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北京軍區總醫院網絡依賴治療中心,心理醫生王輝正在為深受網癮之害的14歲男孩小南(化名)做心理治療。小南迷戀上網,但并不是用來學習,而是“玩耍”,父母非常著急,進入暑假,一直不讓他上網。昨天下午,他實在忍不住了,開始滿大街地找網吧上網,家人無奈之下,今天送他來醫院住院戒網癮。
小南在病房住下后,王輝先安排他吃飯。王輝介紹,了解了小南的情況后,將對他進行為期10~15天的治療。每天小南都得按時吃藥,每兩天接受一次30分鐘的物理治療,“就是一種儀器,利用針灸原理來調節內分泌紊亂”。每天下午3時,治療中心還組織小南等網癮青少年去游泳、打球、下棋,增加他們的集體活動,轉移注意力。
北京軍區總醫院網絡依賴治療中心成立于今年3月,是北京惟一一家治療網絡成癮的醫療機構。
該中心主任陶然告訴記者:“當時醫院不同意成立這一機構,認為沒有先例,風險太大,但允許我們先試一下。”于是,陶然先嘗試免費收治網癮青少年,不久前才正式掛牌。中心目前共有4名心理醫生、4名臨床治療醫生,治療費用每人每天400元。主要有心理、藥物、物理、工娛四種治療方式。中心一次只能容納十人左右同時接受治療,但目前已有500多人預約。目前在這里接受治療的患者來自全國各地,最小的只有11歲,最大的25歲。“網癮青少年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陶然說,“他們孤僻內向,不交際,感情淡薄,對父母的對抗特別強烈。”他認為,每個上網成癮的孩子都有一個“病態”的家庭,家長給孩子壓力太大,跟孩子溝通少,有些家長則太苛刻,讓孩子一點自信心都沒有。
據介紹,該中心至今已治愈100多人。對于治愈的病人,中心還有半年的跟蹤隨訪期。“接受過治療的孩子中,有10%今后還會上網成癮。”陶然說。陶然并不反對孩子上網,“但要有時間限制,每天最好控制在兩個小時,極限不能超過4個小時,不然會形成條件反射,不上網就會難受。”他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我國網絡成癮的青少年高達250萬人,14歲~24歲是網癮最高發的時期,占了整個網癮青少年的90%。北京市約有20余萬中學生迷戀網絡或游戲,平均一次持續玩5小時以上的占72.9%。有65%的人認為上網很容易上癮、很難控制。
對此,中國青少年法律研究所研究員楊守健說,目前在我國,一方面對青少年上網的干預還不夠完善。另一方面,對已經上網成癮的青少年的干預治療又跟不上。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有許多,必須針對不同的類型進行對癥治療才能達到效果。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陸士楨認為,要讓青少年真正從根源上戒除網癮,不能僅僅依賴一家醫療機構的努力,也不能單純地治理網吧,而必須依靠全社會進行綜合治理。一方面,需要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成才觀,不但關注青少年的學習與工作,更應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滿足他們心理與成長的需求。另一方面,成人需要深入到青少年網絡社會中去。“現在許多父母完全脫離了網絡,不懂上網,對孩子玩的網絡游戲一無所知,與孩子無法進行現代化的對話。”
[大批青少年暑假排隊戒網癮網絡依賴治療供不應求(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2.《排排隊》教案
3.供不應求的同義詞
4.依賴的近義詞
5.教師網絡研修隨筆
6.教師暑假生活隨筆
10.暑假開學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