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九課《海洋憂思錄》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1-2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9、  海洋憂思錄

【教學構想】

本文雖然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但字里行間卻流露出深深的憂患意識。全文緊扣“憂思”二字既表達了作者急切的憂慮,

又包含著深沉的思考!皯n”的是海洋資源的幾近枯竭,生態環境的嚴重污染,最終可能會影響人類的生存危機;“思”的是導致產生海洋危機的原因有哪些。

本文篇幅雖長,但語言文字不難懂,文章的結構也非常清晰,教學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提煉、概括相關信息,理解作者用翔實的數據說明問題的妙處,欣賞本文科學準確的說明性語言,同時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本文可按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1.資料收集。

內地學生遠離海洋對海洋知之甚少,讓學生從書中、網上廣泛收集“人類與海洋”、“海洋的現狀”等資料,初步了解海洋。

2.點撥示例。

教師以第一段為例,引導學生如何提取概括信息、如何品味說明文的語言,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3.實踐探究。

學生按照教師所授的方法,自主學習、研究第二、三、四、五部分,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4.拓展訓練。

以“怎樣才能拯救海洋”、“我們每個人”、“你能為環保做些什么”為題進行延伸訓練,培養學生的憂患意思與個人的環保責任感。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習從說明性文字中提取重要信息并編寫閱讀提要。

2.品析本文準確的說明語言。

3.了解海洋對人類的重要性,培養環保意識。

4.學習由此文拓展,通過查找資料等方式豐富環保知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如何篩選信息,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內容。

難點:理解本文用數據說明問題的妙處。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搜集相關資料,如海洋對人類的貢獻,我國及世界海洋的現狀等。(可選一個也可兩個都做)

2.資料要詳細、真實,切忌泛泛而談。

3.同學之間可分工合作、共同收集。

(預習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搜集資料的好習慣)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在《海思》一文中作者“思”的是什么?通過“思”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

(學生自由簡單回答)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海洋憂思錄》,作者為何而“憂”?“思”的又是什么?作者寫此文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意在將前后所學知識串連起來,形成知識項鏈,同時通過比較閱讀,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交流資料搜集情況

1.分小組交流。

2.每小組推選兩位優秀者全班交流。

3.老師對搜集好的同學予以充分的肯定、表揚。

(避免搜集走過場,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習慣,通過鼓勵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快樂。)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①用準確、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憂”的是什么?“思”的是什么?

明確:“憂”的是海洋生態環境的日益變化,“思”的是人類應如何保護、拯救海洋。

②文章五個部分各寫了什么內容?這五個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    明確:第一部分:總述了海洋是生命的搖籃,但人類卻從海洋里過度攫取資源,同時又使海洋受到了污染。

第二部分:說明珊瑚礁對于海洋生態平衡的重大意義以及人類破壞珊瑚礁生存的海洋環境。

第三部分:寫海洋魚蝦給人類帶來大量蛋白質資源,但人類卻過度捕撈魚蝦。    

第四部分:解釋鯨魚“集體自殺”之謎--汀脂錫的污染。

第五部分:排污污染了海洋,呼吁大家都來保護海洋環境。

這五部分是總分總的關系,第一、五部分是總述,二、三、四部分是從不同的角度分述了人類對海洋環境的破壞。

(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有助于提高閱讀的效率,此環節可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了解與認識,學會提取信息并用簡潔的語言概述信息。)

二、 點撥示例

1.分組朗讀第一部分兩個自然段。

2.這一節兩個自然段分別側重說明什么內容?

明確:第一自然段說明海洋孕育了地球的生命,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多種需要,第二自然段說明人類不顧后果破壞海洋資源。

3.為什么說海洋是生命的搖籃?人類怎樣污染海洋環境?

作者列舉了大量的數據來說明問題,這些數據究竟起何作用呢?

先讓學生找出列舉數據的句子,然后由同學們試著分析列數據的作用,最后由老師予以點撥歸納。

例①地球上被稱為生物圈的空間約97%由海洋構成。

--說明海洋是生物圈最主要的空間。

例②作為地球上生命之源的水,97%也蘊藏在蔚藍色的大海里。

一說明海洋蘊藏的水之多。

例③地球上80%的生物生活棲息于海洋。

--說明海洋是絕大多數生物的棲息場所。

以上三個數據例子共同強化說明了海洋是生命的搖籃。

例④人類……向里面傾倒了幾十億噸有毒物質。

--說明有毒物質之多。

例⑤約有lO%的珊瑚礁已被破壞殆盡,而照目前的破壞速度,20-40年后將會上升到70%。

--“20-40年”說明時間之短。

--“10%到70%”說明上升速度之快。

例⑥世界最大的15個海洋漁場中,13個在掠奪性捕撈的重壓下已日漸退化。

--“15”與“13”兩個數字的對比,說明海洋漁場退化的范圍之廣。

以上三組數據充分說明海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污染。

4.引導品味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

品味示例:

例①約有lO%的珊瑚礁已被破壞殆盡:

--用“殆盡”而不用“盡”,準確地說明了10%中還有少量珊瑚礁沒有被破壞,符合客觀事實。

例②20-40年后將會上升到70%。

--未來的事情還沒有發生,因此只能用猜測的語氣,如果刪掉“將會”反而不科學了。

例③從泄漏的石油到丟棄的放射性污染物給海洋帶來深重災難。

“深重”強調污染之嚴重。

(此環節在于教給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角度與方法,讓學生知道如何概述內容,品味語言分析中列舉數據的作用。)

第二課時

一、實踐探究

按照教師的點撥示例,學生分組學習探究二、三、四、五部分。

1.具體分工,全班一、二、三組,分別對應探究二、三、四、五部分。

2.探究內容:

①概述各部分分別說明了哪些內容?

②畫出用數據說明的句子,說說這些數據有何作用?

③哪些句子最能體現說明語言的科學性呢?試舉一兩個例子予以說明。

3.分組探究以上內容。

4.交流信息:每組推薦2名代表交流探究的結果。

5.教師小節。

(教是為了不教,此環節重在培養學生自己探究的能力。)

二、深入探究

1.文章第五部分引用了一句成語: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贝顺烧Z在本文中具體含義又是什么呢?

明確“水能載舟”是說海洋孕育了生命,孕育了地球文明,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多種要求;“亦能覆舟”是說由于人類過度開采海洋資源,污染海洋環境,勢必會遭到海洋的報復。

2.讀了本文之后,你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此問重在激發學生保護海洋的意識,這也是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所在。)

3.在生活中我們似乎遠離海洋,那么我們該如何為保護海洋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呢?

(既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又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課后拓展訓練

1.世界上其他國家是如何保護海洋的呢?要求將收集到的資料整理好,然后全班交流。

2.如何才能拯救海洋呢?通過查資料,寫出你的探究結論。

 

[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九課《海洋憂思錄》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鄂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我的寫作夢》教案

2.鄂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夏天和冬天》教案

3.人教版英語八上冊教案

4.《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5.《哪兒去了》冀教版教案

6.冀教版《自己去吧》教案

7.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8.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9.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10.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电影 | 亚洲精选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免费高清欧美 | 日本久久亚洲激情 | 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 中文子幕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