人的幸福感卻屈指可數。我們現在來做一個簡單的心理測試,看看你的幸福指數有多高。 

題:若是有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掉在地上,你覺得掉在地上的會是什么? 

A.高價寶石     B、瓶蓋     C、鏡子的碎片    D、硬幣 

選A:“真幸運!”“真是不可思議的經驗!”這就是你的想法,所以,哪怕遇到了無謂的災害,你也是能樂在其中的類型。你的幸福指數是70℅。 

選B:也許你自己不覺得,但是你其實有點悲觀的傾向,不過,不妨試著稍微改變一下看事物的觀點,這么看來,你好像不太可能會看破紅塵哦! 你的幸福指數是50℅。 

選C:因為發現漂亮的東西而想靠近看看,結果卻怕自己會被玻璃碎片割傷什么的,你的想法就是這么悲觀。你的幸福指數是30℅。 

選D:你是很樂天的人,不過,好像也有慎重的一面,能夠隨性地歌頌人生而且最健康的人就是你啦!你的幸福指數是90℅。 

由于生活態度的不同,每個人的幸福指數也各不相同。但幸福對于我們來說,卻是人生的最高生活理想。達官貴人也好,卑微平民也罷,誰不想自己活得滋潤些、幸福些呢?那么,該怎么做,或者說,我們該有怎樣的心理建設,才比較容易獲得幸福?今天,我們借助美國政治家本杰明-富蘭克林的一篇文章―――《美腿與丑腿》,來探討一下有關幸福的話題。  

4、 作者開門見山地提出了論點,下面是怎么進行論述的?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A、 舉例論證 

   舉交際場合接觸到的人物和談吐、餐桌上的酒肉和菜肴、天氣、政府的法律、詩文的美和瑕疵、每張臉上的優點和缺點、每個人的長處和短處這些例子說明:

    客觀世界萬事萬物都有美有丑。 

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這就使得論證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和說服力,同時,這些例子也是為下文的論述打基礎。 

你還能舉出一些美丑利弊并存的例子嗎?

如網絡、經濟全球化、加入WTO等等。 

B、 正反對比論證:

樂觀的人:注意的只是生活中真善美的一面 

悲觀的人:注意的只是生活中假惡丑的一面 

前幾年的一個高考作文材料講了一個“玫瑰園的故事”: 

一對孿生小姑娘走進玫瑰園,不多久,其中一個小姑娘跑來對母親說: 

“媽媽,這是個壞地方!”

“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為     。” 

不一會兒,另一個小姑娘跑來對母親說:

“媽媽,這真是個好地方。”

“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為              。” 

聽了兩個孩子的話,母親陷入了沉思。

 思考:空格上該填什么? 

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這里的每叢刺上面都有花 

兩個小姑娘,一個注意到的是刺上又香又美的玫瑰花,一個注意到的是花下的刺。面對同樣的事物 ,樂觀者看到是美好的一面,而悲觀者看到的是丑陋的一面。 

作者的主張:希望人們樂觀積極,凡事看到好的方面,凡事要往好處想。 

作者為什么不希望人們只注意生活中的陰暗面?你能否從文中找出一些成語來說明悲觀者的生活態度及其危害? 

態度:吹毛求疵、怨天尤人、怨憤不平 

   指悲觀者整天指責社會的陰暗面,看不到光明面。

怏怏不樂、郁郁寡歡、格格不入 

    悲觀者因為總是著眼于陰暗面,所以總也不滿意不高興,且被樂觀者疏遠。

小結:作者在此段中分析了悲觀者和樂觀者對待事物的相反的觀點以及由此導致的不同命運,重點論述了悲觀者的生活態度及其危害。其實,絕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快樂與痛苦并存的。再卑微的小人物,他也會有被朋友關懷的快樂、被親人疼愛的幸福,但是,樂觀的人想的常常是快樂的加快,而悲觀的人重復體驗的都是曾經的痛苦。悲觀者把人生中所有的樂趣都忽略不計,在他的人生銀行中,存下的是灰色記憶,自然收獲的也多是灰色苦果。不僅在生活中如此,在事業上,悲觀者也很難獲得成功:推銷鞋的故事。

C、 比喻論證 

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基本上分析了作者的觀點:樂觀的人將會獲得幸福,悲觀的人將會在痛苦中度過。但是這和文章的題目有何關系?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明確:比喻論證 

   美腿與丑腿在這里是兩個象征,人們對它們的關注,顯示了這個人的人生態度是樂觀還是悲觀。題目中的美腿與丑腿,其實巧妙地隱喻了文中提到的樂觀和悲觀的兩種人生態度。

同樣作為隱喻象征的還有什么?

寒暑表、晴雨氣壓計 

總結:本文通過舉例、比喻、對比論證,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兩種人生綱,肯定了樂觀的人生態度,否定了悲觀的人生態度,重點分析了悲觀的人生態度給人帶來的危害,告誡那些悲觀的人必須改掉自身的惡習,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拓展:富蘭克林主張人們凡事要看到它真善美的一面,這樣才能獲得幸福。我國偉大的思想家魯迅先生卻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幸福者:看到了社會的黑暗、政府的殘暴、人民的悲慘,因而奮斗抗爭,并以此為幸福。

討論: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你是怎么理解的? 

(特蕾莎修女的例子、馬丁-路德-金的例子等) 

李敖:我始終相信,涉及美丑范圍,人的一生,可以只見“美腿”,而對“丑腿”避而不見;但涉及真偽善惡的范圍,我們卻不能逃避。我們不能崇真而不去偽,不能揚善而又隱惡。 

二、學習《我為什么而活著》

1.導人

羅素是現當代思想文化巨人,他在將近一百年的生涯中,堅持不懈地追求知識,追求真理,廣泛涉獵各科知識,在哲學、數學、政治、教育、倫理、文學、宗教和社會學等人文社會學科的幾乎各個領域,都有極大建樹。一生寫過七十多部專著,真可謂著作等身,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羅素同時也是個文學家,尤其到了他的晚年,創作了大量豐富的文學作品。1950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本文即是他寫的一篇思想隨筆。(另外可參考“有關資料”對羅素的簡介,目的是引起學生的崇敬心理。)

2.誦讀

誦讀課文,感受領悟。

3.研讀

理解難句,如:

這三種激情……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因為愛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測的深淵。

因為在愛情的結合中,我看到了圣徒和詩人們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

愛情和知識,盡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總把我帶回塵世。

以上這些句子,教師與同學共同探討如何理解。不求統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印象深的句子由同學自己找出來,并說說喜歡的理由,還可適當引申和發揮。

4.分析

把握結構,理解內容。

作者在這篇短文中,開門見山回答作為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他活著的三個理由或三個目標是:第一,對愛情的渴望;第二,對知識的追求;第三,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用“純潔”“強烈”兩個詞來形容這三種感情,它們是作者在漫長一生中奮斗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

中間三段對第一段內容進行具體闡述。作者說,追求愛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愛情可以帶來狂喜;第二,愛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愛情的結合可以使人看到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總之,愛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愛情,則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這里,作者把愛情描寫得極其美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作者也以像追求愛情一樣的激情去追求知識。這里寫了追求知識的三個方面:一是了解人類心靈;二是了解星星為什么發光;三是理解畢達哥拉斯思想的威力。這三方面實際上包含了人類知識的幾個重要方面:人類、自然和社會。愛情和知識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對人類苦難的同情讓人把目光投向現實世界。于是,作者耳邊經常回響起痛苦的呼喚,眼前浮現的是饑餓中的孩子、被壓迫者和孤苦無依的老人。在這里,體現了一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但作者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他對苦難的拯救往往失敗,這就使人更加痛苦。

最后一段,作者說:“這就是我的一生,我覺得值得為它活著。”確實,愛情、知識、同情,寫在了羅素生活的旗幟上,高高飄揚。他的追求激情,追求知識,關愛人類.從不同角度塑造了偉人羅素。他追求愛情,他說:“在我所愛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們,我的心地將偏狹得多。”他追求知識,生命不息,寫作不輟,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無數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獻給了人類。他從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關愛人類:反對戰爭,反抗獨裁專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輕時因反戰而鋃鐺入獄,在他老邁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運動,奔走呼號,創立和平基金會。就在他逝世的當天,還為以阿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而憂心忡忡。這一切緣于他對人類的同情和愛心。

全文結構:總(第1段)--分(第2~4段)--總(第5段)

教學時可用問題引導學生:

找出作者生活的三個目標。

概括作者渴望愛情的原因是什么。

指出作者追求知識和同情人類苦難的具體內涵。

5.總結

這篇文章是《羅素自傳》的序言,可見它的重要性,從中可以窺見思想家羅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偉大人格。從中可看出羅素思想的全部內涵;這篇文章,可看作羅素生活的宣言書,這其實也是古今中外許多偉大人物共同的人生準則,具有普遍意義,所以它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本文是羅素的思想隨筆,“我為什么而活著”?這樣的問題既簡單又復雜,既重大又往往被人忽視。人為什么活著?實際上這是人類始終關心的一個哲學命題,是人類對自身永恒的追問。羅素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他用文學的筆法,對這個永恒的命題作出了響亮的回答,通俗而生動的亮出了自己的思想。

愛因斯坦說過:“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閱讀這篇隨筆,也是令人愉快的。它短小精練,層次分明,充滿理性的力量;文章又飽含巨大的激情,字里行間透出思想家羅素博大的情懷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他對人類的拳拳關愛之情,尤其令人感動。看這樣的文章,能讓人感到自己在一個巨人面前,顯得是多么的渺小!它當然也可以激發你努力向上,追求知識,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也許可以說,僅僅是文學家,不一定能寫出這樣富有思想深度的隨筆,只有羅素這樣的集思想家和文學家于一身的偉人,才能寫出這樣感人至深、發人深思的文字。

6.討論

以“我們應該為什么而活著”為題,展開討論。

羅素在這篇短文中提出自己因三種理由而活:渴望愛情、追求知識和同情苦難。中學生人生閱歷較淺,這三點究竟哪一點最能引起自己共鳴,可能答案各異,甚至難以回答。但教師應引導學生重點關注后兩種理由并加以具體闡發。第一點理由應允許學生討論但不宜過于渲染。“我們應該為什么而活著”的討論重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三

[短文兩篇(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八年級語文《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教案

2.早教中心親子課程教案

3.短新聞兩篇教案

4.《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5.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6.教師思想匯報兩篇

7.初一下短文兩篇課件

8.短文兩篇月讀后感

9.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10.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亚洲 | 五月丁香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 久久免费国产視频 | 中文国产特黄特色在线视频 | 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