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楚縣第二中學語文組 李成林
課間,我去教學區廁所方便,見地上到處都是煙頭,一片狼藉,不由大吃一驚。一個星期學校要搞兩次大掃除,教師一般不上這兒來,兩天之內扔下這么多煙頭,可見學生中的“煙民”不在少數。
國家教育部于1994年頒發的《中學生日常規范》第一款第四條明確規定中學生“不吸煙,不喝酒”,學校制訂的《學生操行百分考核》第七條也如是說。但學校的“煙民”還是悄然誕生,且有越來越壯大之勢。我曾在街上看見學生很瀟灑地叼著煙,招搖過市,碰上不教他的老師毫不畏懼,飄然而去。也曾在教學樓上見到抽煙的學生,自以為大家都在上課樓道沒人,明目張膽掏出煙來,玩打火機的老練程度令人結舌。“煙民”們也許覺得在“地上”偷偷摸摸不過癮,公開亮出身份方能顯出男子漢的本色來。反正這塊“樂土”無人問津。在這被人遺忘的角落,“煙民”們自由自在,快快樂樂。
高一時,我班總有那么兩三個學生早讀課姍姍來遲。我問他們遲到的原因,他們眾口一詞說上廁所去了。由于他們善于偽裝,抽完煙后嘴里嚼著口香糖,我竟有半個月沒有發現他們的“劣跡”。一天早讀課,我早去了十分鐘,他們中的一分子在廁所過足癮后,沒有采取措施就心安理得回到了教室。他進教室發現我站在門口,驚惶失措地回到座位。他跟我擦身而過,一股煙味迎面撲來,在早晨清新的空氣里格外濃烈,格外刺鼻。它熏掉我那天的好心情。也熏出了我對他們的失望。
接著,我跟三個“煙民”打起了持久戰。談心感動不了他們,開主題班會他們無動于衷,請家長,家長束手無策,交給學校,學校也沒拿出具體的處理辦法就交還給了我。學校跟自己訂的制度開了個玩笑,就以不了了之而告終了。早知如此,倒不如我自己悄悄啃這塊硬骨頭,何必大張旗鼓搞得沸沸揚揚,還給學生造成“班主任小題大做,其奈我何”的錯覺。
饒了一大圈,燙手的“老大難”還得接住。我想盡辦法磨破嘴皮,總算有那么一點點成效,至少早讀課“煙民”們不敢遲到了。
分了文理科后,原來的“煙民”學理科,自然分了出去。沒多久,我聽說那幾個“煙民”又在廁所操起舊業來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的教育化為泡影,在他們身上留不下絲毫痕跡。我還聽說他們三個在短短的時間內又找到了不少知音。
學生的不良行為需要制度規范,一旦制度形同虛設,產生的后果更為可怕,欲約束而起不了約束的作用,跨越以后就是踐踏。靠單個的力量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讓我們共同關注校園“煙民”,并幫助他們改正吧,畢竟他們還是孩子,好奇驅使他們嘗試吸煙裝酷,這不是孩子的錯。因為人的成長總有那么一段荒唐的經歷。不讓學生在荒唐面前絆倒,越陷越深,是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者郵箱: xjbclcl@sina.com
[關注校園煙民(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關注民生社會實踐論文
2.關注生命安全詩歌
10.關注留守兒童黑板報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