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三 復 習 課
Ⅰ、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解題方法)
一.要點滿足法
解答主觀性閱讀題,首先要看清該題的分值。一般說來,超過2分的題,其答案往往有兩個以上的分值對應點,答案起碼有兩個詞語或詞組或句子。高考閱卷評分都是按概括的要點來評分的,要力爭涵蓋全部要點而沒有遺漏。
二.沙里淘金法
出題人是“依文設題”,答題也要“依文解題”。解題時就應在指定的段落中篩選信息,進行“沙里淘金”,即排除多余的無用的信息,“淘”出有用信息的語句。只要無明文規定,答題時要盡可能利用或摘錄原文中的詞語和句子作答。
三.組裝焊接法
有的綜合題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幾段文字中,很難找出現成的原話,這就需要根據題意要求,首先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據需要對原話或原文中的某些詞語加以改造、組合、壓縮、變換,重新進行“組裝焊接”,最后作恰當規范的表述就可以了。
如何提取文中信息?一般說,簡答題不會有現成的原句可以作為答案的,答題的信息分散在作品的有關段落,所以就要我們對信息進行“整合”。 “整合”是現代社會一種相當常見的信息加工、處理方式,是對信息進行提取、整理、概括和重組的過程。下面有幾種方法作參考:
1.定位提取
答題所需的有效信息分散和鑲嵌在段落或文句之中,只能先作信息定位,即把題干設置的問題定位在文章的某些段落,然后再作信息提取。
2.剝離整理
即對提取的信息進行必要的剝離整理,把信息轉化為合適的答案。剝離就是剝落和分離,其實就是一種信息的再度“提取”,目的在于將有用信息跟黏附著的非信息詞語分離;而整理則是對已經脫落了“黏附”成分的有用信息作初步的調整和理順,主要表現為信息的數量確定、主次移位和順序排列等。
3.重組優化
即按照命題的意圖和語言的特點對信息重新配置,通過概括、添加、轉化和潤色等,使之明確、通暢、簡潔和規范。
四.隨俗順時法
“隨俗”,指答案中的用語要盡量采用語文專業的術語和習慣說法;“順時”,指答案中的說法要符合文章的寫作時代或時下的流行說法。
結構方面的作用:承上啟下、過渡自然、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內容、主旨方面的作用:強化、深化、升華、畫龍點睛……
情節方面的作用:懸念、鋪墊、反差……
修辭方面的作用:反襯、對比、夸張、生動形象……
寫作手法方面的作用:欲揚先抑、欲擒故縱、象征、虛實結合、寓褒于貶……
五.順藤摸瓜法
這種解答方法需要整體閱讀,突破本句和本段,充分把握條件,將思路放開,做到瞻前顧后,認真尋求照應,以便迅速而準確地解答題目。
六.借石攻玉法
指解答簡答題時要充分利用本題題干信息,充分利用他題答案信息(有些先出現的小問題還可以為解答后邊出現的大問題提供答案基礎或思考線索,甚至有時小問題本身就是后邊大問題所求答案的一部分)。
七.字數達標法
答案用語要規范化,要盡量用完全句,要避免語病;同時,只要字數允許,在語意要準、文字要精的前提下,就要盡量多答點,即能用詞組作答的不用詞,能用句子作答的不用詞組。因為既然不超字數,文字答得多點,要點往往能接近完備,否則,可能會丟東忘西,遺落要點,造成失分。
Ⅱ、現代文閱讀題的題型及訓練策略
一.主要有四種題型
1.摘取型
根據題干要求,從文中篩選信息要點就能解答,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從文中摘取重要詞語進行組合。
2.闡釋型
這類題常常是對文中抽象含蓄的關鍵句或重點句加以闡發,使之易于理解。解答這類題的關鍵是要弄清上下文的關系,瞻前顧后。“泡開”原句所含意義。
3.分析型
這類題型常常是對閱讀材料中的事與理、是與非作分析講解,其關鍵在于讀懂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理清事理的內在聯系,據因論果,或據果論因。
4.概括型
即根據要求對文章的具體內容加以抽象歸納,提煉出文段的主要內容或本質特點。概括型綜合性強,必須綜合運用摘取法、闡釋法、分析歸納法,才能準確地概括。
二.訓練策略
1.整體感知
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閱讀的整體性,即對閱讀材料的整體理解,宏觀把握。(1)話題背景。明確文章的話題范圍和相關的背景語境。(2)框架思路。文章的框架結構體現作者的文脈思路。(3)主旨情調。把握文章的主旨觀點、情感基調是理解文章的核心、重點。(4)體式特點。要把握文章的不同體裁及語言特點。
第二,解題的整體性。(1)著眼于整個篇章,不放過任何一個部件。(2)把有關詞句放到具體語境中去辨析。(3)把握綜合性大題與零碎小題之間的聯系。
2.抓取信息
包括三個方面:
(1)依據試題要求,迅速準確地劃定答題的有效閱讀范圍及篩選相關信息的區間;
(2)迅速準確地根據題干的要求把準答題的切入點,把握讀解的角度;
(3)迅速準確地分清閱讀材料中相關部分的組合關系及其邏輯層次。
3.規范語言表述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表述形式的規范性,即要符合題干的要求。如答題方式是填空還是簡答,是用原文中的詞句還是用自己的話,要求限定用多少字,以及句子必須通順、沒有錯別字等等。二是內容表述的規范性。(1)要全面,不能漏掉重點要點;(2)要簡潔,不能潦草;(3)要具體,切忌空洞籠統;(4)條理要清晰,是從一個方面表述還是從幾個方面表述,各方面之間應構成并列、因果、遞進等關系,還是一正一反,前后對照,讀后要給人一目了然的印象。
Ⅲ、現代文閱讀各種題型的解答方法
一.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要求對詞語的內涵作出解說)
1.瀏覽全篇,把握主旨。
為了把握文章的主旨,首先要著眼于文章的整體,宏觀上把握全局,理清文章的層次,領會文章的要義。其次是注意作者、寫作時間以及相關的注釋等,對于題目、題干,也要予以重視,要利用題目、題干來弄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揣測命題者的目的。
2.借助語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
3.解釋詞語的基本原則是“詞不離句”。
我們必須憑借詞語所在的語言環境,給它一個準確的解釋,依據詞語的前后搭配,分析句子結構,解釋詞義。
4.利用上下文辨析詞語的指代意義。
一般說來,在這類詞語的上下文里,一般會有闡釋這些詞語的句子,找到這些闡釋性語句,答案也就出來。
5.結合文體特點來理解詞語。
不同的文體,在使用詞語時,有各自不同的要求。比如,寫散文常常要求形象生動,感情真摯,事實具體感人,細節描寫逼真,因此,解釋散文中的某個詞語的含義,就得顧及散文的文體特點。其他也一樣。
6.結合修辭手法來理解詞語。
比喻:把陌生的東西變為熟悉的東西,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把抽象的事理具體化、形象化。
對比:把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這樣的對立揭示出來,給人們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
排比:增強文章氣勢。
夸張:深刻、生動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增強語言的感染力,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7.借助一定的解釋詞語的技巧。
(1)同義互解。同樣的意思,同一篇文章中常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語句形式反復表達,即形成“同義互解”。
(2)連義互解。語義上下連貫,相承相遞,也可以構成“互解”關系。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所謂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層次意思:(1)表層意義,即字面意義。(2)句內意義,即句子的語境意義(臨時意義)。(3)句外意義(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產生的意義。
所選的句子,一定是文章中重要的、有特殊意義的、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難的句子。
(1)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 依據文章中心、段落中心來解釋重要句子,即“句不離段”。 答題時要參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體意旨來考慮,在文意文旨的語境中來探求核心文句的內涵。
2. 根據句式特點來解釋句子。比如,單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常是語意重點之所在;復句中,強調的重點往往落在其中的一個分句上。
3. 根據句子位置來分析句子的含義。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總起全文,理解它就必須從它所領起的那些內容去看、去找;尾括句往往作總結,理解它就必須從它的上文去找;過度句往往總結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內容,理解它就必須從它的上下文中去找。不管哪一種,關鍵是要找準它的“管轄范圍”,從句子的管轄區去搜取相關內容,或概括,或摘錄,或整合。
4. 抓住相鄰句,把握句子的語言背景材料,重點看與這個句子相鄰的上下句,因為其中往往隱含著解題的信息。
5. 根據修飾限制成分辨析句意。修飾成分常常是揭示句子內涵和外延的窗口,從中能挖掘出句子的深層含義。
6. 根據修辭特點把握句子。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辭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寫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7. 從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如記敘文的議論往往起到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的目的意義及文章主旨的作用;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作為例證出現證明論點;說明文中的描寫,有著點燃作品使之生動的作用。
(2)解釋句子的方法如下:
1.摘錄法:顧名思義,就是選摘原文原句來作答。
2.濃縮法:在原文中找到相應的語句,按照題目規定的字數,將其“濃縮”為合乎規范的句子作為答案。
3.改寫法:依據題目,將原文中的某個或幾個句子,作點改動,使其合乎答題的要求。
4.拼接法:將分散在文章各處的某個句子,有機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滿足答案的要求。
5.仿寫法:依照文章中的某個句子的形式,再造一個形式上與其相似而內容上又合乎提問要求的句子,使之成為答案。
6.活譯法: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含意的簡答題,可以采取翻譯(活譯)的方法來詮釋它,說出這個比喻的本體,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7.分析法:對于分析句子層次、分析某個句子的作用和分析文章層次、分析某種寫法的意義的試題,這種方法最管用。回答時,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自擬答案。
8.綜合法:也就是綜合運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
三.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篩選信息”是獲取信息的第一步。從應考的角度來說,就是根據試題的要求,淘汰非相關的信息,挑選合乎要求的有關信息。“整合信息”是獲取信息的第二步,從應考的角度看,就是根據試題的要求,經過“篩選”之后,去粗存精,披沙揀金,綜合、歸納、概括相關信息,使之符合檢測的目的要求。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應該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只要抓住了主要內容,篩選和整合信息才會心中有數。
2.依據題目要求,從考題要求出發,明確篩選信息的標準。試題簡單的,可直接摘錄文中重要詞語作答;試題涉及范圍大、干擾信息多時,就應該采用對比、求同的方法,分清信息的主次,根據考題的要求,把有效信息加以概括提煉出來。
3.掌握解答這類試題的常用技巧。
(1)根據語言標志獲取相關信息。如標題、序詞、注釋、表總提或對照的詞語。
(2)根據反復、照應確認重要信息。反復、照應一般是為了強調某個內容。
(3)采用抽出關鍵詞句的方法獲取信息。找到關鍵性詞語或句子,就得到了相關信息。
(4)根據命題要求或者題目暗示來篩選或獲取信息。
(5)抓住能反映概念本質特征的詞語來獲取信息。
四.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要想把握住文章的總體思路,就應該從分析文章結構入手,從歸納各段段意入手。給文章劃分層次,理清段與段以及一段之內句群或句子之間的層次關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脈絡的手段,也是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觀點態度的手段。具體操作如下:
1.從整體上把握全文,這是解答閱讀題必經的第一步。
在做題時,應該在整體把握住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逐段逐層弄清文章段意、層次,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2.把握不同文體的結構特點。
記敘文的結構:看時間的變化,看空間的變化,看感情的變化,看故事情節的變化,看文章內容的變化,看事物發展階段的進展……
議論文:內容有三部分(引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結論-解決問題),結構體式有四種(并列式、對照式、層進式、總分式)。
說明文:抓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事理(邏輯)順序等特點。
3.注意語言的標志。
比如,結構上有“第一”“第二”“第三”之類序數;層次有“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不僅如此……”“此外”“同時”等。另外還可以看標點。標點符號的作用之一就是區分層次,特別是分號、句號(區分層次的明顯標志)。
4.注意找出中心句。一篇文章,找到中心句,就意味著大致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把握了文章的主旨。一個段落,抓住了中心句,就意味著大致可以弄清這個段落的層次結構。文章中還有一些過度、總結句和提挈下文的句子,也是我們解答問題、分析段內層次之間相并、相承、相屬關系時的重要依據,要充分利用。
五.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要求考生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語句、語段乃至整篇文章的中心要點。它常常從以下三個方面出題:(1)能否對具體的內容(比如某一段落)加以概括;(2)能否對整篇材料中心加以歸納;(3)能否對文中含蓄的內容(比如某些人、某些事的特點)加以解說。
概括“內容要點”的要求:
1.內容要點要齊全。指不能遺漏文段的主要內容,必須按要求把文段的要點一一找出來,尤其是題目規定的要點數目,缺一不可,這是內容概括的基本要求。
2.表述角度要吻合。指答案要與題目的具體要求一致,不能答非所問。
3.作答語言要精確。要點概括題的作答語言要求精練,字數符合規定,形式合乎題目要求。
(一)解題步驟
1.帶著題目,通讀全文,把握大意。
帶著題目閱讀有利于我們更快更好地篩選出相關信息。閱讀時,要重視標題、起始段、結尾段及各段落的首尾句的相關內容,理清全文的脈絡。閱讀時既要弄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要力圖獲取字里行間的隱含信息;既要注意文中隱含情感的文字、傳遞知識的語段、闡釋觀點的段落,還要特別注意超出常規的新思維。
2.對照考題,找到答題區間,篩選出相關的語言材料,選好答題的角度,組織好答題的語言。
這類題目的語言表達,可采取諸如“摘錄法”“濃縮法”“拼接法”“改寫法”“活譯法”“仿寫法”“分析法”“綜合法”等。
3.快速瀏覽全文,擬出答案。
(1)注意理清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系,抓準核心句子--起始句、重點句、歸納句,這些句子常常是提煉文段(或全文)內容要點(或中心意思)的依據。概括中心要點時,要注意保持概念的一致。對于文中比較長的句子的緊縮,要注意把握住其要點。
(2)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現的詞語、意義相近的詞語,這些詞語是內容要點、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現,不可忽視。
(3)概括時,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層次要恰當,內容要涵蓋得全面正確,概念要限制準確,表達要精練確切。
(4)注意弄清作品的社會背景,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知人論世。
(5)充分利用題干所提供的信息。題干常能顯示命題意圖,顯示答題的方向,顯示答題的區間,顯示答題的方法。
(6)借助歸納概括內容要點、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
標題法(從標題理解中心來作答)、開篇法(抓住首段中心句作答)、結尾法(用畫龍點睛的語句的意思作答)、摘錄關鍵句法(利用文中議論、抒情的關鍵文字作答)、自擬法(根據理解,抓住寫作目的作答)
(二)概括“內容要點”的方法
1.抓住關鍵詞句,找準答案起止。解題時應抓住與答案有關的關鍵語句,確定題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體所在。在多數情況下,文中都有一些詞句與題目相呼應,這就給我們找準答案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2.分析句子關系,理出答案要點。在找到答案的大致位置之后,對相關內容的句子關系進行分析,按要求從中提取答案的要點。把似是而非的答案排除出去,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正確答案。
3.研讀意義組合,概括文段大意。就是要研究段落內部的意義組成,對文段的信息進行抽象,不遺漏必不可少的重要信息。
4.根據題目要求,精確組織答案。解題時,不但要正確理解作者的原意,更要準確領會命題的意圖。每一道題目,都有其特定的作答要求,諸如語言、字數、角度、方式等方面。作答前,我們就應該弄清題目的具體要求,以免無謂的丟分。另外,要高度重視語言的運用,一般說來,應盡可能地使用原文的語句,摘錄有概括性的關鍵詞語。若要用自己的話,也要緊扣原文意思,使用一些有表現力的語句(如成語)。
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考題有兩種類型:一是整體分析概括,即對全部材料所反映的作者的觀點態度進行分析和概括;二是局部分析概括,既對一人一事、一字一物所反映的作者的觀點態度進行分析概括。注意幾個問題:
首先,一定要統觀全文,立足整體,把握全文的主旨。應該明確,閱讀現代文,一般應該把握三點:理解語義、篩選信息、綜合分析,這是閱讀解題時的思路脈絡。
其次,要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一般說來,選文的標題、文中的有關語句、文末所注的時間、試題中的題干等等往往隱含有這方面的信息。
第三,要重視重要句子的分析。比如記敘類文章里,有議論、抒情的句子,議論文及抒情散文中的中心句、過度句,文章中反復出現的句子、總結性的語句,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等,常常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著作者的觀點。
第四,注意把握好角度。(1)注意文體角度。文學作品的語句多有含蓄性、多義性、情感化的特點。(2)注意話題角度。圍繞話題來回答問題,答案正確就比較有把握了。(3)注意命題的角度。命題者的思路是:①盡量使考生能夠利用文中語句作為答題的基本材料;②盡量照顧考生閱讀和思考的先后順序;③努力體現由語義理解到綜合分析的過程;④努力組成內容由淺到深的系列;⑤力求題型穩定、整齊,既由填空到篩選簡答。
第五,要組織好表達語言。
七.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與想像(略 )
八.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1.先讀題目,明確要求。
審清題干考查的要求,帶著問題仔細地讀文章,這樣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
2.把握全文,順序作答。
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把握全文,注意關鍵性的詞句,把握住文章的中心,了解段意和層次,理清作者的思路和傾向。然后一題一題地解答。
3.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整體觀念。
(2)充分利用原文的關鍵詞句。
(3)以作品的思想內容為前提,去鑒賞表達技巧;并依據表達技巧,去分析作品的感情基調和思想內容。以聯想與想像去體味補充完善作品的形象,用自己對語言的感悟去體味作品的語言精妙。
(4)抓住文體特點,用自己掌握的基本的文體知識,巧妙答題。
(5)注意突破思維定勢,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隨意拔高,也不隨意貶損。
4.答題完畢,認真檢查。
九.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作品進行客觀的恰當的評價。不能無原則地拔高,也不能有意地貶低。評價要緊扣作品內容,有理有據,具體、充分、有深度。需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1)通文意。通讀全文,弄懂文意,把握作品的主題思想,了解作者的觀點態度。關注重點詞句,注意重點文段,做到心中有數,以便聯系上下文解答試題。
(2)審題意。看清題干考查內容的提示,答題的要求,留意相關的提示語。
(3)扣詞句。重點詞句、重點句子、語段是表達作者思想感情、觀點態度的關鍵,要抓住不放。還要找到對應的語段,扣準關鍵詞語,聯系上下文,認真辨析作答。
(4)據事理。要善于參照事之常理,去分析、理解、評價作品。
(5)依常理。用真情實感去體味,以“人之常情”來判別。
[高三復習課: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5.閱讀給力現代文答案
6.《父親》現代文閱讀及答案
10.《報秋》現代文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