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濱江中學 蔡偉飛
浙江省瑞安市馬嶼鎮第一中學 蔡慧敏
內容概要:
作文教學是我們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大環節,作文本身就是一種具有強烈個性色彩的創造活動,有無創造個性直接決定著作文的質量。但是大多學生作文并非是他們獨特個性魅力展現的心靈空間,我們如何進行作文個性化教學呢?我們在思考,我們在實踐。
關鍵詞:作文 個性化
從事語文教學七年,學校教務處都將我的作文教學課安排在星期四,一直以來“多看范文”、“語不驚人死不休”是我從小到大作文寫作的一個“訣竅”,當我自己也成為一名授業解惑的教師以后,我也是這樣孜孜不倦地傳導著……然而兩年前的那個周四又逢作文課,我正要將精心準備的“美文”,再加上作文指導教案步入熟悉的教室時,不經意中在教室門口聽到學生的談話--“又是作文課!”“哎呀,黑色星期四又不期而至”。好一個“黑色星期四”,原來在學生心中作文課就是他們口中的“黑色星期四”,我不禁毛骨悚然。
學生的談話給我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老師敲響警鐘,茫然,既而反思討論,發現很多學生作文并非他們心扉的傾吐:
一、部分教師用過于成人化的,沉重的思想去壓抑扼殺學生純潔天真的心靈,無形中使他們的心靈蒙上一層灰色,甚至潛移默化,使部分學生戴著有色眼鏡面對社會面對生活。因此學生作文中浮夸現象層出不窮,例如自己明明生活在秀麗如畫的江南,卻寫自己生活在寒冷的北方;根本沒做過文中所描寫到的好人好事,卻煞有其事地描述著。所以沒有全身心地對生活和社會的洞察,學生的作文充其量只能是隔靴搔癢,閉門造車。
二、以應試為中心的作文教學的弊端已十分明顯地損害著中學生。“應試作文”,它的功利性再明確不過,就是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取悅改卷老師的眼球,獲得較高的分數。于是,各種“應試作文”的指導書應運而生,賣得紅紅火火。可以設想,如果我們的學生們,在多年的求學生涯中,都是刻意地去學習這種“新八股”,要想多產生幾位巴金、老舍、錢鐘書、余秋雨也難;更何況,“新八股”的危害遠不止于此。所以中學生作文“貧血”“缺氧”,部分已蛻變為新八股文。他們根本沒有真正發自內心的表達的樂趣和傾吐的快感,在教師的壓力下,有的只是為完成篇目的恣意宣泄;而對于其中的一部分人來說,作文與其說是寫作,不如說更像是一種作秀,一種以“酷”為流行的“表達”秀, 當然這些新八股文表達的并不是寫作者的真正感受。
三、知識化傾向,把作文搞成了作文知識的不斷累積,偏離了作文課的性質和目的,造成了知識記憶對能力培養的排擠,忽視了對生活的洞察,對情感的宣泄。傳統的作文教學追求的"體系"、"模式"、"套路"訓練,折損了學生的人格個性,形成了學生盲目從眾的思維惰性,形成作文內容的定格。學生只是被動地,盲目地,違心地屈從老師的“教導”,默默地拼湊“遵命文章”’,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嚴重受挫,寫作文個性和創造能力受到遏制。盡管教師把作文知識講得多么的透徹,從審題到結構,從語言到布局,教師用大量冗雜的信息占據了學生時間和頭腦,妨礙了對相關信息的理解和融會貫通,也不利于培養作文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來說還是紙上談兵,倒不如偏重于對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多一點實踐。
上述種種傾向當然是不可取的。它使學生思想缺席、個性湮沒、思維固化、自我迷失,如果學生的作為人的這些因素得不到解放,必然就不會很好的作文。葉圣陶先生在《論寫作教學》一文中指出:“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正如同說論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所以我們認為作文教學要沖破傳統作文教學思想的樊籬,摒棄單一化,程式化的作文教學模式,構建多元化、個性化的作文教學模式,置學生于寫作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張揚其寫作個性,培養其創新能力。
語文新課標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量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那么什么是作文個性化?簡單地說,就是學生能自主地寫作,寫真實的文章,寫出的文章有所創新。“自主”“真實”“創新”是作文個性化的基本內涵。所謂自主,就是學生寫自己想寫的內容,選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不受過多的外部干擾;就是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所謂真實,就是說真話,不說假話,就是自然。所謂創新就是大膽質疑,敢于突破舊的條條框框,獨立思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現方法,具有新的風格。該如何進行作文個性化教學?近幾年來我們進行了下列方法的實踐:
一,教師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境界。
在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現在的學生,我認為他們在很多方面比老師強,教師要有向學生學習的思想。我想“不拘一格”就是對學生在作文中出現的各種思想、各種風格特點采取客觀評價的態度,特別是對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觀點和風格更要寬容一些,使其有一席之地,得到教師的充分尊重。作文是心靈的釋放,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都有自己的特殊經歷,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審美觀。教師的責任是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然后去放大,鼓勵學生按照他自己本來的樣子去更好地發展,不是非得按照教師的喜好加以糾正不可,所以教師不能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于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當然不是提倡怪異,但個性往往和叛逆有一定的“血緣關系”,有獨立見解常常伴隨著對傳統的否定。教師與學生經常在維護傳統與否定傳統上產生分歧。如果教師以冷靜的頭腦,客觀的分析去看待學生某些偏激的思想,那么學生的個性就會得到尊重和保護。更何況還要看到教師自身的先天不足和思想生活空間的狹窄,要與時俱進。
二、深入生活 體味生活
葉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回歸生活已成為學生寫作的潮流。我們必須教會學生走進生活,了解生活,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熱愛生活,在生活中發現真正的美、丑、善、惡。才能找到情感的價值,審美的情趣,做人的標準。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關注和思考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生活在他們身邊的人。諸如下崗分流、環境保護、西部開發、素質教育、腐敗現象、青少年犯罪、以及貧困、失學、民生、民心乃至國際政治風云變幻等等精彩紛呈的事件呢。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讓學生我口說我話,我手抒我情。
三、把個性化作文教學理念融進閱讀課文的教學中
采用與個性化閱讀結合的方法,豐富學生的素材庫,使學生在語言表達上有所提高。為此我們安排學生對經典課文進行精讀,引導他們進行深入的欣賞和分析,并查找資料寫作評價文章。例如教學《劉姥姥游賞大觀園》,有的學生就寫出了《品大觀園的環境》、《林黛玉的清高》等較好的評價文章。
引導學生多閱讀,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材料,拓展寫作的思路,學會勤于記載,積累素材。具體要求為:無論是觀察到的事物,閱讀到的、聽到的,還是做過的實驗,開展過的實踐活動及親身感受,都要求學生分類記錄下來,建立一個素材庫。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利用錄像素材作文。所謂錄像素材作文,就是選取電視節目中適合學生作文實際的生活材料,在課堂上,利用校園網絡技術,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現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生活畫面。讓學生就某一作文素材或模寫、或組寫、或展開想象和聯想,另外謀篇布局。以達到積累素材的教學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每周安排一節課外閱讀課。由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文章,自主閱讀,增加閱讀量,進行廣闊的個性化作文的思維訓練,鞏固強化語感,擴大和豐富詞匯量,揣摩各種具有魅力的句子,積累課外知識和各種有用的信息,并適當進行仿寫,作到有章可循。教師也可以提供給學生一些閱讀材料,如《讀者》、《青年文摘》、《雜文選刊》等文學雜志,《駱駝祥子》、《魯濱遜漂流記》等名著。
四、建立人文化的評價機制,讓學生品嘗寫作成功的喜悅
良好的評價會讓學生品嘗寫作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產生自主的寫作欲望。
1、在學生每次作文后,采用一些方法給予他們公開式的表揚或表彰很重要。我們可以把學生平時積累的佳作進行展示,尤其是在報刊、雜志上發表過或競賽獲獎的作品,讓他們感覺更親切。比如有位老師說到他的一個好經驗,將每位同學作文中“最好的一句”打印出來,在全班傳閱,這樣做可謂兼顧良莠,尤其對寫作沒多大興趣的同學,意義非同一般。因為教師看重他們作文的價值,就會使他們覺得作文是件有意義的事,成功的喜悅會激發起他們的創作熱情。
2、給學生作品寫鼓勵性的評語,也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優秀生、中等生還是差生,只要寫出了優秀的作文或此次作文有明顯進步,就應該正面肯定作文的可貴之處,趁熱打鐵,以充滿激情和希望的評語鞏固學生已有的成績,增強他們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可嘉可賀!細致的內心活動描寫,巧妙的前后照應,證明你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有位學生在《這就是我》一文中寫道:“我的臉上都是“星星點燈”,有些同學都取笑我,平時我總是覺得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我,我都不敢抬起頭。”很明顯這位學生充滿著自卑感,我給她的作文評語是這樣的:我替那些取笑你的同學對你說聲“對不起”,但我要坦率地告訴你,其實你很美,因為你好學、坦城、禮貌,樂于助人,如果你自信些會更美。幾句肺腑之言,既是撫慰又是教育,像一股清風吹進孩子的心田。
所以在個性化作文教學中,采用情感式評語,即在作文評語中對學生多鼓勵,多交流,以亦師亦友的身份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樣能大大地滿足學生交流的愿望,讓他們發現作文是一個能表現自己的天地。
五、開展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作文
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如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更迅速地進入寫作狀態,例如讓學生選擇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觀察、寫作,諸如小動物、好伙伴等。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綜合實踐活動為“漫游語文世界”,我將學生分為五組:1、廣告集錦:搜集大街上豐富多彩的廣告語。2、校園風:精選校園流行語3、口語薈萃:選取有代表意義的方言整理分類,與普通話對比并尋找規律。4、街頭巷尾:將店名、招牌、標語的用語分類,闡明自己觀點。5、網絡語言:闡述網絡語言的迅猛發展對母語的沖擊,初步思考其優缺點。通過實踐活動,學生獲取寫作前的第一手資料,能更快更好地進入寫作。
六、多樣式的作文訓練方式
多樣式地進行作文訓練,可以讓學生充分釋放心情。例如利用周記的形式開展自主命題的自由寫作實踐,我甚至將周記稱之為“心語錄”,顧名思義就是與人道心里話的地方。通過寫個性化周記,學生關注身邊發生的事情,能夠寫出真實的事件,表現自己或他人的喜怒哀樂,能反映現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學習生活,有成長煩惱的,有學校運動會,有城市變化的,有同學友誼的,有家庭瑣事的,有社會見聞的,內容豐富,眼界開闊,材料充足,這為創作個性化作文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課堂大作文的命題也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表新的見解,對促進學生個性化作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生存夏令營模擬招聘”、“二十年以后的我”、“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溝通”、都集中體現了這一指導思想。除了寫周記寫課堂作文,還可以寫隨筆、心情日記等。
這些方式減少了對學生的同一要求,讓學生放開手腳,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貼近學生生活的命題則讓學生有話可說。這樣一來,學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寫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對寫作的興趣也大大地提高了。
七、使學生養成樂于作文,勤于作文的好習慣
首先教師要做一位用心人,為學生提供作文的資源。像本學期學校開展的朗誦比賽、詩文大賽。班內開展的讀書節活動,慶祝“五一勞動節“活動,給結對貧困學校捐款,一些好人好事,這些都是現成的寫作材料,只要老師有意識有目的地讓學生動筆寫下來,學生都樂意寫,因為這些事都是學生親身經歷并體驗過的。學生便漸漸地養成了樂于作文,勤于作文的習慣。讓寫作真正成為學生的樂趣,努力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作文本身就是一種具有強烈個性色彩的創造活動,有無創造個性直接決定著作文的質量。常言道:文如其人。說的便是這個道理。“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個性更復雜,更豐富多彩”(蘇霍姆林斯基語)。而教師在學生的個性化作文中至關重要,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個體成長的實際,以我之筆抒我之心,寫出真正具有個性的文章,以此作為創新教育的突破口,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形成學生的作文個性,并進而促進學生健康個性的發展。我相信我們的作文個性化就一定能綻放出絢麗的花朵,讓黑色星期四不再黑色。
作者郵箱: cwf0721@163.com
[黑色星期四不再黑色--作文個性化教學初探(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
2.黑色彼岸花圖片和花語
7.個性化網絡教學課件系統的論文
8.不再的造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