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 2000-03-15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副教授 康健
用分數達到公平是有局限性的。我們現(xiàn)在的考試只能達到相對公平,就像將鳥關在籠子里讓它們飛翔,看誰飛得更高。在人發(fā)展過程中,許多素質是不能量化的。我的職業(yè)決定了我思考的理性立場,我認為,全國統(tǒng)一高考分數線充其量也只能是表面的公平,只能引領大家走進死胡同。目前的高考不具備能夠全面評價人的素質的功能,只能用分數顯示差異性,因而它存有明顯的局限性,它使考生變成了籠中的鳥。
北京作為全國經濟文化中心,當地學生受惠于地理人文的優(yōu)勢。北京考生600分以上學生的比例實際是高于外地的。北京只有1300萬人口,像河南這樣的大省卻有1億多人。這使北京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大大增加,更何況現(xiàn)在試題的路數就是針對大中城市的孩子的。正如美國曾對國民進行測試,其黑人的智商分普遍低于白人,所以人們就認為黑人的智商低,后來才發(fā)現(xiàn)其實是出的題目本身更有利于白人社會。我們高考的高分段考生也多集中在各省的大中城市,因為考試的內容多對城市學生有利。在各省,其實也存在發(fā)達城市和貧困地區(qū)分數的不平衡,這是由歷史原因決定的。西部地區(qū)文化水平落后,教育資源貧乏,北京、上海長期具有教育優(yōu)勢,特別是北京。
如果劃一個錄取標準,一些省份如山東、河南、湖北等同等分數的孩子上大學的機會將大大增加,而某些邊遠省區(qū)則可能剃光頭。為了逐步實現(xiàn)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北大、清華等國立大學應本著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平等對待全國的考生。但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北京可以利用自己在社會、經濟、文化和教育上的優(yōu)勢,為北京市的學生辦更多的大學,以率先在全國實現(xiàn)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甚至普及化。這樣,能上大學的分數線仍將大大低于其他省份。高等教育的地方化與普及化是同步進行的,各地應大力發(fā)展地方的高等教育來滿足日益強烈的高等教育的需求。總之,應該用擴大和發(fā)展的方式實現(xiàn)高等教育的民主化,應當在努力縮小經濟不平衡的基礎上徹底實現(xiàn)社會的平等。從全國重點中學的比例來看,北京、上海還是要多于其他省份。許多人只是看到了各大中城市和北京的不平衡,卻沒有注意到省會城市和當地貧困地區(qū)的不平衡。只為高分生考慮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為全體學生著想。
教育不是為了提高分數,而要滿足人們學習的權利,發(fā)展的需要。目前,高考入學的機會不充分,企圖用一個分來解決全國學生的受教育的公平問題,是極為困難的。網絡化社會、學習化社會將真正實現(xiàn)人們自由受教育的權利,學生們可以不必在一次性的高考分數上攀比。比如說,我想讀哈佛的MBA,在過去由于路途遙遠,分數和費用過高我只能放棄。網絡普及以后,邊遠地區(qū)的學生也可以通過衛(wèi)星、錄像、電視、電腦公平地共同享受哈佛的教育資源。
[同是籠中之鳥 誰能飛得更高]相關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