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體技術和傳統教學法教授文言文實驗(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7-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北京市商業學校 邵鳳臣

隨著電腦的普及,多媒體教學課件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語文教學當中,給傳統的教學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利用課件上課成了現代化教學的標志,甚至成了落實某種先進教育理念的象征。一些學校給教師定下硬指標,每周必須幾次用課件上課等等……參加評優課,如果沒有課件輔助教學,獲得優秀幾乎不可能。制作課件,要花費教師不少的時間與精力,真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嗎?是利用教學課件的效果好呢,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更有優勢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做了下面這個教學實驗。

實驗假設: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講授文言文可能比用傳統教學方法講授的效果好。

實驗被試:北京市商業學校課改實驗1班、實驗2班各30名學生。(1班為對照班,2班為實驗班)【說明:1班原44名學生,2班原34名學生,全體聽課,以基礎測試的成績為參照,按不同的分數段分別從兩個班抽取相同的人數參加實驗,各班30名學生。】

研究變量:

1、 自變量:教學方法。分為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和傳統教學方法來講授相同內容的課程,分別在實驗班和對照班實施!咀宰兞浚涸趯嶒炛杏蓪嶒炚哒莆眨谛再|或數量上可以變化、可以操作的條件、現象或持征。】

2、 因變量:課程講完后的測試得分!疽蜃兞浚菏菍嶒炛械姆磻兞,它是被試對實驗操作的反應。】評分標準: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測試題按統一標準打分。

實驗控制:1、被試學生入學時間相同,開學初經同一天同一命題的基礎水平測定組建成兩個實驗班,按不同的分數段分別從兩個班抽取相同的人數參加實驗,各班30名學生,因此可視為等組。(控制組間差異)

2、同一天講授同樣的內容,同一教師執教,盡可能地傳達給學生相同的信息。(控制教材內容與教師因素的干擾)

3、都是上課24小時后進行測試,測試時間均為25分鐘。實驗十天后再進行后效檢測。(控制前一次測驗中可能的偶發因素和教學效果的隨機性判定)

4、上課前、測試前教師沒有任何提示性語言,比如要做實驗、要考試等。(控制“霍桑效應”)【霍桑效應:由于實驗情境的安排,被試知道自己正在參加實驗,表現出與平時不同的行為。】

5、 學生全部住宿,測試前無人輔導。(控制同時事件和偶然事件)

6、 所有測試按同一標準記分。(控制評分誤差)

實驗步驟:1、基礎水平測定:以開學初的摸底考試成績為依據,據統計檢驗,兩個班可視為等組。

2、 教學實驗:對照班在教室上課,教師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文言文《勸學》,實驗班利用教學課件在多媒體教室上課,講課內容與步驟與實驗班相同。

3、 教學效果測定:對兩個班進行相同內容的測試,按同一標準打分。

4、 十天后,再進行一次相關內容的測試,按同一標準打分。

實驗結果:(一)兩種教法效果比較

班級 人數 平均分

實驗班 30人 75.2

對照班 30人 70.3

表一說明實驗班的平均成績比對照班高4.9分,兩個班之間的差異比較顯著。

(二)兩種教法的后效比較

班級 人數 平均分

實驗班 30人 70.4

對照班 30人 65.8

表二說明兩班成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實驗班成績比對照班高4.6分,兩個班之間的差異顯著。

實驗結論: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教授文言文與用傳統方法教授文言文相比,教學效果有顯著差異,前者效果明顯好于后者。實驗假設成立。

結果分析:

這個結論有點出乎我的預料,因為我一直認為利用課件上課的效果不一定很好,至少與傳統教學相比優勢不會很明顯。課后,經過認真分析,我認為產生此結論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所選的實驗篇目《勸學》是文言論說文,教學重點首先是文章的論證方法及其嚴密的論證思路,然后是各類文言知識點。學習這樣的文章并不需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而課件讓學生對教學重點一目了然,清晰、完整、快捷。省去了板書的時間,加大了教學密度,課上留下了讓學生思考、回憶、鞏固、背誦的時間,大部分知識點學生當堂就能理解消化吸收了。而傳統教學大量的板書占用了不少時間,雖然手寫板書更生動一些,但缺少了鞏固背誦的環節,只能讓學生課下去完成,效果肯定會差一些。

第二、利用課件能夠傳達給學生更多的視覺信息。有實驗表明,視覺加聽覺的記憶效果遠遠優于單純的聽覺記憶。在這方面,課件具有很大的優勢,無論是課內知識的拓展還是課外知識的延伸,都可以直接傳達給學生,而且可以重復播放。而傳統教學限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是絕對做不到的。

第三、我們平時上課更多地運用傳統教學法,偶爾在多媒體教室上課。大多數學生對現代化教學手段都有一種新鮮感,上課時,他們的情緒高漲,這種情感對學習非常有利,這應該也是教學效果好的原因之一。

實驗反思:

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應該說是件好事,至少告訴我們在教授文言文時,如果課件做得實在、實用,是可以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的,但這并不能說明所有的課文都適合制作課件。有時動聽的音樂、優美的畫面確實可以把師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比如講《雨中登泰山》,通過課件,讓沒有去過泰山的學生們看到了十八盤的陡峭,飛瀑的壯觀,日出的瑰麗,云海的金濤……但不容忽視的是,在欣賞這些定格畫面的同時,學生的想象力在逐漸喪失。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應該指導學生去品讀課文,師生口頭交流、討論,神態傳情達意,共同進行原生態的思考、體驗、溝通,促進學生的理解、消化、吸收,完成對課文的鑒賞。有時形象的畫面會剝奪學生的鑒賞過程,影響對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課件畢竟只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在必要的時候使用它,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課件做得很花哨,一味地追求聲、色和動畫的效果,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忽視了對于文本的閱讀與理解。看起來一節課熱熱鬧鬧,其實學生并無收獲,這是不值得提倡的。

作者郵箱: wangmiao_111@sina.com

[利用多媒體技術和傳統教學法教授文言文實驗(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文言文李寄翻譯和原文

2.文言文兩則翻譯和原文

3.狼的文言文翻譯和原文

4.文言文口技翻譯和原文

5.華歆和王郎文言文翻譯

6.文言文三峽翻譯和原文

7.利用網絡突破傳統語文教學的局限論文

8.陳果教授語錄

9.教學法類論文研究步驟

10.英語教學法課件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自拍一区 | 午夜在线视频网址亚洲 | 午夜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亚洲专区精品中文字幕 | 五月天在线视频亚洲 | 亚洲第一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