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奇怪現象
一、教學目的:
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更多地了解有關沙漠的知識,培養學生探索沙漠奧妙的興趣,樹立環保意識。
二、課堂環節:
課前準備:各組學生設計各組板書,原則圖文并茂,實用性強。
(一)導入語:茫茫沙漠,浩翰宇宙,有無窮無盡的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學者專家是如何詮釋光怪陸離的沙漠現象的呢?學習本文后,相信你一定會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二)預習交流:
學生交流預習內容,可以在預習筆記、課文句段、板書等多方面交流(學生活動形式多樣靈活,教師指導及時)。
(三)確定目標:
結合各小組的學習內容,進行小組間的學習目標交流。代表主動發言,師生共同歸納:
1、理清本文的說明內容;
2、了解、積累有關沙漠的知識,培養環保意識;
3、培養學生探索沙漠的興趣。
(四)分組合作:
各組根據預習內容,圍繞教學目標合作交流,組內篩選精彩內容,為小組間交流做準備。教師可及時指導。
(五)展示提升:
各組積極主動展示有關內容,展示前教師提出要求: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感情飽滿,抑揚頓挫;表情自然大方;課堂學習投入,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在臺前展示的同學,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對他人的表現給予誠意的指正,展示者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為了配合學生的展示,教師準備如下內容:
1. 本文寫作上的顯著特點是示異釋疑,吸引力強。文章題為“沙漠里的奇怪現象”,起筆即以沙漠“十分可怕”、令人“恐懼”吸引讀者;而后,以設問方式步步引導讀者探尋其中奧秘:“沙漠真像法顯和玄奘所說的那樣可怕嗎?”“沙漠里真有魔鬼嗎?”在帶著讀者思考的過程中,文章由淺入深,由解說小疑到解說大疑。如開始時,文章只是從古今裝備條件對比的角度,指出由于法顯、玄奘們“單槍匹馬”深入大戈壁,連清水食品都不足,自然“十分困苦”,而后才從科學的角度進行解說,進入文章的核心部分!霸谏衬锊坏饩會作怪,聲音也會作怪”,這個遞進句式,“也”字含著被解說現象愈益奇特,解說起來起加深的意思。值得讀者注意的是,解說聲音作怪時,作者是“據一些專家的意見”而談,可見還未形成共識,有待進一步探索,這就進一步激起了讀者的興趣。
2. 本文雖然是一篇科學小品,但其語言帶有一定的文學色彩,準確生動,可讀性強。從表達方式的角度來說,課文兼用說明、記敘、議論等多種方式,解說嚴謹,事情真實,畫面逼真,文筆既有說明文的樸實準確,又有散文的生動形象,不少詞語繪聲繪色,如“隆隆之聲”“轟隆的巨響,像打雷一樣”“碧藍的清水”“蔚藍的湖”“蔚藍的天空”等,瑯瑯上口,富于美感。從修辭的角度來說,文章運用了設問、引用、比喻等多種手法,讀來富于趣味。
(六)穿插鞏固:
前后兩個小組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要求課堂中沒有機會展示的同學要把自己的預習內容相互展示出來,也可通過交流板書內容進行學習。
(七)達標測評:
學生自由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收獲,可以從同學的展示中談體會,還可從自己的收獲方面說,也可以談今后的學習計劃。
課后分析:學生學習本課時最大的亮點是學生能圖文結合,把抽象的事物直觀化,形式多樣靈活,內容充實精彩,這完全得益于預習的功勞!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奇怪的大石頭教案
3.現象觀察活動教案
9.教案里的教學內容
10.《心里的世界》教案