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晉詩三首》(粵教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0-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小黛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漢魏晉詩歌藝術特點方面的特點與成就;

2. 了解五言詩的“指事造形,窮情寫物”的特點及奇偶相配、富有變化節奏的句式特點

3. 了解陶淵明平淡、樸素中見真情的語言風格。

二、 教學重點:

1. 《迢迢牽牛星》中用平凡的意象表達的刻骨銘心的感情

2. 揣摩《短歌行》中一個政治家身處動亂時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賢若渴的情懷

3. 體悟《歸園田居》中作者的那種悠然自得的心態。

三、 教學難點:

1. 鑒賞三首詩各具特色的藝術手法。

2.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三首詩。

四、 教學時數:2課時

五、 教學過程:

1. 導語:

從上星期進入的現實主義代表作《詩經》開始,到屈原的浪漫主義杰作《離騷》,再到東漢建安年間的愛情悲劇《孔雀東南飛》,我們透過經典文學作品在古代社會徜徉良久,今天我們將從東漢幽幽怨情出發,體會三國時期的豪情,再到魏晉南北朝的人間天堂。

恩愛的牛郎織女卻被天河隔開,只有苦苦相望淚流滿面;一代驕雄曹操卻極盡委婉懇求之致,向全國各地納求賢才;厭惡官場的陶淵明終得回歸故里,在人間制造出一心所向的“桃花源”,現在我們走入這三首詩,于詩人同悲同喜,同愁同閑吧。

2. 《迢迢牽牛星》

1) 背景介紹

選自梁代蕭統《文選》中的《古詩十九首》,第十首。《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選作的選集。

內容:

抒寫夫妻、朋友間的離愁別緒

表現動蕩、黑暗的社會生活

抒發對命運、人生的悲哀之情

表現文人、士大夫階層彷徨失意的心情

特點:

敘事委婉曲折

抒情真摯深入

語言樸素自然

形成曲中情顯、含蓄動人的藝術風格

2) 后人評價:五言詩達到成熟的標志,劉勰《文心雕龍》評價“五言之冠冕”,鐘嶸《詩品》“一字千金”

3) 同學討論:

A. 詩歌基本內容,寫作思路和藝術特色;

需要明確:

本詩以牛郎織女為話題,敘寫了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織女因不得與牛郎相聚而終日以淚洗面,織布不成,他們含情相視而不得互訴衷腸。

翻譯:

遙遠牛郎不可及,皎潔織女奈何喜

纖纖素手自舉起,札札機杼聲聲泣

半匹布帛竟終日,千行清淚度整年

清淺銀河阻我期,謙和君子任我思

盈盈之水間懷人,脈脈情意不得訴

寫作思路:遠景-近景-特寫-虛化-交融

以旁觀者角色遠觀――》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走近觀察其整體――》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細看其工作表情――》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深入其內心看――》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替其審視與幽怨――》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藝術特色:

疊詞的運用:“迢迢”寫牽牛星之遠,“皎皎“寫織女星之明,“纖纖”寫素手之細,“札札”寫機杼之聲,“盈盈”寫銀河之水,“脈脈”寫相視之態。

疊音詞的運用既是對外在情境的細致描繪,又是作者內心真摯感情的巧妙抒發。增加了詩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詩歌的音律美和修辭美。

B. 這首詩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句,并作簡要評析

最重要的一句話是“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前面的描述只是為這句話作鋪墊,后問的描述是為哭泣尋找原因。

4) 擴展:

宋朝的蘇門四學子之一,秦觀也寫了一首“鵲橋仙”來描述牛郎織女的生活:

鵲橋仙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3. 《短歌行》

1) 導語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演義》第48回“宴長江曹操賦詩”中,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和眾部將一起狂飲,他四顧空闊,心中大喜,與諸將講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壯志。這時候,看到烏鴉向南飛去,他已經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滿懷地講述自己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等歷史豐績,一邊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將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劉馥認為其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不吉利,他很生氣劉馥掃他的興,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認為該詩作于曹操晚年,大敗于赤壁之戰之后,當時曹操53歲,年時漸高,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于建功立業。

2) 關于曹操

字孟德,東漢末年沛國譙郡人,東漢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二十歲舉孝廉,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升為濟南相。后來起兵討伐董卓,迎漢獻帝遷都于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她掌握了朝廷的大權,官至丞相及大將軍,封魏王。他削平群雄,擊滅袁術、袁紹,統一北方,形成與吳、蜀鼎立的局面。曹操死后, 曹丕即位,呈遞,以魏代漢,曹操被追尊為“武帝”。

曹操在文學上又很高造詣。他能文善詩,文章風格清峻,簡約嚴明。在詩歌方面,吸收民歌的營養,繼承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寫了一些語言質樸的五言詩。他又善于寫四言詩,使《詩經》以后漸趨衰落的四言詩又獲得了升級。他的詩歌現存二十余首,大都采用樂府舊題,明顯地表現出對漢代樂府的繼承。他的詩有的反映當時社會的動亂,有的抒發個人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格調慷慨悲涼,有很高的藝術性。他的以樂府古題寫時事的作風對后來的新樂府詩有很大的啟示。 作品有《曹操集》。

3) 關于標題的介紹

《短歌行》是漢樂府曲調名,“長歌”、“短歌”指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舊題寫的新辭,原作共兩首,是曹操的傳世名篇之一。

4) 同學討論:本詩內容、風格、藝術手法

A. 內容:

a. 借酒抒情,以悲涼的情調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短暫;點出全詩之脈“憂思”。

b. 渴望賢才,希望對賢才像對嘉賓一樣禮遇;

c. 思念賢才的渴望,點出憂思的真正原因

d. 虛心納士,竭盡誠心,不遺余力的態度

e. 翻譯:

面對美酒宜高歌,人生歲月有幾何

生命好比晨露水,逝去時光實在多

青青衣領實情人,綿綿思慕為郎君

縱使我未往君家,何為子不續相問

豈知皆因君之故,沉思吟詠到如今

群鹿呦呦喚同伴,嘉賓定當奏樂饗

遠道客人屈駕探,談心宴飲情誼惦

月明星稀鵲南飛,繞樹三匝何不棲

山海不辭水土豐,一飯三吐英才順

B. 風格:

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鎮南子,大手筆

極為本色,直抒胸臆,豁達通脫,應當學習

C. 藝術手法:

a. 用典豐富而貼切,包括語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事典“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b. 豐富的比喻,貼切,形象

c. 抒情、寫景、敘事為一體,

d. 想象中表達自己的心意

5) 教師總結

4. 歸園田居

1) 導入:

初中學過《桃花源記》,誰能說說桃花源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景色怡人。 人人勞動,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 自給自足,豐衣足食。 與世隔絕,幸福快樂。 熱情好客,淳樸。 )

我們知道這樣美好的桃花源是現實生活中沒有的,陶淵明為什么要創造這個理想國呢?

(當時社會黑暗,政局動蕩,陶淵明想以這個幸福的世外桃源來寄托自己的祈求安定的理想。陶淵明生活的東晉政局混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渴望有一個安定的生存環境,桃花源正是這樣理想的居所。 )

中國文人受儒、道、釋的影響巨大。東晉時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原,所以陶淵明受到儒家與道家的影響。根據桃花源的內容,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思想中的道家的影子:無君、無壓迫、人人平等和平相處。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東晉(朝代)田園詩人,潯陽柴桑人。后人稱之為“靖節先生”。又自稱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東晉末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仕途充滿風險,加之政治腐敗,陶淵明對現實很失望。他不愿在紛亂黑暗的現實里隨波逐流,曾幾次退離仕途,最后,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后終老農村,死后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

陶淵明的作品大多寫退隱后的生活,表現農村風物,勞動生活,表示對黑暗現實的不滿。他的詩情感真實,風格平淡自然,詩味醇厚,語言清新,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后,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后,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指出重點: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后一次,從此再也沒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愿“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后的愉悅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一首。

另外補充一點,二十九歲到四十三歲時官時隱生涯使陶淵明更清晰地認識了官場的黑暗,對現實的失望使他更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才是人生的安身立命之所。只有在自然中人才可以發現自己的純樸天性,即“真”。莊子說“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易也。”“真”的屬性不是外界施加的,也非外物可改變。當人們處于心靈自由、神定氣閑時反照自己的內心就可以發現這種質樸無偽,這時人安定了,可以靜心觀照,人與自然就和諧地化為一體,達到物即我,我即物的“無我”之境界。

2) 解題

A. 文章和詩歌的題目就好像一個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信息。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呢?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B. 提問: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么在這個明示信息下面還潛藏著哪些隱性信息和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C. 討論、明確: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3) 學生朗讀課文并討論,尋找相關信息,回答上述問題

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樊籠

追問:塵網、樊籠比喻什么?明確:官場生活( “羈鳥”、“池魚”是陶淵明自比)

追問: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的情感?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塵網”,足見他對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誤”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愿我為上層統治階級矛盾斗爭的犧牲品,也不愿我為政治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政治斗爭的羅網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實應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數字,說明了時間之長,痛苦之深。)

為何歸來?

明確:

A、性本愛丘山(本性)

追問:既然“性本愛丘山”,為何要出仕?

明確:“誤落塵網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誤。(注意煉字“誤”)

{養家糊口 大濟蒼生。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要實現政治理想,只能當官,走仕途。但是,當時的東晉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治階級熱衷的是爭權奪利,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淵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

“韻”指人們的氣質性情的素養。“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與世俗官場生活不適應。“適俗”就是適應仕途中繁縟禮節的限制和爾虞我詐的權勢之爭,詩人說自己缺乏應酬官場的氣質和情操,顯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寫自己流連山水喜愛田園,表明歸隱田園的意向。

追問:據我所知,陶淵明一生多次辭官做官,難道是僅僅用一“誤”字所能辯解的嗎?

明確:1、矛盾心態: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大濟蒼生"的抱負;仕途不得志,難以施展抱負.2、徹底悔悟3、也許是一種托詞.

追問:所以“性本愛丘山”也許是陶淵明“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關鍵的原因呢?請同學們繼續尋找文中信息.(提示:點題句是哪一句?)

明確:

B、守拙歸園田

提問:歸園田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歸園田就不能守拙)

明確:反對機巧圓滑,反對官場生活中的八面玲瓏、爾虞我詐,怕自己受到官場不良環境的影響而失其本心,官場是個是非之地,沒有那種當官的本領,很難往上爬(即使是現在,也有類似的現象)。這樣,一個正直清高的人就會感到精神上很壓抑,沒有自由,所以詩人把自己比作“羈鳥”、“池魚”(結合陶辭官原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結:所以“歸園田”是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歸向何處?

明確:歸向園田

問:詩人筆下的田園景色有何特點?請抓住詩中幾組意象分析。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

概括追問:非常普通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為什么顯得那么美?

明確:恬靜、幽雅,空闊而簡陋,一片寧靜、一片和諧、一派迷茫、一派朦朧,這是美似仙境的田園,讓詩人棄官歸隱,流連忘返。{農村的城市化和城市中某些人的走向農村(文明的異化)}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四句寫近景,從自己的住宅寫起。你看,住宅周圍有十畝土地,八九間草屋,地方雖不廣,房屋雖不多,但畢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國。榆樹柳樹的陰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屋子前邊,環境是多么幽雅美麗!這里襯托出了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情緒,這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寫遠景,遠望村莊輪廓模糊,炊煙裊裊,一切是安詳的、

舒緩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寫遠聞,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更顯出鄉間的寧靜、和平。“雞鳴桑樹顛”寫近聞,沒有混亂,雞才能在桑顛得意地啼叫。

總之,這八句話,捕捉住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畫出了優美畫畫,有近有遠,有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而這一切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里詩人用歌頌田園,無言地批判了官場的傾軋、爭斗、混亂、險惡,表明了詩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歸去如何?請從詩中找出蘊涵作者情感的詩句詞語。

明確:“無塵雜”/有余閑/久/復(注意煉字)自由、安逸、喜悅。

追問:從中可見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樣的?

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最后兩句收束全文,詩人似乎在回答人們的疑問,為何對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雞鳴狗吠津津樂道,如數家珍呢?原來是作者“久在樊籠”的緣故,作者一旦沖出羅網,返回大自然的懷抱,那就其樂無窮、觸處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親切而欣慰,可以說,這兩句詩,是對以前誤入塵網中的官場生活的形象的總結,也是對已經開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小結:《歸園田居》

主要寫詩人擺脫污濁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情緒,用一個詞組來概括叫做“返樸歸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實正直不虛偽,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樸”,處世要樸實,不造作,不追求豪華富貴,而是自由自在瀟灑之至。這是一種與污濁的官場生活相對立的生活方式,也是歷代文人學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4) 請同學們說出本詩的藝術特點:

A. 首尾呼應;

B. 語言樸素,平中見奇,淡中有味

5) 詩歌的思路整理,指導背誦:

第一節 從“性格”說起

第二節 從“羈鳥、池魚”起興?

田園風光

一個面--開荒南野際……

兩條直線---方宅、草屋

前后的點----揄柳、桃李

看----煙

聽--狗吠雞鳴

教學后記:

作者郵箱: wjz02@mails.tsinghua.edu.cn

[《漢魏晉詩三首》(粵教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粵教版小學科學課件:物體與材料

2.魯教版漢語拼音課件

3.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4.冰心詩三首的教案

5.冰心詩三首課件

6.杜甫詩三首教案

7.粵人食芝文言文翻譯

8.蘇教版漢語拼音iuv教案

9.人教版漢語拼音jqx教案

10.《漢語拼音》人教版小學語文的教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电影 |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久久88 | 日本v亚洲v精品v | 午夜性刺激在线看免费y | 亚洲午夜福利视频 | 中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