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龍
雄 雞 一 唱 天 下 白
湖北漢川市實驗中學王健龍
雞,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十。因每天下午5-7點(即酉時)--日落時雞便歸窩夜宿,故雞的十二地支配屬為“酉”。
中國文學中最早的雞鳴,出現在《詩經》中。“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女曰雞鳴》),“雞既鳴矣,朝既盈矣”(《雞鳴》),這是《鄭風》與《齊風》中傳揚至今的雄雞報曉的聲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則是《關風風雨》中的名句。
詩人筆下的雞更是多姿多彩。有的把雞比作身披華采,真目含火的斗士:“丹雞披華采,雙距如鋒芒。愿一揚炎威,會戰此中唐。利爪探玉除,瞋目含火光。長翹驚風起,勁融正敷張,輕舉奮勾喙,電擊復還翔。”(三國劉楨《斗雞》)有的把雞比作堅貞的先覺者:“不為風雨變,雞德一何貞,在暗長先覺,臨晨即自鳴。”(唐李頻《府試風雨聞雞》)有的把雞比作峨冠利爪的守信者:“守信催朝日,能鳴送曉陰。峨冠裝瑞璧,利爪削黃金。”(唐徐夤《雞》)有的把雞比作不平則鳴的象征:“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唱天下白。”(唐李賀《致酒行》)雄鳴一聲,一鳴驚人,“天下白”的景象是多么光明璀璨!難怪身處困厄中“懷才不遇”的李賀由此化解心中郁結,茅塞頓開,變得豁然開朗。宋代蘇東坡對雞情有獨鐘,喜歡以雞下酒,寫有“黃雞白酒云山約”,“斗酒與只雞,酣歌餞華顛”的詩句;明代唐寅則把雞比作不鳴財已,一鳴驚人的勇士:“頭目紅冠不用戴,滿身雪白光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雞年賞“雞聯”,也別有一番情趣。從前,幾個秀才外出踏青,偶見一片泥路上有有雞犬足跡,其中一人不禁吟出一上聯:“雞隨犬行,遍地梅花竹葉。”但眾秀才思索良久,仍無言以對。此時,路旁一牧童脫口續了下聯:“羊跟馬走,連路松子核桃。”眾秀才擊掌贊嘆,有個自恃不凡的秀才要和解縉對對子,便出一上聯:“馬過木橋啼打鼓。”話音剛落,解縉吟出下聯:“雞啄銅盆嘴敲鼓。”對得不露斧鑿。
教育家陶行曾為他創辦的曉莊師范學校的禮堂撰寫一副對聯“和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梁菽麥黍稷下功夫。”聯語從《三字經》中擷取“馬牛羊,雞犬豕”和“稻梁菽,麥黍稷”,巧嵌在聯中,構思巧妙,耐人尋味。
至于“聞鳴起舞”的成語典故,更是流傳千古,不知激勵了多少中華兒女奮發自勵,為國效力。
作者郵箱: wjl_51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