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情結》教學設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2-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浙江省鄞州高級中學 蔡宏偉

教與學的目標

1.了解鄉土情結的由來和演變,明確新時代所賦予鄉土情結的新內涵;

2.進一步認清安土重遷觀念的利弊,破除地域偏見,成為合格的現代公民;

3.體會文本大量征引古詩文的寫作特點,并能分析個中得失。

教與學的時間預計

兩個課時

教與學的過程預設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圍繞“月是故鄉明”這個專題,我們已經學習了《想北平》、《我心歸去》兩篇文章。老舍對北平、韓少功對湖南農村的眷戀,都體現了濃濃的鄉土情結,那么什么是鄉土情結呢?它是怎么來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它會有所改變嗎?今天我們要研習的文本《鄉土情結》將為我們提供一些有關這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簡介文本和作者:

文本是作者為紀念《香港文學》創刊7周年而作的散文。故文中結尾處有盛贊香港同胞之語。2003年全國高考語文卷將其選為現代文閱讀材料,始在坊間流行。

作者柯靈是一自學成才的報章作家,文章冗長羅嗦、愛“掉書袋”、有時賣弄文采是其通病。此介紹有利于學生“站著”與文本對話。)

二、文本感知

教師范讀全文。注意字音的校正、情感的張弛變化。

學生聽讀時的任務:校正字音;根據對話欄中編者的話,梳理文本的結構;從文本中找出一首最能體現“情結”特點的詩歌。

三、文本研習(上)

1.解題:標題為“鄉土情結”,你覺得“情結”應具有什么特點?能否從文本中找到一首最能體現“情結”特點的詩歌?

(啟發:西方有俄狄浦斯情結、愛斯屈拉情結的說法,戀母情結帶來的后果往往是婆媳關系難以處理好,時下的一個熱鬧材料就是張柏芝與謝霆鋒母親狄波拉的尷尬關系。這種“情結”的最大特征是:平時的隱秘性和流露時的下意識。)

預設學生挑選的詩歌:崔顥《長干曲》(船家女聞鄉音而不知不覺親近陌生男子),最具“情結”的兩大特征。

2.文本結構梳理

據“對話欄”,請學生粗線條勾畫文本結構。

預設答案:什么是鄉土情結----鄉土情結的由來----鄉土情結的演變----鄉土情結的新內涵

3.研習文本一、二部分內容。

過程和要點:

(1)女生齊讀第一部分。男生圈劃該部分中征引的詩文和典故。

(2)就四首詩(王維、劉皂、宋之問、崔顥)的征引用意及典故(如洛陽秋風、巴山夜雨)的布設進行小型辯論。

(3)男生齊讀第二部分。女生圈劃“童年的烙印”的具體內容所在的文句。

(4)就第二部分進行篩選并概括相應信息的訓練。作者認為鄉土情結源于“童年的烙印”,“童年的烙印”包含:在親情中體會到的愛(或恨);在鄉土里度過的童年生活;了解到的家史;在與鄰里鄉親的接觸中沾染成的習性。

(5)就文本中“鄉土的一山一水,一蟲一鳥,……”及“但童年的烙印,卻像……,又像……”兩組句式進行“作者是否有賣弄文采之嫌”的討論。

(6)拓展:課后思考--能否舉出“在與鄰里鄉親的接觸中沾染而成的習性”也是“鄉土情結”由來的源頭的實例?

四、小結

板書設計

鄉土情結

柯靈

什么是鄉土情結?(“掉書袋”)

鄉土情結的由來:童年的烙印(“賣弄文采”)

鄉土情結的演變

鄉土情結的新內涵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上一課時我們研習了文本的一、二部分,留下一個問題,讓大家去找實例,為什么說“在與鄰里鄉親的接觸中沾染而成的習性”也是“鄉土情結”由來的源頭之一?現在,請諸位公布自己的“發現”。

預設學生的“發現”:

1.崔顥《長干曲》中的鄉音“吸引”;

2.“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做事方式、待人接物的原則會有共同之處,自然形成團體,如文學上的桐城派、商界的晉商徽商;

3.“無紹不成衙,無寧不成市”,說明兩個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特長。

二、文本研習(下)

同學們的“發現”體現的是不同地域的特征,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開放程度的加深,地域差異將越來越小,就像我們研習的話題“鄉土情結”也在不斷地演進。下面我們來研習文本的第三部分,看看鄉土情結是如何演變的。

1.全班同學按離鄉的時間、空間的演進分成清朝之前限于國內的“鄉土情結”、清朝起延及國外的“鄉土情結”兩組,分別研討兩階段“鄉土情結”的差異及具體表現。建議按性別分組,給予5分鐘研討時間。然后推代表公布研討成果。

2.預想研討成果:

清朝之前的鄉土情結

離鄉的動機(有目的的離鄉--開創事業、闖世界、謀生;因災難而離鄉--戰爭、放逐)

離鄉的結果(失落居多、少數衣錦還鄉)

清朝起的鄉土情結

離鄉的動機(異域謀生、策劃革命、勤工儉學等不可一概而論)

離鄉的結果(推動歷史前進、與祖國風雨同舟)

3.文本瑕疵考辯:第三部分中林則徐的例子是否可以刪除?

(主張刪除的理由,是該例與文本內容游離;不刪者,可強調其愛國思想,與文本主題一致。)

4.研習文本第四部分。

全班齊讀,邊讀邊思考:鄉土情結的新內涵有哪些?

可集體回答:有自在、有家園、有祖國。

三、拓展

教師范讀臺灣作家鐘理和的小說《原鄉人》結尾部分:

其后不久,我就走了--到大陸去。我沒有護照;但我探出一條便道,先搭船到日本,再轉往大連。到了那里,以后往南往北,一切都隨你的便。我就這樣走了。我沒有給自已定下要做什么的計劃,只想離開當時的臺灣,也沒有到重慶去找二哥。我不是愛國主義者,但是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二哥如此,我亦沒有例外。

大致介紹小說情節后,再次朗讀此結尾。靜穆片刻,請學生齊聲朗讀文本第四部分。

課后思考:作為現代公民,我們的鄉土情結還可添加些什么內容?你怎么看待克林斯曼(他移居美國,卻能臨危受命,率德國隊獲世界杯季軍)?

四、小結

板書設計

鄉土情結

鄉土情結的演進:清之前清朝起(結構要清晰)

鄉土情結的新內涵:自在、家園、祖國

作者郵箱: caihongwei_007@sina.com

[《鄉土情結》教學設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鄉土情結》閱讀理解及答案

2.鄉土情結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

3.隨筆:我的中秋情結

4.鄉土人情閱讀答案

5.端午節美文:端午的情結

6.校園愛情結婚主持詞

7.費孝通《鄉土中國》的讀后感

8.四年級鄉土教學計劃

9.鄉土中國全文讀后感

10.城鄉土地證明格式及范文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中文字幕在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 日韩1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一区 | 中文字幕欧美日本亚洲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香蕉大道在中文热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