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語文教案(語文版)
總第四課時 授課人:羅會榮
課題 海燕 作者
教學過程
第2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細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構思特點。
1、標出段序,想一想:作者在文中那些地方是寫“海燕”的?
(明確):8-13段。8、9段分別描寫大海洋面和天空之美,交代海燕飛翔的環境。10-13段,具體描寫了一幅海上飛燕圖(飛舞,休憩)
2、思考討論:作者還用了大量筆墨描寫了哪些內容?它們是怎樣聯系,來表現主題的?
(明確):開頭部分(1-4段),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描寫了家鄉的小燕子,表現對家鄉小燕子的喜愛,從而寄托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文章在5-7段,承上啟下(過渡),把眼前看到的小燕子,和家鄉的小燕子自然地聯系起來,點明了主題--游子思鄉。
文章在最后兩段(14-15段),再一次把海上的燕子與家鄉的燕子聯系起來,進一步抒發了思鄉的愁緒。
二,再讀課文,小組自提問題,討論交流。揣摩語言特點。討論明確:
1,分析:這是一個長句的狀語,描繪故鄉春天到來的景象,作者將柳樹、花、草、樹葉進行擬人化的描寫,用睜開眼表現萬物復蘇、用趕赴集市形容花木爭榮,又用“紅”、“白”、“黃”、“綠”描繪色彩,將一幅生機盎然、絢麗無比的春景圖展現在了讀者面前。為小燕子的活動創設了背景。
2,分析:“如今”兩字從美好的回憶回到現實,接著“離家是幾千里!離國是幾千里!”點明眼前的處境,反復的手法和感嘆號的使用,表現了強烈的家國之思與家國之痛。“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馳于萬頃海濤之間,不料卻見著我們的小燕子!”愁苦時的驚喜,仿佛是時空的錯亂,實在是鄉愁太濃,思家念國太切。從文章的結構來看,此段起到了過渡作用,自然引出對海燕的描寫。
3,分析:海面上的波紋,使作者不由得又想起了兒時在家鄉水邊的嬉戲,這油然而生的聯想,正是作者時刻揮之不去的鄉愁的自然流露。看似不經意的一筆,卻包含了不盡的深情。
三、問題探究
1.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提示:文章開頭就寫故鄉春天的小燕子,而且幾乎占了一半篇幅,而題目是《海燕》,是否離題?這樣寫能否算倒敘?文章中間和結尾兩次提到“鄉愁”,應當算是一條感情線索嗎?你認為是時間順序還是邏輯順序?]
2.海燕與家鄉的小燕子肯定是不相同的,為什么鄭振鐸先生老是分不清似的?
[提示:作者是明知故問。]
3.你有看到事物引發聯想觸動情感的經歷嗎?請簡要敘述。
[提示:從記憶的寶庫中搜尋,將那珍寶展示給大家,好嗎?]
4.文章是寫游子的憂愁和哀傷,為什么卻描繪了一幅幅明麗、安適的圖畫?
[提示:對比烘托,]
四、小結:本文是作者在旅歐途中寫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離鄉幾千里,在海輪上見到小燕子,勾起了縷縷的思鄉之情,于是,借托小燕子來抒發思念祖國故鄉的濃濃深情。
五,欣賞評價
1. 作者形容故鄉的春天,用了“爛漫無比的春天”、“嫩藍的春天”,形容海上的天空,用“皎潔無比的蔚藍色”、“晶瑩的天空”,你能分析一下妙在何處嗎?試著用別的詞語形容你眼前的或心中的美景。 2. 你最欣賞文中的哪一處,請說明理由。
學生自瀆課文,按老師的要求去圈點討論。
語 言 揣 摩
1.“當春間二三月,……千條萬條的柔柳,齊舒了它們的黃綠的眼,紅的白的黃的花,綠的草,綠的樹葉,皆如趕赴市集似的奔聚而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時,……”
2.“如今,離家是幾千里!離國是幾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馳于萬頃海濤之間,不料卻見著我們的小燕子!”
3.“隨了它們飛竄著,水面起了一條條的長痕,正如我們當孩子時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劃起的長痕。”
答:
答:
答:
答:
口語練習
板書設計 海燕
家鄉的小燕子 (虛) (實) 海上的小燕子
(1-4段) (8-13段)
對祖國、家鄉的思念之情
教學反思
備注 Eiml: nxplluohr@163.com
[海燕(第2課時)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海燕高爾基教案
10.《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