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臺市新街中學 吳向平
設計思路
旨在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引導他們發現美和欣賞美,讓他們沉浸于美,陶醉于美,驚嘆于美,并用文字記錄這樣愉快的精神游歷,留住這彌足珍貴的心靈與美交融的瞬間。
生活中,品味一首詩,欣賞一幅畫,聆聽一段曲,都是一次審美體驗的過程。在形成體驗的微妙過程中,自然地融進了學生個人的想象和聯想,滲進了獨特的主觀情感,這種審美體驗無疑豐富和拓寬了學生作文選材空間,也提高了學生作文的品位。
導寫過程
一、 作前準備:1、課前選擇自己最喜愛的一首詩、一幅畫、一首歌(曲),反復品味。2、搜集并研究關于詩歌、音樂、繪畫鑒賞的相關資料。3、留意自己欣賞品味時的內心感受,寫成50字左右的語段。
二、 創設情境:
1、導語設計:同學們,有人說,一切美的東西都令人心痛。比如一首難忘的詩,一段古老的樂曲,一幅美倫美煥的繪畫,她們是生活中美的精華。是她們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倘若將我們被美所浸潤、所陶醉的感受化為文字,便留住了我們心靈與美交融的瞬間。那種感受也許心痛、驚喜、感喟……相信同學們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體驗。
2、媒體展示:
(1)、播放古詩《渭城曲》(flash),配字幕:剛剛飄飄灑灑下過一場霏霏細雨,空氣清新潤濕。地上纖塵飛起,街路兩旁的濕漉的屋瓦黛色凝重。纖纖的柳枝,碧綠的葉兒。幾滴雨珠,從葉脈匯至葉尖,等待墜落,溢滿無盡的不舍。舉一杯浮著別情離意的美酒,無須再融入淚滴,將要離去的友人啊,請滿飲此杯,記住陽關里等你歸來的故人。(范例一)
(2)播放古曲《江河水》,配字幕:
二弦之間,是一條水道,江河之水,奔瀉而下。
手和弓的騰躍,是驚濤駭浪的騰躍,是壯懷激烈的騰躍。許多目光和心靈,被江河之水裹挾著,無法逃避。一種悲壯激越而蒼涼的聲音,讓我的耳朵灌滿了水,讓我的眼睛灌滿了水,直至浸過我迎風散亂的頭發。
在洶涌的波濤里泅渡,我不希望看到江河的岸和岸上的花紅柳綠。我愿在這狹窄的水道里,被江河之水撞擊,碎成細小的浪花,讓一片陽光穿透我的軀體。
在江河之水中,能真誠地開放一瞬間,也是那樣地純凈和美好。(摘自散文1997年4期《音樂情感》作者馮云一)(范例二)
三、寫法揣摩
1、 分析比較 小組合作通過自評和互評的方法將范例與自己課前撰寫的語段進行比照,找出不足,教師明確可能出現的共性問題:
(1)、缺少建立在想象和聯想基礎上的再創造,拘泥于作品內容的再現。
(2)、缺少對作品創作背景的了解,對作者內心世界的揣摩不準確、不深入。
(3)、抒寫感受流于平常,未能融入個人的生活體驗,個性色彩較淡,而范例感受獨到新穎,較多烙上個體情感的印記。
2、 思路點撥
(1) 在了解作品背景、作者創作動機的基礎上深入品味。
(2) 借助聯想和想象進入作品“內核”。
(3) 可選用的角度:心靈傾訴,即直接抒發欣賞時的內心感受。例如范例二;意境再現,即創造性地展現作品帶給我們的想象空間。例如范例一;對話:包括與作者對話,與作品對話,與作品中的人物對話等等。范例:你,才華橫溢,卻放蕩不羈。榮華富貴留不住你要遠行的心。太白,你定是一襲長袍,腰懸配劍,獨行獨語獨醉。曠野中有你“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感喟;江邊有你“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壯志雄心;月下有你“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鄉愁;笑聲中有你“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樂觀,你選擇了放任自由的生活,帶著你的美酒與寶劍。
一個生命,恐怕沒有比心靈的自由快樂更重要的事了。
課堂演練
1、 播放國歌,抒寫聆聽時的內心感受。
學生作文片段:
你從我的四周涌來,我來不及逃避,只得楞在那里。你被風灌進了我的耳朵、眼睛、嘴角,甚至每一個毛孔,又融進了我的血脈,再深入到心房。我的心為之一震,眼前浮現出那一幕幕悲壯的畫面。
2、 多媒體出示《水調歌頭》要求用對話體抒寫欣賞所感。
課后拓展:
美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除了音樂、詩歌外,人類創造的藝術形式還有哪些(繪畫、雕塑、郵票等),請選取你熟悉的一種,借助相關資料,欣賞品味,用文字留下心靈與美相遇時獨特的內心體驗。
聯系人:吳向平
聯系地址:江蘇東臺市新街中學
郵政編碼:224234
聯系電話:(0)13921830959
[作文教學:留住心靈與美交融的瞬間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留住青春留住美說說
4.情境隨筆作文教學設計
6.用心靈去傾聽教案
10.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