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學者型教師邁進
河北省武強文博中學馬勇欽053300
隨社會的發(fā)展,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提高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向學者型教師邁進已成當務之急,俗話說得好“名師出高徒”,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造就出高素質、高水平的學生。面向二十一世紀,培養(yǎng)造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教師不能不在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上作一番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新世紀的教師。
當然,教師不可能都成為學者,但必須具備學者的素質。絕大多數教師并不是沒有研究能力,只是缺乏研究意識。作為一名教師若無研究意識,就不會有發(fā)現,就不會有創(chuàng)造,更沒有獨特的見解和主張,搞不好只是“二道販子”,充其量稱之為“教書匠”,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是不稱職的,將會被淘汰。那么怎樣向學者型教師積極邁進呢?
在教學中,善于研究教學規(guī)律,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風格。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它的內容包羅萬象,對某些教學現象整理積累、思考分析、歸納總結,自然就會產生自己的觀點,書寫出來就是文章,就是學問。一面教學,一面研究,教學法與研究相互結合、相互促進,這樣從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上升到理論,反過來又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教學與研究形成一個有機良性循環(huán)過程,定能使用權自己的教學日臻完善,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風格。
教師要想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必須做到“愛學、多想、勤寫、善做”。
愛學。“積學以儲寶”學習的過程也是積累的過程,現在是信息時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知識也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也在不斷轉變,不能滿足于自己原有的“一桶水”,當今教育改革形勢下要求教師要有“源頭活水”,積極學習,廣讀博覽,接受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吸收新的教育教學法方法,吐故納新,以此來保證自己的“源頭活水”。如果不讀書、不看報、孤陋寡聞,如何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呢?
多想。就是勤于思考?鬃釉啤皩W而不思則罔”,思考的過程就是研究的過程。對別人的觀點要勤于思考,多做分析,去粗取精,拿來我用,以用于完善自我;對自己的經驗也要勤于思考,善于發(fā)問,去偽存真,使之逐步完善成熟。
勤寫,就是多作筆記,把自己感觸深的文章和新穎的觀點摘記下來,同時也把自己教學實際中的感受歸納總結記錄下來,寫的過程也就是自己提高的過程,日積月累,積腋成裘,再加以條理化、系統(tǒng)化,長此以往,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實際能力將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善做。教學理論來自教學實踐,反過來又指導教學實踐,離開教學實踐去空談理論是毫無意義的。不論是借鑒他人的經驗,還是自己的教學實際經驗,或是他人經驗結合自己的經驗都應放到教學實際中去檢驗,去修正,去完善。
總之,學是基礎,想是關鍵,寫是結果,做是運用,這四者是互輔互承的關系,缺一不可。
[向學者型教師邁進(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7.教師德育演講稿
10.校運會教師加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