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瑣 憶
唐 憗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主要通過日常的對話與獨白來表現人物的由小見大的寫崐人方法。
2.學習本文夾敘夾議的表達方式及瑣而有綱、瑣而有序、瑣而有歸崐的結構特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魯迅先生的七次對話或獨白。
2.難點: 魯迅先生的兩句詩對表現魯迅的性格、組織瑣事、結構全崐文的作用。
三、教學時數:
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憙拑
第一課時
憗拕
詞語補釋:
*睚眥必報:哪怕是極小的怨恨也一定要報復。睚眥: 發怒時瞪眼崐 睛,引伸為極小的怨恨。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P19注②
*毀謗:無中生有,說人壞話,毀人名譽;誣蔑。
*妄加揣測:指胡亂地估量推測。揣:估量,忖度。測:推測,料想
*指桑罵槐:指著桑樹罵槐樹。喻明指罵甲而暗罵乙。
*惴惴不安:形容因為害怕或擔心而不安定的樣子。惴惴: 恐懼、崐 擔憂的樣子。
*不期而遇:沒有事先約定而出乎意外地碰上。
*消盡散絕:完全消散了。
*夸夸其談:指說話或寫文章時,不作調查研究,滔滔不絕地亂說崐 一頓。
*盡心竭力:投入整個身心,使出全部力量。
*從容不迫:不慌不忙,非常鎮靜。
*游刃有余:P24注①
*滿城風雨:比喻消息一經傳出,就到處轟動起來,議論紛紛。
*如坐春風: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風里,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
夢魘: 夢里遇見可怕的事情而驚叫、呻吟。
混淆乾坤: 把男女的界限搞亂了。乾:(天)代表男;坤:(地)代表崐 女。乾坤是八卦中的兩卦。
時弊: 社會上一時較有影響的弊病。
機緣: 機會與緣分。
攀附: 舊時指投靠有權勢的人,以求升官發財。
大防: 大的明顯的界限。
掌故: 歷史上的人物事跡、制度沿革等。
作者簡介:
唐 : 原名唐瑞毅,筆名晦庵、風子等,我國著名文藝評論家,崐魯迅研究家。1913年出身于浙江鎮海縣一個農民的家庭,靠親友資助崐求學只念到初二,16歲考入上海郵局任職,后參加工人運動,擔任文崐藝宣傳工作,組織讀書會,1933年在魯迅影響下從事散文與雜文創作,崐1959年任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至今。
背景簡介:
本文寫于1961年魯迅先生八十誕辰,外文出版社主辦的英文雜志崐《中國文學》要作者寫篇紀念文章,后寫成此文同時發表在《中國文崐學》9月號和《人民文學》9月號上。
本文引用的兩句詩出自魯迅1932年寫的七律《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關于本文,作者曾說: “回想建國以來,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崐大多強調魯迅先生品質中戰斗的一面,對‘橫眉冷對千夫指’一句闡崐發得比較充分;但是關于他對同志,對青年的愛就強調得很不夠。我崐認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正是魯迅先生偉大人崐格在不同方面的兩種表現,二者是辯證統一的,對敵人恨,對同志必崐然是愛。所以我想在我的紀念文章里應該兩方面都講一講。三十年代崐我作為一個青年,曾經和魯迅先生有過一些接觸,親身感受過他對青崐年的關心愛護,因此,想從后一方面多說一些,這就是我寫《瑣憶》崐時的指導思想。
文章以“瑣憶”為題,“瑣”字在這里有兩重意思: 一是表明文崐文章所記,都是一些“小事”;二是表明這類“小事”很多,文章所崐記的,僅是其中一二。這標題不僅提示了文章的內容,而且表明了作崐者的選材意圖──以小見大。這是回憶性紀念文章常用的表現手法。
預習思考題:
1.本文所記的七件事,可以分為幾類?
2.作者是如何將這些小事組織成一篇文章的?
3.文章的側重點在哪一方面?
4.找出文中作者的議論和魯迅面貌舉止的描寫。
5.本文怎樣做到瑣而有綱、瑣而有序、瑣而有歸的?
6.試用兩種方法分段。
兩種不同的分段思路:
第一種,以魯迅的詩為綱,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17自然段)魯迅先生愛護青年,平易近人,體現魯崐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
第二部分(18─28自然段)記述魯迅先生對敵人的蔑視和“橫眉冷崐對千夫指”的戰斗風格。
“如果把這段話看作是他對‘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解釋,那么,崐‘橫眉冷對千夫指’呢? 魯迅先生對待敵人,對待變壞了的青年,是崐決不寬恕,也決不妥協的,也許這就是有些人覺得他不易接近的緣故崐吧。”這是一個過渡句群,前一個句子承上,后一個句子啟下,還同崐前文“有人議論”等句相照應。
第二種,按結構分,見后結構特點。
作業:
[思考和練習]第二題
憙拑
第二課時
憗拕
小結:
一、語言描寫──對話與獨白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主要用人物自己的語言來刻畫人物,全文的崐材料實際上是魯迅先生的七次談話(對話與獨白)
1.代人挨罵(1─8自然段“對話”)
2.自夸國大(10自然段“獨白”)
3.自慚淺薄(10自然段“獨白”)
4.替人補靴與進化論(10─17自然段“對話”)
5.攀附闊老(19自然段“獨白”)
6.禁止同泳(19自然段“獨白”)
7.“官批本”──皇帝免冠(20─27自然段“對話”)
這些事,對于魯迅只是些零星的細微瑣碎的生活小事,所以叫做崐瑣憶。
這三次對話與獨白的描寫很有特點: ⑴具體而不空洞──親身所崐聞,親眼所見。⑵交代介紹與談話有關的時代背景、事件始末、聽者崐反映,使讀者對談話有更充分此了解。⑶綜合運用外貌描寫、神態描崐寫、動作描寫等多種手段,使人物聲態并作,真切如見,更加有立體崐感。
二、結構特點──瑣而有綱、瑣而有序、瑣而有歸
本文標題為《瑣憶》,所寫的材料也確實很“瑣”,一“小”二崐“多”,又交代了談話的來龍去脈,又旁及許多事件及典故,全文形崐雖散而神聚,線似隱而實現,井然有序。
“綱”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它概括了全崐文的基本內容。“這是他自己的寫照,也是作為一個偉大作家全部人崐格的體現。”“寫照”就形象說,“體現”就精神說。對這兩句詩的崐闡發,使文章綱舉目張,七個材料都緊湊地統一到對魯迅偉大人格的崐回憶中去。
“序”也就是在結構上貫穿線索是“近人”(魯迅究竟是“近人”崐還是“難以接近”)。
第一段介紹初識前就將這線索點出,作為全文的鋪墊。介紹了初崐次會晤后,第九段指出魯迅給人的印象始終是“平易近人”,接上了崐這根紅線,下面著重敘述魯迅對青年的關懷,是“近人”。18自然段崐承上啟下,指出有人覺得他“不易接近”,是因為他對敵人決不“寬崐恕”與“妥協”,進而將文章推進到有關“橫眉”的內容,28自然段崐是全文結尾,沒有順勢收在魯迅對敵人斗爭的材料中,而是作者“如崐坐春風”的抒情,仍歸結到對廣大青年的愛護與關懷上,貫穿線索仍崐在起作用。
第二種段落分法,可圍繞“近人”這一線索分為四段:
1.“不敢接近魯迅”(1─8自然段)
2.“給我的印象始終是平易近人”(9─17自然段)
3.“有些人覺得他不易接近”(18─27自然段)
4.“真個有‘如坐春風’的感覺”(28自然段)
“歸”,末尾一段,以一個親身聆聽過魯迅先生教誨的青年的身崐份,由衷地抒發了對先生感激之情,情真意切,溢于言表,把文章的崐格調順理成章地歸結到了“紀念”的旨意上,使文章瑣而有歸,成為崐紀念文章的上品。
中心思想:
本文記敘了與魯迅交往的幾件瑣事,表現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崐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偉大人格,表達了對魯迅先生的永久懷念崐和感激的心情。
作業:
[思考和練習]第三題、第四題。
[瑣 憶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山地回憶教案
3.《憶江南》教案
5.瑣憶教案范本
8.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