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浙江高考作文題簡析
甌海區梧田高級中學 王茂坤
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題是,以“生有所息/生無所息”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這題目與往年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前幾年的作文命題的思路是這樣的:注重傳統美德(2001年的“以‘誠信’為話題”作文)、注重道德修養(2002年的“以‘心靈的選擇’為話題”作文)、注重人的思想認識(2003年“以‘感情的親疏和對事物認知’為話題”作文)、注重人文和人的認識(2004年的“以‘人文素養的提高和發展’為話題”作文)、注重人與社會的關系(2005年話題作文“一枝一葉一世界”)。總之,這高考作文考的是人的道德修養,人的思想認識,人文素養的提高等。這和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時代緊密相聯 ;是現實社會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那么今年的題目則是引導大家關注人生,關注生命,關注生命的價值。這也和我們的時代發展有關系。在我們這個社會,科學、經濟水平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緊張越來越快,那么怎么處理好工作和休息的關系,怎么正確認識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們不應為了工作,而不珍惜生命,也不應蹉跎歲月而不思進取。我們既要懂得“生無所息”的道理,及時努力,不懈地追求,積極進取,充滿斗志;也不能忽視生命,玩命的工作,精力透支,疲于奔命,過分地勞累,要懂得“生有所息”。這兩者的辨證關系我們要搞清楚。因此這個作文題十分切合我們的社會現實,充滿著辨證哲理性。這是和以前的作文題最大的不同之處。
再者,這個作文題審題難度和以往相比顯然降低了。面對這個作文題大多數同學都感到有話可說,都知道要怎么說。它不存在審題上的問題。因為作文要求注意中已經有提示,學生可任寫其中一個方面,也可以兼寫兩個方面。那么學生可以根據材料中的幾個例子知道應該寫哪一方面好。總之,沒有聽到學生說不會寫。有的學生寫生有所息,談勞逸結合的道理;有的學生寫生無所息,談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道理;有的就兼寫兩個方面,既說生有所息,又說生無所息。由于審題難度降低了,學生們寫作文時,能夠入題,這樣他們寫作過程中那些套話空話就會少得多了,就容易談真實話,就容易寫出真情實感。
還有,這個作文題給我們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但又比較新奇。說它似曾相識,是因為這種作文材料源自于高中課本趙鑫珊的《人是什么》。由于材料是學生學過的,那么學生對作文的題意理解就容易了。理解得是否深刻那就看學生對課文中心的掌握程度如何了。這樣的題目,既是考學生寫作能力,又是考學生學習課本的情況。這確實是有點回歸課本的意味了。
說它新奇,這題目雖然是從課本中脫化出來,但不會被文本所屬限,而且能夠富于思辨性。這確實是平中見奇呀。面對這既熟悉,又陌生的題目,學生雖感到有話可說,但又很難說出深刻的道理。因為這大家都熟悉的話題,想說出自己的新意,提出自己的新見解來確實有點難。所以,這樣的作文題,想寫出有深度的作文,寫出特別出彩的作文就不那么容易了。這樣一來,這作文水平好壞的區分度就明顯了。那些想憑套用或靠僥幸得高分的就行不通了。這樣就容易測出學生的真實水平,這對于考試來說就顯得公平多了。
[2006年浙江高考作文題簡析(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0.教師德育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